-
張小寶:一場社會學年會折射了整個學術圈子的運營規則
關鍵字: 社會學年會學術圈子去行政化茶話會【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小寶】
記得那年我才剛開始讀博,有幸參加了社會學年會,各個分論壇加起來也有二十幾個之多。然而,特邀發言的嘉賓們雖然大多是名聲如雷貫耳,講稿的內容可不一定都名副其實。我與幾個同行的博士新生都能聽得出來,不少“大佬”們可能已經很久沒有在一線做研究了,經驗質感明顯不足,也就提不起多大的興趣把所有的分論壇都跑一趟,于是早早離場,回寢室與師兄們煮火鍋去了。
那次年會是老師參與承辦的,結束不久后,我也在私下里請教過:這種并無多少營養的事情,難道只是為了把每年的會員費和老師自己的課題經費花掉而已嗎?
得到的回答大意是:辦會的內容并不重要,請來的人才重要。每年的各種基金、課題的評委都會在此時集中亮相,有需要提攜后生的導師要趁這個機會帶著弟子好好挨個拜會,否則兩年內拿不到省部級基金的博士后就不能順利出站、發不出A刊的青年講師們無法晉升副教授。
哪怕教授們自己也不能例外:當年有“面上”和“重大”項目要申請的,也得跟學部委員和歷年“高中”的同行們這些“當然評委”套套近乎,后面進京答辯的時候才能有更多的贏面。平時大家都是天南海北地在各個學校、機構里忙著自己的事情,一年到頭也就指望著在這一周不到的時間里辦完這么多重要的事情。
因此,分論壇多辦幾個也是應該的,這都是用來昭告“我來了”、“我上了”的窗口,辦會的錢花得再多也值,都是為了整個“學術共同體”的繁榮與發展。
總而言之,學會成了學術圈子的一次年度社交茶話會。當然,后來我也慢慢明白,事情并不盡于此:學術沙龍請來的講座人,可能是某某課題結項的評審組成員之一;新從國外簽約的客座教授,可能是為了把他的名字放進新項目的國外合作方名單里,等等等等。凡事皆有第二層意義,也就把事情本來的面目淡化得不是那么清晰了。這也并不僅僅是專屬于社會學會的問題,也不是僅發生在人文社科領域,恐怕是當前國內很多學術圈子共通的現象和慣例。不久之前,退休的北大鄭也夫教授毛遂自薦,公開登報聲明要參加2017年中國社會學會會長的競選,新聞在社會學會之外一時間甚囂塵上,但是圈內卻仍舊是平靜如故。
《中國青年報》的報道里說:鄭先生是“預想能夠喚醒一些麻木于理念宣講的人們,可能會被同行間公開競爭的輸贏吸引,會激起一些風浪”,然而“一個月內未接一個同仁的電話,博客里自薦書下只有10個人回復”,中國社會學會也按部就班地更新著2017年年會信息,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鄭也夫(圖)毛遂自薦2017年中國社會學會會長,圈內反應平淡
讀到這里,想到鄭先生以前常常以“超脫體制”自況,而這次可能是他真的是超的太久也太遠了,都已經忘記這套體系是依照著一種怎樣的邏輯來運轉的了。
舉個不甚恰當的例子,對于很多新聞吸引而來的圍觀群眾來說,他們可能滿心期待著以為這將會是一出:“各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好戲,就等著學界的各個山頭、大佬們,出來回應鄭先生這個突然冒出來攪事的“旁門左道”,而鄭先生自己則應該高擎“學術獨立”這一桿大旗,與各懷鬼胎、利益紛雜的“當權派”唇槍舌劍一番。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