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語道破:這次,是“轟-6”來了
最后更新: 2024-07-26 13:24:02【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逸】
大家好,歡迎到本期的逸語道破,今天我們的主角是六爺——轟-6。
2023年12月28日,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轟六轟炸機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7月24號,北美防空司令部發了個新聞:在美國所謂的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發現了一個混合編隊——兩架來自俄羅斯的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轟炸機和兩架來自中國的轟-6,進入到了美國的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然后美國的北美防空司令部聲稱他們對該編隊進行了識別、監控和攔截,并出動了F16和F35,加拿大則是派出了F18。
我這里解釋一下為什么叫“所謂的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因為我們這邊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時候,美國人不承認所謂“美國阿拉斯加防空區”。
大家對這件事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對比一下當初的流浪氣球事件。
今天早上大概在9點多的時候,我開始在網上看到相關新聞,然后去搜了一下。當時美國的福克斯、國會山、 CNN和美國的空軍和航天雜志都做出了相關報道。
從整個報道的基調來看,這些報道冷靜、專業、理性,沒有了流浪氣球事件發生時的那種狂熱。而且北美防空司令部特別加了一句:“本次事件不應該被識別為威脅”,理由是混合編隊并未進入美國領空。不過這是一句廢話,因為我們本就有航行自由,國際空域內我們可以隨便跑。
但戰斗機尤其是中國的轟炸機出現在阿拉斯加防空區,對于美國來說還是第一次。
這些事情從中國的角度來說是例行訓練項目,就像專家指出的那樣,對于這樣的編隊在國際空域的航行,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對中國沒有不良意圖的國家不應該感到危險。
那么,這件事情有什么作用呢?告訴有關國家我們的戰略威懾力量。
站在中國的角度,我們講三位一體,就是我們國家用來進行戰略威懾的核武器庫,從冷戰時期開始,在技術上、在運載平臺上形成了所謂的“三位一體”安排。
從陸地發射的射程超過8000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從潛艇發射的射程超過8000或是1萬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以及從具備洲際航行能力的戰略轟炸機上發射和空射的武器加在一起,包括陸基的、潛基的和空基的,構成了所謂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
這樣的完整體系是一種工具,當它掌握在一個奉行霸權主義戰略的國家手中時,他對其他國家就是用來進行威脅和訛詐的一種手段。比如動不動派個船在你這兒晃悠晃悠,然后解釋說這是航行自由,動不動派個飛機在你這繞一圈,說是航行自由,其實就告訴別的國家:你必須接受我的敲打,否則我揍你,以此來進行某種威懾。
如果這樣的工具掌握在愛好和平的國家手中,就是維持世界和平與戰略穩定的力量。而這些霸權國家以及跟著霸權一起混的國家,就必須想清楚:第一,作為霸權國家本身,如果你要對中國輕舉妄動,你會遭到中國的反擊和報復,并且中國的反擊和報復是可信的。什么叫可信?那就是中國的平臺和載具可以有效地打到你。
大家記不記得,當年有一任美國的國防部長到中國來訪問時,中國請他參觀了我們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我們請他看了導彈的洞窟,展現了陸基和潛基的力量。而且那年我們還試飛了殲20,黑絲帶的出現引發了一陣狂潮。自此之后,我們宣布中國的新戰略核潛艇進入常態化戰備巡邏,我們的陸基和潛基的核力量有效運行起來,形成了可信的第二次打擊能力。
俄羅斯的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作為俄羅斯的空中戰略打擊力量,是核常兩用的。它可以帶上常規導彈和常規炸彈。尤其是它的常規導彈可以進行防區外發射,也具備核打擊的能力,也可以掛載空射核武器,這些空射核武器也具備防區外發射的這樣一種能力。
