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濱:蘇聯解體30年,回顧與思考
最后更新: 2021-08-19 09:53:15趙華勝還特別指出,在蘇聯處于國家命運多種選擇之十字路口的關鍵時刻,將蘇聯推向解體不歸路的居然是作為蘇聯主體的俄羅斯:
俄羅斯是蘇聯的主體,在某種意義上它甚至就是蘇聯,蘇聯解體后也是由俄羅斯作為它的繼承國。但作為主體民族,俄羅斯自我放逐,要求從聯盟獨立,它不是把那些想離開蘇聯的共和國拉回來,而是鼓勵它們跑得更遠,并視它們為經濟負擔,將它們棄之如敝屣。主體民族要獨立,這在世界歷史上也少見,不能不說是蘇聯解體的一大奇觀,也是蘇聯解體不同于一般國家分裂的重要特點。
對于戈爾巴喬夫,趙華勝指出:“戈爾巴喬夫改革蘇聯,并沒有摧毀蘇聯的意圖,也沒有拋棄蘇聯的理論,在維護蘇聯的統一上,他的問題不在于‘背叛’,而在于失控。”
所謂政治背叛主要是中國部分學者的一種看法,認為蘇聯的解體是因為蘇共領導人背叛了馬克思主義,背叛了社會主義制度,背叛了共產黨的領導。這種說法是對蘇聯解體的一種過于意識形態化的解讀。蘇聯解體與它的意識形態體系沒有直接關系,與它的國家制度沒有直接關系,甚至與誰是執政黨也沒有直接關系。
趙華勝上述推論,雖然是針對蘇聯改革的各種流行敘事方式的“哲學”反思,也具有相當的理論意義,尤其是在政治精英和國家機器與各種社會力量(包括市場和族群)之間的互動層面。
在戰后的西方社會科學和政治學中,有兩個“基本盤”,即自由主義的類型論和現實主義的能力論。前者注重政體類型,即西式民主和自由資本主義類型國家屬于現代型;后者關注國家治理能力,不在乎國家政體類別。二者之間,自由主義一直處于主導地位。盡管新自由主義對西方本身侵蝕極大,但隨著冷戰式微,西方還是將新自由主義模式以所謂“華盛頓共識”推向世界,對中俄在內的轉型體制都產生巨大影響。
對于一直以中央集權和計劃經濟為主線的蘇聯體制,戈爾巴喬夫的激進改革政策實際上是一種政治震蕩療法,與蘇聯解體后葉利欽所實行的經濟私有化一步到位的經濟震蕩療法一樣,其結果是只有致死的震蕩而無任何療效。戈氏改革以弱化、回避以至消除現存的政治秩序為前提,至少是忽略了西方政治學中現實主義大師亨廷頓的治理能力論:“人可以有秩序而無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無秩序。”
蘇維埃最后一任主席葉利欽葬禮現場(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 視頻截圖
亨廷頓在秩序與自由之間的選擇,其實是個偽命題。在西方對中俄轉型研究中有一些幾乎一成不變觀念,如,中國只有經濟改革而無政治改革,戈爾巴喬夫的蘇聯只有政治改革而無經濟改革;中國是漸變,蘇聯是突變,等等。這些看法不能說全錯,但僅僅著眼于中蘇改革的表象。
在實際操作中,秩序和自由不是一個二擇一的問題,而是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度”與“速”的互動和平衡。對中俄這樣的超大型的國體,如何在改革與秩序之間實現同步和均衡,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門藝術。這里,筆者借用趙華勝的“哲學”探討的路子,以比較的方式,進一步審視戈氏改革。
首先是體制問題。雖然中國和蘇聯都實行過一定程度上相同的政治經濟體制,但兩國的國情和歷史非常不同,國家與社會,中央與地方,工業與農業等方方面面都不盡相同。戈爾巴喬夫之前,蘇聯一直實行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和計劃經濟的垂直系統。蘇聯體制下的企業廠長制,軍隊中的一長制(政治委員服從軍事首長),農村的集體農莊制度,都體現了蘇式自上而下的“管控”觀念和機制。包括戈爾巴喬夫在內的蘇聯精英,對如何改動一個龐大的中央集權體制完全沒有任何實際經驗,幾乎是跟著感覺走。
而中國的政治精英則一直在探索和優化執政黨、國家機制和社會之間關系的不同機制和不同的排列組合。這其中包括學習蘇聯模式,但又力圖使之適應中國國情(如1956年的《論十大關系》)。中國精英對各種體制的探索和嘗試,有經驗也有教訓,但從未停止過,包括在改革開放前十年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開啟的歷史性改革,就是在總結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以開放的姿態,摸索、試驗和優化適合中國國情的治理機制。“治理”概念在中國,不僅僅是一般所說的國家治理能力(governing ability),或亨廷頓的靜態型秩序(order),它包括“理順”各種復雜的關系(上下、左右、工農、軍民、貧富、輕重工業等),目的是“優化”不同的治理方式。
相對于中國的“動態”治理機制,斯大林以后的蘇聯官僚體制非常穩定,具有一般官僚體制的慣性和惰性;很難說是高效,但絕非是一個失敗的體制。正因為如此,要說服一個可以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強國的官僚階層對現存體制進行深度整改,難度非常之大。官僚體制對戈氏改革的抵制,迫使這位年輕的蘇共總書記只能在體制外營造變革的氣氛和聲勢,如所謂“透明化”(гласность)。而戈氏發起的“重建”(Перестройка)蘇聯黨政機制的改革,卻使上下級、各部門之間相互掣肘,各自為政,最終釀成中央計劃體制的癱瘓,直接導致了1990年蘇聯全面的食品短缺。對此,《華盛頓郵報》當時指出,蘇聯的糧食危機與其說是戈爾巴喬夫政府沒錢從國外購糧,不如說是蘇聯管理體制的混亂所致。在民族政策方面,戈氏為了反對黨內強硬派,采取以下逼上的手法,不僅給地方放權,甚至對民族分裂勢力網開一面。1990年開放黨禁后,戈氏甚至允許民族分裂政黨、宗教政黨合法注冊。在這個意義上,戈氏的“重建”,其實是一個弱化以至破壞現存體制的過程。破舊而未立新,蘇聯體制氣數已盡。
