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洋:我“混進”了中車高鐵車間
關鍵字: 中國中車中國高鐵參觀中車中車參觀動車組高鐵裝配車間高鐵生產長客搭乘高鐵趕赴長春的那個晚上,臨下車前,一名乘客突然攔住乘務員。
——“咱們這車什么型號?”
——“CRH380。”
——“A、B還是C?”
乘務員忙著彎身查看垃圾桶,有些顧不上,但還是禮貌而疑惑地說,“380B啊?”
乘務員當然不知道,眼前這個不好好下車,正想惡補高鐵知識的乘客,心里正緊張兮兮。是的,前陣子,我幸運地“擊敗”了全國3000多名網友,獲得首屆“車迷有約·走進中車”活動的入場券,與好友一起登上了駛往長春的列車,前方目的地,“中國軌道客車的搖籃”,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連續8000根配線無差錯
高鐵是怎么造出來的?生產高鐵的人什么樣?有暖氣的冬天到底啥感覺……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前兩問充滿疑惑。不過,盡管主辦方精心安排,相較于浩繁的軌交產業,兩小時的參觀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怎么辦?長客人的解決方案很干脆,將參觀濃縮在三個“集大成”車間,期間,年輕的管理層、熟練的工人、低調的專家,展開了生產車輛式的配合,接力完成了全部接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城軌車輛裝備一車間是我們的第一站。在這里,員工李斌如數家珍,介紹了長客60多年的歷史和成績:新中國第一輛地鐵、全國十四個城市的地鐵車輛、上海磁懸浮、巴西世界杯地鐵……
我們沿著參觀路線穿過一節節車體,橙色的是深圳地鐵二號線,深藍色的是七號線,有“生命線”之稱的落車線上停著數臺轉向架,等待落車。過道旁,一位師傅正蹲著身子忙安裝,被門框框出了一張剪影。
為了讓我們近距離了解生產,廠方安排的工電一班班長郭巍早已等在一旁,她一襲藍衣藍帽,帶一點東北調兒,邊說邊展示起了女工的基本功“打把分線”。
“基本含義是,把成千的線束理順,像梳頭一樣。我們勒扎帶的距離要等同,要按照工藝文件的標準。勒到端子臺附近的時候,我們按照圖紙,把線、號跟端子排的位置一一準確配對,然后扎在準確的位置上。扎帶朝向要一致,而且,扎帶的朝向要和導線出現的位置要相反,這樣在剪切扎帶的時候,可以避免導線劃傷。扎帶使用完畢以后,我們用專門的扎帶槍進行剪切……”
跟不上?其實我拍了視頻。
部分設備無法播放視頻請點擊這里觀看
車迷們早就把小講臺圍得水泄不通,從頭議論到尾,或者問“繩子是尼龍的嗎?”,或者忍不住隨著郭姐的解說,感嘆“嗯不能劃傷導線很重要”。
參觀期間,正值車間開展“雙百萬”活動。雙百,百臺司機臺安裝無缺陷、百臺內飾安裝無缺陷;雙萬,一萬個螺絲安裝無松動、一萬根配線無差錯。在長長的光榮榜上,郭姐的名字位列榜首,成績,連續8000根配線不錯。
什么概念?大約連續一年配線不出錯。
文藝焊工
告別城軌車間,大巴在廠區回旋折轉,沿途的鐵軌、車體都覆蓋著皚皚白雪,沐浴著冬日暖陽。但誰又想得到,這一段路原來是我們最后的寧靜。
高速中心鋁車體二車間就像重金屬搖滾現場,進門時正傳來激情滿滿的“哐!哐!哐!哐!”……你大概猜到了,工人們正在焊接車體。從這里開始,我們正式進入了高速動車組的生產線。
車間里陳列的是清一色的金屬制品,可惜被紅色擋板遮得幾乎密不透風。遠遠望去,“圍墻”上或露出脊梁、或透出側影,通體寒光、錯落有致。不遠處,一臺初具形態的車頭恰好懸停在半空,不知將被吊往何方。
車頭“劍指”的方向站著久候的林旭東師傅。與郭姐一身湖藍不同,他的工裝白而略有磨損,神色也稍顯靦腆。不過,人家靠手藝活兒說話。
他身邊的四副作品都來自一線工人崗位技能競賽,鉚工肖像畫《時代風采》展示了工人師傅對三位技術大拿的敬仰;焊接作品《龍行天下》中7726塊鱗片是一氣呵成;《沁園春·雪》是林師傅用風動工具巧借生產廢料制成;埃菲爾鐵塔則主要借助膠粘,還得經過沖壓設備加工和手工打磨。
欣賞之余,遠處焊接聲依舊不斷,工作區被火光映的忽明忽暗。突然想到,大概不是車間擋著不讓看,實在是工種太危險,才選擇了這樣“文藝”的展示方式吧。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隆洋
-
“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93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173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161“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167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282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