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方遠:柯文哲的日據建筑修復運動
關鍵字: 臺灣臺灣建筑日據建筑臺灣日據建筑柯文哲修復老房子日本殖民統治日式建筑由于臺北松菸的經營事件,讓“文創”概念內涵再度成為爭議的焦點。無論經營者與中間協調者是誰,最終都落到財團的手上,“文創”不只沾滿了濃濃的銅臭味,更是一個巨大的黑箱。挾著既自詡為“左翼”又“反黑箱”的太陽花人氣而上臺的柯文哲,已經讓人看破手腳。
以“文創”之名所包裝的空間,不只有松菸。近年來,全臺各地掀起老房子再生活化的浪潮,將閑置、傾圮的建物空間重新修復,再招來“文創團隊”進駐,數量不斷增加,稱得上一點一滴在改變原有的城市地景。然而多加留意不難發現,當前在積極修復的老房子,以日據時代的建筑物為主。
臺北市福州街“臺灣師范教育館”(劉真校長故居),張方遠攝
臺北市杭州南路“樂埔町”,張方遠攝
以我經常出沒的臺北市區域為例,機車一過中正橋,在福州街可以先見到“臺灣師范教育館”(劉真校長故居),內有咖啡業者經營。往前行到杭州南路上,可見到日據時代中高階官員的宿舍,修復后現有料理與藝術團隊進駐,以“樂埔町”之名經營。沿著杭州南路往濟南路方向,則有龍應臺任“文化部長”時大力規劃的“齊東詩舍”,包括詩舍周圍分布于齊東街的“幸町職務官舍群”,始建于日據時期,都是臺灣總督府不同官階職員的宿舍;“齊東詩舍”修復之后做為藝文空間使用,當然,內部也配備了一間咖啡廳。
臺北市濟南路“齊東詩社“,張方遠攝
臺北植物園內“南門町三二三”,張方遠攝
修復中的“臺北留聲知音廣播殿堂”,張方遠攝
若有余力往西行,和平東路大安區行政中心旁,有一幢正在修復的日式建筑,預計由文創團隊打造為“臺北留聲知音廣播殿堂”。艷陽高照想到臺北植物園享受綠蔭,在園內會發現一幢嶄新的日式房舍“南門町三二三”,據園方說法修建的原因是“缺乏日式庭園展示”(但園內其他地區的植物怎不見如此待遇?);園內還有另一幢建于1892年、碩果僅存的清朝衙署建筑“欽差行臺”(二級古跡),但明顯斑駁、疏于維護,與“南門町三二三”形成強烈對比。離開植物園前往繁華的西門町,中華路上可見到由日據時期西本愿寺輪番所改建而成的“八拾捌茶輪番所”,主要販售日式茶點。
臺北植物園內的清代衙署建筑“欽差行臺”,張方遠攝
臺灣人赴日旅游一向趨之若鶩,其實機票錢大可節省下來,因為光是臺北市就可填補人們心中對日的憧憬與仰慕。若還不滿足,那么上臺北市文化局網站,查查“老房子文化運動”,便可發現這個宣稱“文化路徑的都市再生”的計劃,正悄然把臺北市翻轉成為日據時代的臺北州。除此之外,文化局還加送美軍懷舊之旅──陽明山美軍宿舍群,這樣一來不消步出“天龍國”,就可飽覽臺灣舊殖民宗主國(日)與新殖民宗主國(美)的風采。兩個愿望一次滿足,無比貼心。
僅用臺北的建筑“復州”行動,恐怕難以形容全臺各地如火如荼復建日式房舍的規模,盡管日本人已經離開臺灣70年,但“國境之南”的認同想象不減反增。日前臺中市長林佳龍稱要“重拾城市光榮”,因此要重新豎立起臺中公園的日本鳥居,此后又替“臺中文學館”剪彩開幕,而該館建筑則修復自日據時代的警察宿舍。更早對外開放的虎尾“云林故事館”,其實是日據時代虎尾郡守的官舍。嘉義在地的李宗隆教授,2013年即投書媒體指出國民黨執政的嘉義市府整修一片日式木屋,做為新興觀光景點。再往南到臺南,建于日據時期的“林百貨”于2013年修復風光開幕,游客絡繹不絕(近來也有民間團體發起運動搶救位于臺北衡陽路與博愛路口的“菊元百貨”,打算再現日據兩大百貨南北輝映的“榮景”);臺南做為漢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區,其他中式古跡反而門可羅雀。臺灣最南端的屏東,近日更是由“李登輝之友會”的成員日本人佐藤健一,出資一千萬日圓修復牡丹鄉高士村的日本神社,他理直氣壯地對記者表示:“臺灣的存在,在日本史上是不可缺欠的”。(日本人不只捐助修復神社,也在全島各地大量贈送、種植櫻花樹。)臺灣東部也不落人后,花蓮縣鳳林鎮公所日前修復了建于1915年日據時代的林田神社,當地民眾甚至發起自發打掃神社的行動,說是“不要讓(日本)神明笑我們”;臺東縣警局鐵花路日式宿舍,經縣府爭取補助修復之后,出租給一間手打烏龍面店。
