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美國如何用“伏特臺風”計劃篡改證據抹黑中國?
最后更新: 2024-07-11 09:11:28“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美國人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然而,美國版的“把權力關進籠子里”并不是嚴格限制權力,而是將權力越界的行為合法化,沿著越界的邊界劃定新的合法范圍,建立一套新的制度。這種做法被美其名曰“將制度關進籠子里”,但實質上是將原本超出界限的權力行為合法化,形成新的規則。
其結果是,權力不斷躍遷,只要有機會,權力就會向外擴展。像702條款這樣的制度,實際上是通過擦屁股的方式維持表面上的體面,同時滿足權力的所有需求,尤其是在國家安全領域。因此,這種權力是持續向外擴張的。702條款在事實上極大地擴展了歷任美國總統的權限,不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無論在野時如何批評這個條款,一旦執政,便都希望保留并利用這一條款所賦予的權力。
在702條款出現之前,美國在《外國情報監控法》(FISA),以及一些民權法案中,對總統的監聽權力進行了有限度的制約。
這些有限的制約是怎么來的呢?這是因為在1947年《國家安全法》通過后,美國歷史上就發生了至少四次大規模監聽事件,甚至在互聯網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監聽行為。最早的是三葉草行動,始于1947年。接下來是反情報行動、尖塔行動和梯隊系統等監聽活動。這些事件在之前的節目中都有所提及。
2013年6月,斯諾登將美國國家安全局關于PRISM(棱鏡)監聽項目的秘密文檔披露給了《衛報》和《華盛頓郵報》,美國對全世界的監控令公眾震驚。
簡單來說,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當時還沒有計算機,國際通訊主要依靠電報。美國剛成立的國家安全局(NSA)在沒有總統明確命令或國會授權的情況下,主動開展了監聽工作。他們找到三家壟斷了美國90%國際電報業務的電報公司,并達成協議:只要電報的收件人中有一方是外國人,每天的每份國際電報都要制作一份副本交給國家安全局。這種做法在當時完全不需要任何法律授權,國家安全局直接開始了大規模的監聽行動。
從1947年到1975年,在沒有任何明確授權或法律依據的情況下,這些監聽項目運行了幾十年。雖然據說70年代之后某些項目停止了,但監聽活動仍在繼續。例如反情報行動和尖塔行動。尤其是開始于1960年的尖塔行動,其實就是三葉草行動的一個分支。
這些監聽行動的焦點是以馬丁·路德·金為代表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以及瑪麗蓮·夢露、南方黑豹黨等人。政府期望通過監聽確保這些人只關心民權運動,但絕不能接受蘇聯的資助,否則會被視為顛覆和間諜行為。為此,從電報到電話,政府監控他們的所有通訊。
此外,還有更著名的梯隊系統,這是一個遍布全球的電子監聽系統,監聽全球范圍內美國所認定為敵人的通訊。必要時,該系統還為美國企業提供競爭情報,以確保“公平競爭”的環境。
例如,20世紀90年代,歐盟曾調查為什么空客競爭不過波音公司,以及空客已經拿到的沙特合同為何最終變成了波音公司的合同。美國中情局前局長曾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為《為什么我們必須監聽我們的盟友?》。他解釋說,歐盟過于腐敗,經常進行不正當的商業行為,否則不可能擊敗美國公司,搶走合同。因此,美國必須監控盟友的商業加密通訊,以確保美國企業與之公平競爭。
美國通過全球監控為波音等美國企業在商業競爭中取得不正當優勢。IC Photo
當美國發現盟友的秘密,如行賄或不正當報價時,他們會立即告知客戶(如沙特),而不是直接告訴美國的國營公司。這些客戶可能出于“良心醒悟”而將合同“獎勵”給美國公司,比如波音公司,而這都是客戶自愿的行為。
美國的思路是通過拓展國家安全領域的權力,最大化政府的行動自由。這種行動自由意味著政府能夠以高度侵入性的方式監控公民,甚至不惜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一個類似“特務治國”的監控網絡,監聽每一個美國民眾,甚至全球的每一個人,只要他們留下足夠的電子證據。這種做法體現了美國的霸權目標。
在制度設計領域,美國通過法律和制度將各種行為合法化,以制度化的方式賦予政府更大的權力。這種合理化源于美國自身內核的需求。沒有任何一個現代國家能夠通過純粹的監控方式長久運維下去,因為一旦這種行為曝光,將引發巨大的合法性問題。美國對此非常清楚,因此不斷對其制度進行調試。
然而,“伏特臺風”這件事揭示了,美國基于錯誤認知的監控行為已經偏離了正確的戰略認知。正如我們的領導人所說,正確的戰略認知是中美關系中的第一粒紐扣。而美國的這粒紐扣已經扣歪了。美國長期陷入一種“受迫害妄想”的狀態,總認為“世界上總有刁民想害朕”,于是瘋狂進行監控。
為了進行監控和尋求權力擴張,美國甚至不惜造假和捏造證據。我們可以回顧過去,有多少對中國的指責是基于捏造出來的證據。未來,在重大的安全戰略決策上,美國可能會冒更大的風險,以滿足與軍事工業復合體及其利益集團密切綁定的的權力核心和中樞的需求。這些權力核心基于狹隘的念頭,在權力允許的范圍內濫用授權,制造各種虛假信息,甚至不惜挑動像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大國進入沖突的邊緣。
這種行為對世界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風險。確實,只有一個進入衰退期、持續滑向相對衰退甚至絕對衰退的霸權才會做出如此愚蠢的行為。美國不僅違反了自己制定的基本游戲規則,還違反了自己至關重要的生存底線。然而,無論多么荒謬,這種情況正在發生。
所以我們需要做好各種各樣的準備,包括足夠的能力準備、戰略準備,以及資源儲備。這些準備可以確保,即使美國做出錯誤選擇,我們也有能力抵消這些錯誤影響,使其回歸正軌。或者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降低這些錯誤選擇對我國和世界造成的負面影響。
“伏特臺風”事件和美國對全球的監控需要我們嚴肅認真地對待,各方應共同關注和思考這一問題,并做好各種準備,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
今天的討論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岳冠東 
-
菲律賓是美國放在南海的“陽謀陷阱”,中國怎么破?
2024-06-28 07:51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頗老矣”嗎?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優缺點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觀方車訊 -
試駕極越01:誰說智能和操控是矛盾體?
2023-12-05 21:24 -
當“汽車”變身“機器人”,算不算擁有了靈魂?
2023-10-25 17:36 觀方車訊 -
鐵西區帶給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來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關系怎樣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關系 -
陽邏,走訪大藍圖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數字化轉型 -
在上海車展感受車界變化,德國專家怎么說?
2023-05-22 10:23 觀方車訊 -
110萬輛!特斯拉中國近年賣出的車,幾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再砸一萬億日元,豐田“死磕”電動車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保時捷國產提上日程?最新回應來了
2023-05-10 17:56 觀方車訊 -
國六b即將全面實施,約百萬庫存車受影響
2023-05-10 17:55 觀方車訊 -
廣汽月度產銷快報,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觀方車訊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這種車企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汽車價格戰持續,吉利、上汽“卷起來了”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360八年來首虧,哪吒汽車成“元兇”
2023-05-06 18:14 觀方車訊 -
德產特斯拉,用上了比亞迪電池
2023-05-06 18:13 觀方車訊 -
新能源車、海外市場“雙雙”破百萬,這家中國車企創造歷史
2023-04-28 17:50 觀方車訊 -
外地車輕微交通違法,多地“五一”期間不處罰
2023-04-28 17:11 觀方車訊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