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滌:談創新(一),喬布斯的小奧秘
關鍵字: 喬布斯蘋果創意喬布斯的秘訣喬布斯成功創新創新的本質【孫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商學院教授,近三十年里往來于中美,親歷中國國有金融企業在新世紀的劇烈變革。1998年至2005年間,他直接參與了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建設銀行的IPO。
在金融領域之外,孫教授常年關注企業創新,業余治學不斷。去年,他在造訪觀察者網時曾提及,盡管每天在銀行與各類企業打交道,十年前卻未能預見淘寶的興起。如何發現那些創新的力量?觀察者網將于近期連載孫教授的閱讀體悟,以饗讀者。】
喬布斯傳記的作者兩個月前出版了新書,《創新者》(“Innovators”by W.Isaacson),回顧和表彰了成就信息科技領域輝煌的一群英雄,領頭的是位女性——愛達——英格蘭著名詩人拜倫唯一的女兒。曾有一種國際合作的計算機高級編程語言 Ada,就是以她來命名的。
厚厚的大書,充滿了那些創新奇才的精彩人生故事;然而作者最想說的是,創新是一個綜合過程,個人的建樹只有通過團隊的合力方可充分展現。所謂團隊當然是廣義的、無形的,站在彼此的肩膀上,頭腦相互激蕩、思想發生共鳴、觀念和作品相與評析、爭奇斗勝見招拆招……總之,是競賽+合作的結果。
改革開放演進至今,中國人的語匯里最常出現的詞恐怕要數“創新”了,這也對應著我們發展的瓶頸。世界大格局里,中國貢獻的要素是勞動力。但隨著出生率銳減、人口迅速老齡化,勞動力也將減少。如何提升創造力成了我們未來發展最堪思慮的一個問題,中國人創造力的變化能否跟上世界變化的要求?
現實無時無刻在變化,是連續的;而人對變化的感知則是斷斷續續,相對穩定的。只是偶爾來個跳躍,有如量子躍遷一般,然后又處于穩定。一方是現實環境(reality)的變化,另一方是人們心智(mind)的變化,兩者的變化模式總有明顯差距,服從的規律全然不同。一個創新的完成,須經歷兩度變化——現實的連續變化累積到一定程度,感知的心智發生跳躍式的變化。怎樣協調兩種變化(reconciliation)有賴于人的創新能力。如果感知后的心智順應了現實變化,就是常說的“與時俱進”;若心智的感知遠遠滯后現實的變化,你就只能淪為變化的受害者;若積累的感知使心智跳躍,從而超越現實,你將是變化的推動力,成為市場的引領者。喬布斯是創造力的成功案例,他極好地協調了兩種變化,他領導蘋果公司完成了兩種變化的結合。他有一句名言,“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領導市場而不是僅僅追隨市場,這是喬布斯創新的行為表達。當然,他對市場的超越,只領先半拍,并沒有因為過頭而致使創新夭折。
蘋果現任CEO庫克在紀念喬布斯時,曾引用韋恩·格雷茨基的話:“我喜歡滑向冰球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它去過地的方。”后面補充了喬布斯的話:“在蘋果我們一直是這樣做的。”
根據兩類變化及其不同的模式和規律,我們有必要對“創新”作進一步的理清和界定,在把握變化的過程里這兩類變化往往被混為一談。
針對現實的變化,我們需要“創新”,制造出變化 (making innovation);針對感知的變化,需要“創造”,思考出變化(thinking creativity)。前者需要行動,后者著重思想;前者有賴于團隊的努力,后者立足于獨立的思想。前者的目的是把新東西加入到現實中,而后者則旨在發現一個新的現實。只有當后者——新感知、新觀念、新點子結合到前者的新行動中,“創新”才能富有成果。
不同領域的“創新活動”也是有差別的。科學領域的創新重在“發現”(discovery),解析已經存在的事物變化,總結和發現新規律,或對規律提出新詮釋;文藝領域重在“創造”(creation),從無到有地創生新想象,或對原始素材進行新的組合,形成新視角;產業組織則重在“革新”(innovation),為市場制造出新產品或帶來新系統。作為企業創新行為的成果,新產品可以得到專利的保護;作為藝文創造行為的成果,文藝作品可以取得版權的保護;而作為科學探索行為的成果,除了署名權外,發現的新規律是共享的。
可能大家最關心的是,這三類“創新”是否有規律可循?尤其是怎樣才能創造出新產品(或服務),從而源源不斷地產生經濟效益。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始終處在價值鏈的低端,在代工產品的收益分配中沒有太多話語權。譬如,熱銷全球的蘋果產品幾乎全是在中國制造裝配的,但加工方的利潤卻低得可憐。出現這種情況,和沒能掌控關鍵的創新環節緊密相關。
獲得產品創新能力,需要經過緩慢而艱巨的過程,是個社會大工程。但它的源頭來自于科技發現和藝術創造。科技和文藝的突破,表面上看像是“靈光一現”,背后卻有長時間的積累,是從豐富的現實變化里“蒸餾”出來的。
至于怎樣“蒸餾”方能臻于“飛躍”的臨界點,迄今為止還是個謎。不過有一點是明白的,那就是必須由個人自主地、不受拘束地依據事實來完成“歸納”過程,獨立形成自己的新觀念和新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不斷地問自己“為什么……”,以及“為什么不……”。
你也許不知道“新”是什么,創新怎么而來。但要是你明白了什么已經變壞,必須加以更新,察覺到自己某些觀念和理解不得不被替換的時候,新突破的時刻就會降臨。在這方面又是兩類變化的結合。至少,你得思考它們之間的分野:何為事實,何為觀點。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鐘曉雯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71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17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31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評論 137狂砸9億、站隊成功,馬斯克成最大贏家? 評論 260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