相比之下,1978年以后中國改革基本上是一個重建各級國家機制的漸進過程。此前十余年里,中國實行的是一個高度分散的機制,其結果是在改革開放之際,中國并沒有一個類似蘇聯那樣盤根錯節的官僚體制。與此同時,中國的政治精英對中國自身的經驗教訓、蘇聯體制和各種不同的選項,采取開放姿態,漸進改革,靈活務實,避免了長期的、全面的、戰略性的重大政策失誤;中國政體“立新”的速度和質量,遠超改造、破除舊機制的進程。這也許是中蘇兩大轉型社會的最大不同。
2004年,在參加美國前總統里根的葬禮后,戈爾巴喬夫對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說,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是“蘇聯沒有一個鄧小平”。戈爾巴喬夫此刻的心情肯定非常復雜。17年后,趙華勝的哲學觀點更為尖銳:
蘇聯領導人治國無方,在操作層面犯有一系列致命錯誤,這是中央權力衰落的又一關鍵因素……聯盟中央有許多拯救聯盟的機會,即使是在聯盟存在的最后半年,機會依然存在,但聯盟中央的軟弱無能和優柔寡斷使它不能做出決斷,失去了最后的機會。
戈爾巴喬夫在偶然與必然之間的選擇,或無力做出任何有意義的選擇,也許就是蘇聯的宿命。
- 原標題:【俄蘇研究】于濱:蘇聯解體30年:回顧與思考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白紫文 
-
巴基斯坦女子遭近400名男性騷擾襲擊,還被拋到空中
2021-08-19 09:51 -
“快來刪我推特賬號,讓我做下一個特朗普”
2021-08-19 09:46 -
阿防長:總統賣國,國際刑警要抓
2021-08-19 09:26 阿富汗 -
“逃跑”總統稱欲回歸阿富汗,舍曼:他已不再是號人物
2021-08-19 09:04 阿富汗 -
中國殘奧代表團首批隊伍今日啟程
2021-08-19 08:56 東京奧運會 -
日本新增確診23916例創新高 日官員:實際更多
2021-08-19 08:30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兩部門:國產紀錄片在海外新媒體累計觀看50萬次以上可申請扶持獎勵
2021-08-19 08:28 文化 -
孟晚舟引渡案聽證會結束
2021-08-19 07:47 華為 -
美國新增確診136967例、死亡1067例
2021-08-19 07:43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王毅再談阿富汗:所謂“民主改造”不合實際,反而自食惡果
2021-08-19 07:20 中國外交 -
自英赴華旅客陽性行前檢出率上升、多人入境確診,中使館提醒
2021-08-19 07:14 -
王毅:阿塔需采取措施打擊“東伊運”
2021-08-19 07:05 阿富汗 -
央視外籍報道員帶來阿富汗一線采訪 中國網友熱議
2021-08-18 23:00 阿富汗 -
美媒又炒作:不靠子彈和坦克,中國正兵不血刃“主導南太”
2021-08-18 22:55 -
喀布爾機場入口發生踩踏,17人受傷
2021-08-18 22:22 阿富汗 -
阿聯酋:已接納阿富汗總統加尼
2021-08-18 22:10 阿富汗 -
國會機構140頁“反省報告”:美國輸在了哪兒?
2021-08-18 21:27 阿富汗 -
中方將在什么情況下承認塔利班政府?外交部回應
2021-08-18 20:17 阿富汗 -
阿駐塔吉克斯坦大使稱副總統薩利赫為國家合法領導人
2021-08-18 19:30 阿富汗
相關推薦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6“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94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72“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195“美國最底層三分之一已花光所有” 評論 230最新聞 Hot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
“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來:對抗中俄前線,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澤連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
-
美媒圣誕節也沒閑著:看看中美這對比趨勢…
-
他“譽滿天下”,卻曾“謗滿美國”
-
俄專家:“以德服人”,中國是認真的!
-
柯文哲保釋費漲至7000萬新臺幣,須戴電子腳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