這波全臺總動員再造“國境之南”的浪潮,幾乎以“重現榮耀”為號召。但是問題在于修復的日式房舍,大多是當時日本殖民統治者的官舍,神社里供奉的是日本神。在臺灣,福澤諭吉被捧為日本“文明開化”的導師,但他所主張的:“對于不服從日本教化的殖民地土著(不分原、漢的臺灣人),得趕盡殺絕之”,最終經由50年殖民的形式“落實”在臺灣人民的精神與肉體上。我們不禁要問:這就是眼下臺灣人汲汲營營所追索的“文明”?而這份“榮耀”到底屬于少數的日本殖民統治者?還是屬于被迫以番薯簽裹腹、廣大被剝削的臺灣人民?
更值得細究的是,日式房舍的修復工程多半由官方出面招租,媒合民間的“文創團體”,從而形成實際經營內容與建筑物無關的詭異現象。進駐的經營者為擴大其經濟效益,再替建筑物塑造一番新故事,充滿著“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城市的面貌會經過自然的有機新陳代謝,并非所有陳舊的事物都有保存的價值,因為建筑物是歷史與文化的載體,也是人民精神寄托的對象,而空洞的歷史敘事到頭來只是加深了臺灣人民的自我殖民。這波復建日式房舍之風,不僅無法使人民獲得精神解放,無法貼近這塊土地真正的歷史,反而讓腳離地更遠,生活在一個被扭曲、重新建構出的想象世界里,自縛縛人。
臺北“總統府”,張方遠攝
公共建筑與空間的運用,其背后隱藏著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以臺北市的老房子文化運動來說,此計劃釋出的標的大部分是公部門的不動產,反映了光復初期國民黨毫無清理直接接受日產,并且接續使用至今。曾經領導抗日的國民黨,在失去民心之后敗逃臺灣,拉攏美日勢力鞏固其風雨飄搖的政權正當性(別忘了“白團”),使得殖民統治與威權統治共同凝結出統治臺灣的意識形態與政治正確,藍綠都是此意識形態的繼承者。矗立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的“總統府”,因入選為“世界最美十三座總統府”而被臺灣人引以為傲,但它不就是殖民統治與威權統治結晶而出的最大象征嗎?
由殖民而起的歷史傷痕,不但未被妥善清理與撫平,在臺灣卻通過官方(藍綠)、民間與外在的力量共同延續傷痕,以城市地景、教科書史觀論述等“潤物無聲”的方式改寫歷史。這個幻想而出的“想象共同體”還不斷指責別人在“洗腦”,如同北京大學中文系李零教授所說的:“說人洗腦者,正是洗腦人”,真正體現臺灣人民主體性的歷史就在不斷追尋日本殖民統治的“美好年代”過程中被洗掉了。參與對日抗戰、投身臺灣光復,日據底下臺灣人以社會運動的形式與力量反抗日本殖民統治。今年是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日本殖民統治者的房舍正一幢幢的復現,而臺灣至今連一座抗日紀念館都沒有!歷史正從暗處發出訕笑聲……
(本文原載臺灣《兩岸犇報》第98期,2015年5月27日出刊,作者授權觀察者網大陸首發。)
標簽 臺灣-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1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3“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