被網友戲稱為“六爺”的轟-6和俄羅斯的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進入到北美防空識別區后,還有人嫌不夠深入。不過沒關系,慢慢來,畢竟我們這次出去的也只是轟-6,等到轟-20出來的時候,我們會具備更加有效的戰略級空中打擊力量去保障我們的和平安全與穩定。
轟-20概念模型網絡圖片
這件事情在中美的戰略博弈中是有某種象征性意義的——也就是告訴美國我們現在是三位一體的。我相信這次飛過去的“六爺”肯定是魔改過的,不是傳統機型。因為無論是航程、性能還是所需要履行的戰術和戰略任務提出的的相關要求,魔改是必然的,它本身就是技術能力的一種體現。然后通過這樣一種技術能力的持續,不斷完善和提升。
中國針對美國進行有效的戰略博弈,維持戰略穩定的能力在提升,而這種體系的不斷現代化和完善,對美國形成有效威懾。
我們的國防戰略整體上是一個防御性戰略,不是搞全球霸權擴張的國家,所以我們掌握三位一體的核力量,就是世界和平安全與穩定的保障。我們傳遞的信息非常清楚。
美國不要想著對中國搞什么先發制人的打擊,不要想著首先使用核武器后還不用擔心自己會遭到來自中國的報復。
對于那些沒有核武器、但仗著美國在后面撐腰而跳得很歡的國家——沒錯,我說的像是菲律賓,再像是蠢蠢欲動的日本,對于這些國家來說,也要想清楚,你們仰仗的大腿會不會真的出手救你。
美國手上最大的兩張牌無非是常規軍事力量和核力量,依靠美國保護的國家無非就是想著美國可以進行延伸核威懾,甚至預期當本國因為各種挑釁行動遭到中國的軍事懲戒時,美國會率先使用核武器對中國進行打擊、威脅或訛詐,讓中國不敢出手,從而可以讓自己沖撞紅線和底線的行動面臨很大的安全保障。
自己可以單方面的負責闖禍,而不用擔心受到懲戒,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在網上,米爾斯海默和皮爾斯·摩根有一段關于俄烏沖突中,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戰術核武器,美國會怎么樣進行反應的表述。
這里面講得非常清楚,就算美國真的動用了延伸核威懾,用戰術核武器嘗試對俄羅斯進行報復,這個報復目標也會非常清楚,他不會打俄羅斯本土,而是烏克蘭會被炸兩遍。他會打擊在所謂烏克蘭的俄羅斯軍事力量,甚至美國都不會采取這樣的行動。為什么?因為美國擔心當他用這種方式進行介入之后,自己的本土暴露在俄羅斯的核反擊力量面前,而美國沒有能力為自己的本土提供有效的導彈防御能力以免受這種報復。
烏克蘭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尚且如此,那么像菲律賓這么點地方,美國希望你發揮的作用就是惡心中國這樣的角色。所以這些國家要想清楚,不要無條件的透支和濫用中國所表現出來的善意,無視中國對和平的熱愛和克制,然后步步緊逼。
回到中美之間。整體上我對中美關系的發展劃分成為幾個階段,在這些不同的階段當中,最主要的變化就是中美雙方實力對比的變化。實力對比的變化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是總體的規模和體量,包括經濟的和軍事的;第二個是產業和金融方面的生態。
美國財長保爾森講過中美之間有金融上相互確保毀滅的關系。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就不斷嘗試對中美之間的產業鏈供應鏈進行脫鉤或者有限替代。
但最新消息顯示,蘋果最新一代手機的組裝重點要從印度移回到中國,因為印度工廠組裝出來的手機在產能和質量兩個方面都沒有辦法對中國進行替代,可見中美產業鏈上的深度嵌套不斷地被實踐證明。
同時還有另一種相互確保毀滅能力,就是中美雙方、尤其是中國有效地增強和提升自己對美國戰略威懾的可信度,這對于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奧巴馬政府時期,當中國的經濟體量發展還沒那么大,對美國的威脅還沒那么顯著的時候,美國不介意提一些類似于“中美共治”、“G2”的概念,擺出一副愿意友好地接納和吸收的姿態,用跟中國展開合作的方式去限制中國對美國的挑戰。但到了特朗普政府時期,中國經濟體量威脅到美國的時候,美國就開始赤裸裸地進行打壓。
而那個時候,以“六爺”為代表的三位一體的體系平臺和相應的戰略,就變成維持中美戰略穩定的壓艙石。我們不謀求相關的意圖,你美國可以看中國不順眼,可以試圖挑釁中國的國家利益,可以試圖限制中國的發展,但你不能超出我們的底線,中國對此保留懲戒能力。這和中國傳統上的交朋友、發展伙伴關系的思路不太一樣,也是無奈之舉。
布林肯曾經講過,二戰結束以后美國建立的國際體系就是在桌子邊上或者上菜單的游戲規則。這也是喬治·凱南用來描述蘇聯的,其實也是美國內心的投影。
總體而言,美國對理智的邏輯是不敏感的,但對于實力的邏輯是非常敏感。美國在謀求霸權的過程中,會把其影響力和權力像水銀瀉地一般,無孔不入地填滿世界權力盆地的每一個縫隙和角落,直到遇到其無法逾越的邊界為止。
