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武:新華字典等“四大字典”是西化的產物?
關鍵字: 新華字典漢字6月22日,某周報發表了著名吟誦專家徐健順和另一位作者秦佳佳的文章《四大字典該“變”了!》。文章認為,《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英漢詞典》《漢英詞典》四大字典是西化的產物。它們對新中國文化的發展貢獻很大,卻需要“一場轟轟烈烈的字典改良”。
雖然不清楚“四大字典”一說的來源,但必須指出,作者在一開始就混淆了字典和詞典,西方并沒有字典的概念,字典本身就是中國獨有的。而文中還有一些需要推敲的觀點,現舉要如下,試做一一辨析:
1 中國字典按照26字母排序的方式,漢語、漢音、漢字的所有規律性都會被打亂。
漢字排檢法可分為3類:義序排檢法、形序排檢法和音序排檢法。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目前已有數百種,但多數因使用不便而被淘汰。筆畫法是最重要的一種定序法,中國字典顯然并非僅按照26字母排序的方式,在不知道一個漢字的正確讀音時,就可以用筆畫法查《新華字典》等。
只不過,與一百個左右或數百個筆劃和偏旁部首相比,只有26個拼音字母的音序排列更容易被人們記住。作者在文中用這個例子證明四大字典是西化的產物,是不妥當的。
用拼音來給漢字定序,由于很多漢字有相同的拼音,因此只能做到部分定序,無法做到完全定序。單純說中國字典按照26字母排序的方式,也是不全面的。
漢字的規律性,按古人的總結歸納,就是“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法,轉注、假借指的是后來衍生發展的用字法。在語文課教漢字是否要講這些規律,可以探討,不過字典是否要體現,則是另一回事。字典是匯集單字,按某種查字方法編排,并一一注明其讀音、意義和用法的工具書,而不是總結漢字規律的書籍。
如果從教學的角度來說,相比西方國家,我國學習型漢語詞典編纂確實起步較晚,這確實是一個改革的方向。近年,有商務印書館嘗試《現代漢語學習詞典》,開創學生“漢語學習詞典”之先河,但社會反響平平,知名度還不能和各種英語學習詞典相比。
2《漢英詞典》和《英漢詞典》的編寫把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混為一談,很容易給大家造成中西方文化無差異的錯覺心理。
這同樣不是詞典西化的證據。
作者是這樣說的:
“《漢英詞典》和《英漢詞典》的編寫把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混為一談,很容易給大家造成中西方文化無差異的錯覺心理。人們大多知道中世紀的英國貴族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有高低貴賤之分,卻不知道公侯伯子男的說法起源于西周,周王開國后分封公、侯、伯、子、男,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礎上,希望各國國君能親如一家,而非誰是誰的附庸,他們都只聽命于周王,彼此之間卻是獨立的。”
不難看出,這僅僅是一個翻譯問題,和詞典編寫沒有太大關系,詞典只是采用了約定俗成的翻譯。
具體就這個例子來說,可以音譯為杜克、康特、鱉穩、奈特等,也可以按原文的本意翻譯成帥爵、督爵、勇爵等,但既然最早的翻譯家套用了西周的爵位來意譯,也不失為一種便于理解的好譯法。翻譯的損耗本是不可避免的,而歐洲各國的爵位設置都很不同,情況復雜,想不混為一談絕非易事,在學術場合可以標注原文中的稱謂,或加以注釋。
但無論如何,這個例子不能證明中國詞典的西化一說。
3 語音為核心是中國古代字典的固有傳統。
不知是否因為作者是吟誦專家的緣故,故意抬高聲符的地位。文章認為《說文解字》的漢字體系依據的是“偏旁”,可是它為什么叫“偏旁”呢?就是因為形符不是核心,聲符才是。
但這個說法并不準確。舊稱左為偏,右為旁。今泛稱合體字的左右上下任何一部分為偏旁。《說文解字》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并把這種排字方法叫做“分別部居”。每“部”第一個字就是“部首”。部首一定是一個字的偏旁,但是一個字的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可見,這里并沒有一個高低貴賤之分。
另外,作者想證明語音為核心是中國古代字典的固有傳統,卻舉了很多韻書的例子。韻書能起辭書、字典的作用,但主要屬于音韻學材料的范圍,不能用一大堆韻書的例子,來證明字典編撰的傳統。更不能因為現代詞典和字典沒有堅持語音為核心,就說這是背離中國傳統,是西化的結果。
4 如按照西方語言學,世界上的文字就分表意和表音兩種,所以一會說漢字是表意文字,一會說漢字是半表意半表音文字。
西方語言學對文字的劃分,并非這樣簡單。
具體可見下表:
按照現代語言學觀點,漢字屬于語素音節文字,或意譯作意音文字。
至于“漢字也行走在從象形到拼音的路上,只不過人家已經完全蛻變,漢字才蛻變了一半,這樣就導致了漢字落后論”,這種所謂“辱華”的說法,是不是西方現代語言學的主流觀點呢?從上圖中標示的這些分類術語原文不難看出,語素文字從名稱上就沒有和“落后的”象形聯系在一起,而漢字和象形也完全被認為是兩回事。
5 世界上其他的文字都紛紛從象形轉為拼音,而只有我們的祖先一直堅持著象形。不但堅持著象形,而且進一步發展象形,越來越精美,終于成為一套龐大完備的美輪美奐的系統。
前面已經說了,按照現代語言學的觀點,漢字不是象形文字(甲骨文是象形,表情包也可以說是象形,至于互聯網上流行表情包是不是一種復古或者倒退,則可以另寫一篇文章了)。
其實,作者在文中一再說了,漢字是音形義的一體,可是他一會強調“語音為核心”,一會又強調“堅持著象形”,不知為何在展開論述時,總是走到了偏頗的一邊,而始終讓人看不出和“未來一定要改革這四本字典”有什么邏輯上的關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孫武
-
中國,找到一條“拯救世界”之路! 評論 27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185“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44“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541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8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