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軍:為什么今年增長目標設在5%左右?
最后更新: 2024-05-08 18:58:24“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3月5日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今年經濟發展的新目標。
二十大之后新舊政府換屆之際,面臨疫情之后中國重振經濟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歷史重任,5%的目標設定依據是什么?如何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過去五年的成就、新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以及2023年中國政府的發力重點?觀察者網就此對話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
極其不易的新成就
觀察者網:首先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您怎么評價過去一年和五年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就?
張軍:我覺得評價過去五年的成就,得跟同期面臨的重大挑戰聯系起來看。
過去五年,中國主要面臨三個重大挑戰:一方面,中美之間的對峙,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是變本加厲的;第二,俄烏危機和地緣政治的改變也給我們的發展造成比較大的壓力;第三個就是疫情沖擊。當然,三大挑戰中,疫情的壓力是最直接的。
不過,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三個因素,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也是在的。
所以說,過去五年在這些壓力有增無減的狀況下,年均增長能保持5.2%是很不容易的,盡管還是低于我們的潛在增長率。我注意到李克強總理用了“極不”的表述——“極不尋常、極不平凡”,最后取得了“極為不易的新成就”——也說明這是在相當困難的背景下取得的成就。
除了五年年均5.2%的增長,我們的通脹也沒有起來。雖然五年間中國經濟有坎坷,波動很大,低的時候增長2.3%(2020年),高的時候增長8.1%(2021年),而且西方的通脹居高不下,但我們國內的通脹還是有效控制住了。總的說來,中國的局面穩住了,這是一個不小的成績。
在經歷疫情和國外通脹的壓力下,我國物價總體保持平衡。資料圖來源:新華網
5%的增長目標,低于預期
觀察者網:政府報告中提出了2023年發展預期目標,其中包括增長目標預計達到5%左右、赤字率3%等等。您對這個目標怎么看?
張軍:我看到我的幾個微信群里就這個增長目標為什么過低,產生了爭論。很多人就覺得5%出乎意料,低于市場普遍的預期。
從地方政府31個省市已經公布的2023年增長目標來看,基本上都在5.5%以上,甚至有20個省都是預計增長6%以上。去年中國經濟增長3%,這是一個很低的基數。如果不考慮去年的低基數影響,5%的增長目標意味著,今年的增長將會低于過去三年疫情期間的平均增長。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留給市場的預期是,今年中國經濟會出現強勁復蘇。大家估計,經過三年的困難,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有所動搖,所以今年應該會給市場一個強心針。畢竟政府每年的增長目標還發揮著指揮棒的作用,預示著政府重振經濟的信心。
此外,其他的安排比如赤字率3%,低于2020年和2021年,比2022年的2.8%稍微高一點,沒有大的突破;專項債券3.8萬億,沒有達到大家期待的“4萬億+”的預測值。
總之,報告看上去似乎沒有給市場傳遞一個助力經濟強勁反彈的政策基調。
當然我們也可以試圖理解為什么這樣:可能基于政治上的考慮,今年不必設定較高的增長目標。一方面,新一屆政府要平穩銜接,穩字當頭;另一方面,可能考慮到國際經濟的動蕩,不確定性比較大,不能低估今年的困難,要給新政府留有一定的政策余地。
促消費可以從減輕家庭壓力著眼
觀察者網:談到中國當下面臨的挑戰,政府工作報告只用了一段篇幅,談得比較凝練。如果我們站在這樣的成就和未來實現2035遠景目標的歷史節點上,對于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您比較關注的有哪些?
張軍:我覺得現在其實最大的挑戰是信心不足、需求不足、不確定性加大和預期不穩。當然,這四句話是相互影響的。
也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信心不足。因為信心不足,然后預期不穩,導致需求不足。我覺得在增強信心方面,新一屆政府要拿出實錘的政策。
觀察者網:這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2023年工作八項重點的第一條,著力擴大國內需求。那么您認為,如何才能增強信心、提高需求呢?
