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天龍:美國“蝴蝶選票”背后的狗血故事
關鍵字: 美國大選美國選舉美國總統蝴蝶選票美國政治選民選票選舉政治選票政治
這個時候,雖然美國識字率并沒有多少提高,但識字率在不同的族裔間已經出現了巨大差距。剛剛獲得投票權不久的黑人很難在這種官方選票中做出正確的選擇,由于那時的黑人普遍都大字不識,他們甚至連找人幫忙都很困難。
意識到這種潛在歧視所帶來的優勢,南部八個州幾乎在第一時間引進了“澳洲制度”。
1892年阿肯色州民主黨還將當年南部邦聯非正式國歌Bonnie Blue Flag改編為競選歌曲Australia Ballot贊頌此事:“澳洲選票干的真棒,它讓人們苦思冥想,一旦黑鬼拿到選票,他們肯定不知所措?!?
(1965年投票權運動)
政府介入的影響
政府對選票印刷的介入還賦予了政府一系列附帶的權力。
首先,政府可以就候選人姓名的排序、印刷字體,文字組織、黨派入圍資格等各方面進行規范。而因為美國政治在19世紀末已經為政黨所把持,政府的介入其實擴大了政黨對選舉事務的影響。
比如佛羅里達州曾經禁止在選票上標明候選人所屬黨派,結果導致很多選民無法依據黨派做出選擇,無形中阻止了相當一部分選民參與政治。而維吉尼亞州則采用某日耳曼哥特體印刷選票,結果很多選民看選票如同讀天書。還有的州則在選票行文中用中古英語,結果投票比那時候考大學還難。
但是,最可怕的還是對政黨/候選人上選票資格的限定。
比如路易斯安那州規定只有“在前兩次州選中,至少有一次在某個州一級職位的選舉中普選得票在10%以上的政黨”才有資格把候選人名字列在選票上。這實際上嚴重擠壓了小黨派生存的空間,讓選民失去了更多的選擇。
很多州則有著很多看似“民主”的規定,比如要求全州各黨都必須通過“黨內初選”的方式選拔本黨的候選人。組織初選對資金要求相對很高,導致許多小黨派因為缺少資金而失去法律上的“政黨”資格。還有的州,如德州,則要求有志競選的候選人必須交名目繁多的“資格評估費”,“建檔費”等等,動輒數千上萬,從而排除了很多沒錢的候選人。
而有些州,如紐約州,則通過高標準的“請愿簽名數”確保選舉成為富人的游戲。相比夏威夷州15個簽名的要求,紐約州要求“本州某黨派候選人必須得到15000名本黨注冊選民,或本黨注冊選民人數的5%(兩個數字中比較小的那一個)的支持,且這些簽名人必須分散居住在本州一半以上國會選區,每個選區的支持者不得少于100人或該選區本黨注冊選民數量的5%(兩個數字中較小的那一個)”,如此這般,才有權上選票名單。
(二十世紀早期選票)
(2008年奧巴馬選票)
在這樣的制度規定下,有研究發現,自1982年到1988年全美2萬多場州議會選舉中,民主黨共和黨以外的第三黨僅僅拿下三個席位。
不僅小黨派被打壓,連兩大黨內部的小派系也很難存活。紐約州共和黨初選就從來沒有“造反派”得勢的時候,任何得不到紐約州共和黨領袖支持的候選人全部落敗,任何依賴聯邦政府提供匹配資金的候選人無一存活。
(注:為了鼓勵候選人盡可能獲得更多支持者的小額捐款而不是個別大鱷的巨額捐款,各級政府會在不同級別的選舉中提供一定比例的匹配資金來扶持沒有深厚背景的候選人,比如候選人A每筆100美元以下的捐款,聯邦按照3倍匹配給予該候選人資金支持。)
如此看來,小小的一張選票,里面水深著呢。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