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正富:供給側改革的關鍵在于搞對投資結構
關鍵字: 供給側需求側一帶一路過剩產能產能過剩投資投資結構投資改革宏觀-戰略投資的資金籌集與實施
為此,宏觀-戰略投資的實施主體應該力求創新。借鑒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經驗,一個可行的辦法,是設立擔負國家戰略使命的準市場型戰略投資基金體系。其要點是:(見下圖)
①在基金下按不同領域及其同一領域的不同地區,設立若干專業性子基金;
②中央銀行與國家財政提供引導資金,授予基金在金融市場特許融資范圍,選擇性提供國家信用擔保,吸引國內外大機構作基石投資人,吸引社會投資大眾作為(優先回報的)投資者,再加上直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債券,形成國家戰略引領、國家資金牽頭、多元資本混合的長期投資基金;
③市場化挑選基金管理人,開發使用那些國家部委辦局中包括退休仍適宜工作的、具有產業和大型工程/企業經驗的干才,與資本市場的現代專業人才結合,打造市場化、專業化基金運作團隊,建立以國家榮譽和長期經濟利益并重的復合型長期激勵機制;
④完善建立基金投資決策、咨詢與審計體系,促使基金體系在總體上達到有效運行。
宏觀-戰略基金的基礎是國家引導資金,這部分不應主要用財政支出來解決,而應活用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具體說,是要對央行資產基礎進行結構性調整。
目前,這種以外匯為基礎發行人民幣的操作在歷史上曾有過積極作用,通過穩定匯率提升了我國制造業競爭力,促成了前些年超常規高速增長。而這種操作內在的副作用則是我國無貨幣發行的自主權,卻有持續超發人民幣的壓力。現在已是弊大于利,未來不再合用,應予改革。
改革辦法之一是把央行貨幣發行基礎切換成“國債”,其好處是獲得貨幣發行自主權,但又意味著國債必須與貨幣需求同步增長,從而將來必導致國債大幅升高,可考慮一部分國債,但不宜全靠國債。
我們認為,更為可行的辦法是以上述宏觀戰略基金中央行出資對應的權益資產作為央行基礎貨幣發行的基礎資產之一;由此形成以戰略資產、黃金、國債和外匯儲備為主的多遠復合的央行基礎資產。當然,如何把當前20多萬億的外匯儲備置換成戰略資產與國債等多元資產涉及具體的專業操作,需要深入的技術性設計。
大規模宏觀-戰略投資的長期回報
就項目本身而言,宏觀-戰略投資因為投資周期長,故在中、短期難有回報,但在長期中的回報則有穩定、上升、可持續的特點。
首先,宏觀-戰略投資所形成的資產應該是國家長期發展中需要的戰略性、基礎性的要素供給能力,它會隨著人均收入水平與經濟總量的增長而相應增長,對其需求是長期存在的。同時,這類資產的收益具有固定收益的特點,并不依賴競爭性行業中必需的企業家精神;而且,這類資產的收益水平往往與人均收入水平正向相關,因此具有資產收益跨時遞增的特性。
但就投資的外溢性效果來看,這些戰略投資可以說一投資就有回報。因為它很大部分是超級工程,直接拉動對過剩產能的需求,可以緩解這些行業的過剩程度,減輕產能壓縮的難度;其中屬于科研投資和勞動力升級培訓投資的部分,則能增加收入從而拉動消費及第三產業發展。
總之,由宏觀戰略基金對國家長期發展必須的戰略性基礎資產進行開發性投資,在當前,可以顯著提高宏觀有效需求,抬升經濟增長的底部;在長期呢,更是具有良好回報的超級投資機會。
盡快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
總之,要盡快結束三期疊加的經濟下行期,盡快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急需實施在需求側與供給側同時發力的政策組合,而最佳選項就是投資,即把結構搞對的投資。為此,需要以更加宏觀、長遠的視野來理解結構與增長的辯證關系。在調整期講“穩增長、調結構”;進入新常態時,則可講“調結構、促增長”。其意思是:通過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用宏觀戰略引領的結構性投資帶動產業、生態、能源資源、收入分配等諸種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從而增強國民經濟長期增長的潛力,提高經濟長期增長的水平。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財經微信:羽扇觀經(ID:guanchacaijing),每日三分鐘,專享重磅財經新聞新鮮解讀。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蘇堤
-
“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76“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464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74“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227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200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