張軍:首先,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深層次的原因還是跟信心和預期減弱有關系。外部的不確定性也擾動了市場信息,比如美國的遏制、西方經濟衰退等等,這些不是我們能夠完全改變的,所以最主要的還是看國內,我們怎么樣讓經濟重新回到一個常態上去。
不然的話,信心不足會表現為需求不足。從家庭來講,一旦信心減弱,家庭的儲蓄就會增加,因為要節省當前開支,以預防未來的不確定性。從企業來講,一旦信心減弱,就會改變資本支出計劃。
因而,要擴大消費,一要改善消費者的信心、改善家庭的信心,二要改善企業主體民營企業家和中小企業主的信心。
今天聽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切實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第一個角度,可以理解為名義收入增加,就是工資的穩定增長;同時,也可以將這個收入理解為實際收入,即減輕老百姓對未來的支出壓力,降低預防性儲蓄的傾向,也等于增加了收入。
我認為,現在中國家庭最大的預期支出壓力是育兒、教育、醫療、養老和住房這五大方面。
比如,政府是不是可以把育兒成本降下來,包括生育住院費用、小孩的奶粉、營養品等花費,國家可以埋單或至少通過發放消費券給予高額補貼;另外,是否應該考慮去補償年輕人生育小孩產生的機會成本等等。這樣很多年輕人就可能愿意結婚生孩子,家庭消費就會隨之大幅增加,同時也解決了生育率低的問題。
養老也是如此,中國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受關注。最近網絡討論非常多,大家擔心將來養老錢是不是夠用。這種擔憂會導致預防性儲蓄較高,當然消費意愿就降低了。
還有住房,住房的壓力已經是個老話題了。怎么樣更快地建立長效機制,在大城市更好地發展長租公寓,做到租售同權?我覺得這些問題不能只是不斷討論,關鍵是要有實錘方案。
還有,包括幼兒園在內的基礎教育能不能做到公立免費,實質性減少家庭的支出負擔?
降低育兒成本,是解決生育率低的關鍵之一。資料圖來源:新華網
如果能做到以上這些,我覺得可能消費的疲軟問題會有明顯的改善。
新一屆政府要出臺重磅政策
觀察者網:您還提到要改善企業主體民營企業家和中小企業主的信心,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重點中也在第三條提了切實落實“兩個不動搖”。
張軍:這就涉及到我們怎么樣給民營企業吃定心丸的問題了。現在民營企業受到各種各樣的政策約束,有些問題可能比較突出,有些地方政府對待民營企業家的方式比較粗暴,對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打擊比較大。
這些問題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都展開討論過,我覺得新一屆政府要出臺重磅政策,從立法上掃清民營經濟發展問題上存在的障礙,保護民營企業家的產權和利益,真正落實“兩個不動搖”。
觀察者網:今年的八個政策重點還提到,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這好像是一個比較新的說法。
張軍:吸引外資的表述可以說是另一個亮點。目前的外部環境對吸引外資其實很不利,因而我們要在吸引外資上有大的起色,可能接下來要有更大的政策力度,要鼓勵地方的政策創新。
我們知道,中國的市場規模大,發展的潛力更大,很多外資尤其是發達國家的外資企業,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也不見得會放棄中國市場。
盡管現在我們以發展內循環為主,但是我們也要根據全球經濟的變局來抓住一些發展機會。這也可能意味著今年我們要在吸引外資上面有些策略和重磅的政策,這樣才能在吸引外資上有所突破。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王炸芯片,難再成蘋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觀網財經-科創 -
ST陽光:控股股東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擬罰款2.32億元
2024-05-07 20:57 -
華為蘋果同日對決,背后還有中韓面板之爭
2024-05-07 17:23 觀網財經-科創 -
歷史性一幕!iPhone在華市場份額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觀網財經-科創 -
45億加碼“五五購物節”,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國?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燒身了
2024-05-06 18:47 觀網財經-金融 -
舒適賽道紅利釋放,紅豆股份品牌轉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億人次出游,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
2024-05-06 12:16 觀察者頭條 -
巴菲特股東大會要點來了!回應減持蘋果、巨額現金儲備等
2024-05-05 08:28 -
武廣高鐵、滬杭客專等4條高鐵線漲價,漲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鐵世紀 -
深圳將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區域住房限購?深圳住建局回應
2024-05-04 10:27 觀網財經-房產 -
20張營業執照只有3家實存?央媒:問題在下頭,根子在上頭
2024-05-03 11:21 基層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活動
2024-05-03 09:39 觀網財經-房產 -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最新進展
2024-05-03 09:30 國企備忘錄 -
31省份“一季報”:蘇魯浙增速超6%,山西總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觀經濟 -
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納指兩連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觀網財經-海外 -
南京公積金新政:包括宣城、馬鞍山在內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認互貸
2024-05-01 19:50 觀網財經-房產 -
美國當前經濟數據中,也許藏著高官接連訪華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東不再擔任華為終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觀網財經-科創
相關推薦 -
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69“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94“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495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80“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230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