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城市化一定意味著擁堵和污染嗎?
關鍵字: 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經濟城市化【近日,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教授在一場以生態經濟為主題的論壇活動中發表了演講。他提出,城市化和生態經濟是相輔相成的,城市化最大的好處就是巨大的集約式節約,在城市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其實成本會更低。本文根據演講實錄整理而成。】
核心觀點:
中國經濟像世界各個經濟體一樣,有經濟周期,像人一樣,會發燒感冒,發燒感冒就要清除體內的病毒。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這樣一個階段,不能靠外延式擴張來推動經濟整體的增長。
只搞雙創是不夠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很重要,中國的發展是從沿海開始,我們現在向內陸推移,這里有巨大的潛能。
城市化和生態經濟相輔相成,城市化最大的好處就是巨大的集約式節約,在城市里搞生態文明建設,其實成本會更低。
今天討論的主題是生態問題,“倉廩實而知禮節”,正是因為有過去30年來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我們才能夠坐下來享受這么好的生態環境。下面我將從經濟增長的階段出發,來談下一步增長的動力。
姚洋:城市化和生態經濟是相輔相成的,不矛盾
經濟觸底,把落后的產能和生產力淘汰掉
中國現在經濟增長在減速,但是我們要把減速的原因分析一下,否則我們會對中國經濟的判斷出現誤差。因為現在市場和社會存在著一些對中國經濟判斷比較悲觀的看法,我個人覺得這種悲觀的看法是沒有多少基礎的。我覺得經濟增長的減速,盡管有結構性原因,比方說金融危機造成的全球需求的下降,中國自己結構的調整造成工業增長減速。但即使這樣,也不能支持那些對中國經濟悲觀的預判。中國現在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家在經歷一個經濟周期,中國經濟像世界各個經濟體一樣,有經濟周期,像人一樣,會發燒感冒。發燒感冒就要清除體內的病毒,經濟下行,中國就要把落后的產能和生產力淘汰掉。
從1992年開始,中國經濟大概有兩個大周期,四個小周期,每個小周期時間大概是七年,1992到1997高速增長,1998到2003進入下行期,從2004到2012,這是比較長的增長期。如果說是七年一個周期的話,恐怕中國的經濟下行基本上已經觸底了。如下圖所示,左邊是經濟增長率情況,右邊是投資率情況,大家看到很明顯有這個周期性。
如果和上一個周期相比,特別是投資這塊,可以明顯地看到,如果投資增速下降到10%左右應該是觸底了。所以去年、今年中國經濟已經觸底,隨著十九大召開這個東風,中國經濟會很快復蘇。
下一輪的經濟增長潛力,只有雙創是不夠的
下一步的增長潛力在哪里呢?我們如何來準備下一輪的經濟增長呢?國家領導人提出來雙創,即創新創業,我覺得這非常正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這么一個階段,不能靠外延式擴張來推動經濟整體的增長。
但是大家要注意,如果只有雙創是不夠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很重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短期內要做什么呢?需要消化過剩產能、降杠桿,但這些也只是調節生產的措施,并不能持續地給經濟增長帶來長遠增長潛力。有人說,中國要依靠服務業,服務業當然很重要,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要靠服務業支撐6.5%以上的經濟增長是有難度的,沒有一個國家能靠服務業維持那么高的增長。
我這里要告訴大家,中國是個大國,中國的潛力還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即使是生活在中國,有時候也不能理解中國到底有多大,并且國家內部是有區域差異的。
中國的發展是從沿海開始的,現在向內陸推移,這里有巨大的潛能。現在中西部的人均收入與東部有很大差距,實際上這個差距還在拉大,這個是中國的問題,也是潛力所在。
從產業結構來看,區域差異也非常明顯。第一產業在東部地區占比已達到5%,這已經是發達國家水平,中西部地區在10%以上,與東部的差距在20年左右。再看城市化率,差距更大,東部地區接近70%,中部和西部地區只有50%,差了20個點,這個點也意味著15到20年的差距。從區域平衡來說,這是個問題,但是從增長潛力來說,又是中國的潛力所在。通過上一輪工業化過程,我們跟世界的差距在縮小,現在國內要縮小中西部和沿海的差距,這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持續的增長。
我個人判斷到2049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大概能接近目前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說我們會穩步地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在這個過程中,光靠東部是不行的,東部的經濟增長肯定要減速,需要我們中西部加力,這個潛力在哪里呢?我覺得還是城市化。很多人一聽城市化就認為是要建大城市,不是這樣的,城市化是區域性的城市化。建立城市化區域,比如說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地區、京津冀地區,這些區域會聚集很多人口,如果把全國人口的60%集中在這些區域,我們的經濟發展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很多人說城市不能做得太大,不能把人口集中起來,我們應該有適度的城市規模。這里給大家看一下國際經驗,世界的情況都是城市有大有小,就是讓人口集中到少數的區域。美國西海岸人口是極其稀少的,就是因為人口高度的集中;而日本面積很小,但是人口還是非常集中,大東京地區和大阪地區集中了很多人口,這兩個地區人口加起來超過了整個日本的60%,離開了這兩個地區沒有多少人口,山清水秀,這就是世界城市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集約的城市化能縮減生態建設的成本
今天的主題是生態經濟,我也稍微說一下城市化和生態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大家一提城市化就害怕,怕交通擁堵、污染等等,我想說城市化和生態經濟是相輔相成的,不矛盾。
城市化最大的好處是集約化,是巨大的集約式節約。北京的生活成本那么高,但仍然有那么多去那里工作的外來人口,必須住在五環以外甚至六環以外,上班單程要兩個小時,可是大家還愿意在北京發展。這就是因為集聚效應,這些人想要在那里學到更多的東西,這就是城市化帶來的巨大好處。
人口集中,就可以像日本一樣,留下大片的青山綠水,沒有必要遍地搞工業,也沒有必要遍地搞農業,我們應該利用集約化生產,減少不必要的污染。這樣一來,如果我們人口都集中,留下了青山綠水,城市的生態建設也會促進經濟增長。當然這要達到一定的階段,但我們搞生態經濟其實本身也是一個創造收入的過程,搞生態也是一個提高福利的過程。
另外,城市居民對生態要求更高,因此支付意愿更高。政府搞生態是要花錢的,為什么老百姓愿意呢?因為老百姓覺得這個環境對他是有價值的,只有集中之后,老百姓收入提高之后,才能感覺到這個環境對他們是有價值的。我們在城市里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其實成本會更低,分散的話成本會更高。
(本文原載于思客)
- 原標題:姚洋:城市化一定意味著擁堵和污染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93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173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161“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167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282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