這種無法逾越的邊界依靠的不是話語,不是雙邊經貿關系帶來的經濟收益的穩定,而是建立在戰略核武器、先進常規軍事力量之上,包括武器的質量、種類、數量,以及是否有足夠的意志和技巧。意志就是敢不敢把飛機派過去,技巧就是選擇的巡航路線和展示的這個信息是否清晰、充分。到目前為止,美方展現出來的態勢或反應是非常清楚的。
它知道一個流浪氣球是無害的,但它瘋狂表演,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外星人放過來的探測器,里面是鐵血戰士。然后直接上演好萊塢:轟-6和圖-95戰略轟炸機一起對抗氣球殺手。對于這樣的表演,美國人熟門熟路:非常理性冷靜且專業,不會讓人看到情緒化炒作的痕跡。
俄羅斯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愛空軍網
坦白說,這次美國的處置總體還是比較專業的,沒有大肆炒作,也沒有叫囂一定要擊落,而且北美防空司令部還以非常專業和理性的身份說沒有進入領空、沒有構成威脅。這會成為未來美國政治局勢動蕩和生態演進告一段落后,在新的力量對比下,中美戰略關系進入新階段的一個起點。雙方會在新的戰略力量對比、綜合實力對比的共同作用下,進入一個務實發展的新階段。
當然整個過程一定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曲折和波動,因為美國國內有人不信邪,有各種各樣的表演欲望要去沖撞,但對于中國來說,保持自己的節奏,堅定自己的目標,發展自己的實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早點把轟6換成轟20。
這對于中國、甚至對于那些愛好和平的美國人民來說,都是好消息。因為這些力量掌握在中國手中,會讓那些好戰的、沖動的、偏好霸權的、喜歡全世界搞雙標的行為體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性,世界也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廖一恒 
-
美國如何用“伏特臺風”篡改證據抹黑中國?
2024-07-11 07:53 -
菲律賓是美國放在南海的“陽謀陷阱”,中國怎么破?
2024-06-28 07:51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頗老矣”嗎?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優缺點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觀方車訊 -
試駕極越01:誰說智能和操控是矛盾體?
2023-12-05 21:24 -
當“汽車”變身“機器人”,算不算擁有了靈魂?
2023-10-25 17:36 觀方車訊 -
鐵西區帶給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來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關系怎樣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關系 -
陽邏,走訪大藍圖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數字化轉型 -
在上海車展感受車界變化,德國專家怎么說?
2023-05-22 10:23 觀方車訊 -
110萬輛!特斯拉中國近年賣出的車,幾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再砸一萬億日元,豐田“死磕”電動車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保時捷國產提上日程?最新回應來了
2023-05-10 17:56 觀方車訊 -
國六b即將全面實施,約百萬庫存車受影響
2023-05-10 17:55 觀方車訊 -
廣汽月度產銷快報,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觀方車訊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這種車企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汽車價格戰持續,吉利、上汽“卷起來了”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360八年來首虧,哪吒汽車成“元兇”
2023-05-06 18:14 觀方車訊 -
德產特斯拉,用上了比亞迪電池
2023-05-06 18:13 觀方車訊 -
新能源車、海外市場“雙雙”破百萬,這家中國車企創造歷史
2023-04-28 17:50 觀方車訊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