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方遠:拒絕陸生入健保,不是說臺灣是個講人權的地方嗎?
關鍵字: 陸生陸生健保陸生健保案兩岸關系政治化臺灣大學臺灣高等教育11月27日,臺灣“立法院”國民黨團原定在此會期推動將陸生納入健保,但因臺聯黨團反對,占有多數席次的國民黨團選擇退讓,“暫不予處理”,使得陸生納入健保再度流產。
此案引發臺灣社會對于陸生應否納入健保的爭論,一如以往反對的力道還是不小,早前有“原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在Facebook公開發文反對陸生納保,理由是陸生不屬于“全民”;近日則有臺大醫師貼文反對,認為將陸生納保是在“抱中國人的大腿”。在臺讀書的境外生(留學生、僑生、港澳生)早已被納入健保,但唯獨陸生納保始終難以推動,歸根究底,與臺灣高等教育高度產業化,以及社會對于陸生的認知與想象有關,從而得以被上綱為高度政治化的議題。
2011年被稱為“陸生元年”,因為臺灣政府開放陸生來臺修習正式學位,一改過去陸生頂多只能來臺灣交換半年(一學期)的短期交流。然而,自豪于自由民主的寶島卻是用“三限六不”來歡迎憧憬臺灣的大陸學子:限制采認原大陸畢業學校、限制陸生赴臺總量、限制采認醫學和關系國家安全領域的專業;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打工、畢業后不可留臺就業、不開放報考證照。除此之外,一開始陸生本科無法報考臺灣的“國立”大學(研究生除外),只能報考私立大學,此規定直到2014年初才松綁。
11月18日,國民黨“立院”黨團今由“中央政策會執行長”賴士葆、書記長林德福、副書記長王育敏和“立委”吳育升行在黨團辦公室召開“蔡英文看人給人權 陸配陸生無人權”記者會
先不談陸生在臺灣社會的處境,他們就學期間所承擔的經濟壓力是遠遠超過本地學生,甚至超過外國留學生。首先,陸生的學費標準高于本地學生,以臺大2015學年度公布文學院、社會科學院與法律學院的學費標準為例,本地生與僑生(含港澳生)一學期的學雜費為新臺幣25230元,而陸生則比照外國學生為新臺幣50460元,是前者的兩倍。問題在于,臺灣政府不提供陸生任何的獎助學金,也不允許校外打工(早期還禁止擔任校內的研究或教學助理),陸生在臺的經濟來源顯然大部分還是得靠家里資助。相較之下,外國留學生的經濟條件便較為優渥,他們可以申請臺灣“外交部”提供的“臺灣獎學金”,每月領取新臺幣三萬元。不過,優秀的陸生還是有爭取獎學金的機會,但這筆經費完全靠各校或各院系自籌,專款專項用于陸生,得不到來自官方的任何支持。
其次,陸生在臺生活面臨的另一困境是醫療。陸生是臺灣大學校園里唯一沒有被納入健保的學生群體,在高額的醫療費用之下,他們在臺灣禁不起大小病痛,生病了也不敢輕易踏入醫院求診,因此陸生一般會從家里攜帶各式藥品來臺,或是在臺灣向保險公司購買商業醫療保險。2012年曾有一位淡江大學的陸生突發重病,自購的醫療險完全不夠支付每天上萬元新臺幣的住院費,高達20多萬的沉重醫療負擔最后是靠學校緊急撥款與同學募款才度過難關。與陸生一樣渡海來臺求學的僑生、港澳生與外國留學生則早已納入健保,但陸生卻受限于《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將其身份定義為“停留”而不是“居留”,因此被拒于健保之外,成為健保體系的孤兒。
陸生在臺不公平的醫療待遇,為人垢病已久,2012年馬政府曾研議修法將陸生身份由“停留”改為“居留”,以適用健保規定,直到現在陸生納保的修法草案仍被卡在立法院里。陸生納保的反彈力道除了來自反對黨之外,臺灣社會則是出于誤解以及對于陸生身份的疑慮而加以反對。較為極端的反對者認為臺灣的醫療資源不該提供給“敵國”人士,有的甚至主張陸生與所有境外學生都不該納入健保;而普遍的反對聲音則認為,陸生并非“本國”公民,而且健保財政已不佳,若將陸生納保恐怕會拖垮財政。
細究這些似是而非的反對理由,其實都難以成立。陸生若納入健保,按健保保費的分類規定,陸生屬于第六類“其他地區人民”,他們要負擔60%的保費(每月自付新臺幣749元),另外40%則由政府負擔;政府40%的補助是直接進入健保基金支應其他民眾醫療費用,而不是進入陸生個人的口袋。而且,陸生作為青年群體,本來就較為身強體壯、不易生病,能用到的健保資源并不多;根據2012年臺灣的健保數據顯示,全體納保人平均每人醫療費用為新臺幣22653元,20至24歲平均每人醫療費用為8916元,外籍生平均每人醫療費用為3879元,因此陸生納保非但不會拖垮健保財政,反而有助于健保財政收入。再換個角度想,2014年正式在臺修讀學位的陸生僅有5881人(臺灣“教育部”統計資料),占不到當年健保實際保險對象人數2362萬2千人的0.1%,對整體健保財政與資源的影響并不大。全民健保與一般商業保險不同,前者的性質基本上是社會安全網絡的一環,只要長期生活于此的人,不分地域,都應該加入這個網絡,不只是自助更是互助,共同保障網絡的穩定,因此陸生本來就不該被排斥在外。
陸生在臺灣多姿多彩的學習生活背后,還得承受社會輿論以及政策的歧視。但是臺灣的高等教育卻不能少了陸生,臺灣現在也希望技職教育體系有更多的陸生生源,所以11月7日馬英九在歷史性的“習馬會”上,特別向習近平爭取開放更多“專升本”的學生來臺就讀。
2011年開放陸生來臺修習正式學位之后,盡管報考人數逐年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并不大。以本科為例,2011年報考人數1569人(招生名額1488人),2012年報考人數2153人(招生名額1566人),2013年報考人數1880人(招生名額1732人),2014年報考人數3404人(招生名額1988人),2015年報考人數3572人(招生名額2134人)。事實上,來臺就讀的陸生正趕上臺灣高等教育的寒冬期,此環境因素影響了他們在臺灣所受到難以扭轉的不公平待遇。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伊朗對以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90%擊中目標” 評論 556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評論 198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評論 128歐盟想“邊打邊談”? 評論 158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評論 246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