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成都49中事件反思——流量洶洶,真相如何與輿情賽跑
最后更新: 2021-05-14 08:29:54【視頻/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逸】
今天加更的是一個讓人感到沉重的話題,源于一次不幸的事件。5月9日,一位高中生在成都的一所學校墜亡。從那時起到13日的上午,隨著詳細的、全面的調查材料,包括監控視頻的發布,為這件事情畫上了一個階段性的句號。
在過去的5天、差不多120個小時的時間里,我們經歷了一場可以稱之為“茶壺里的風暴”。一場網絡空間的風暴急速涌現,各種力量在線上和線下展開了非常激烈的互動。
這件事情因此在不經意間成為了當下中國如何有效應對網絡實施治理、如何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時代需求的新型治理能力和體系的縮影。它讓我們直面挑戰,也讓我們看到了中間蘊含的機遇、以及持續不斷涌現的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
在這里我想講幾點。第一,你看到了什么呢?借助于發達的碎片化社交媒體平臺、信息的高速涌流,民眾隨時可以成為一片被動員起來的海洋。不管主動發起者基于何種意圖,我們必須承認這種動員的機制是基于人最樸素和美好的愿望。用比較正式的話來講,這種愿望就是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之所以投身其中,想尋找事件的真相,是因為一個樸素的認識:它涉及到了生命,涉及到了下一代,涉及到了孩子。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當出現了意外,無論是為人父母者,亦或者沒有直接相關利益的圍觀路人,在內心深處總有那么一絲善良的沖動。我們想知道未來如何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這種情緒是人類共有的,也是非常美好的。但這種情緒往不同的方向上發展,可以產生不同的結果。
視頻來源:川觀新聞
于是,我們看到了第二點:情緒是可以被敘事引導的,而這個敘事中就涉及到了有效信息的供給。在事情發生之后,各方,包括家長、學校、當地的政府部門,大體上在5月11日,也就是72小時之內,完成了第一輪信息的發布。然后全網的各種新媒體對這一輪信息展開了自己的解讀,而這種解讀誘發了一波巨大的輿情。
在這個解讀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什么呢?首先,大家都在追逐細節,因為它有助于我們去還原真相。第二,不同的行為體在網絡空間采取行動的能力有著顯著的差異。當不同的群體進入輿論的場域,展開互動,甚至可以用“博弈”這個詞來形容,產生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在極短的時間里面就沖上了熱搜,隨后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關注。
因為已經過了一段時間,大家不僅有一個同步觀察的過程,而且隨著線下真實事態的發展,還能開啟某種意義上的“上帝模式”對它進行復盤。我們可以看到多種多樣的行為體介入了其中:有直接當事方、非直接利益相關方、甚至還有具有顯著的、某些圈層動員能力性質的一些行為體。它和我們當下的流量經濟的生態存在著密切的關聯,而在以往所謂的網絡空間群體性事件當中,這是較為罕見的,是一種新的現象。
它所帶來的流量的涌動、議程的塑造、對話題的推送傳播、在境內外不同網絡空間與場域中的震蕩、對話題的碎片化精致加工,都值得注意。比如說,可能一開始一個消息是說當事人也許在監控中沒有看到那一段或者某一個時段的視頻。原話可能是:“我沒有看到這段視頻。”但是,就像大家玩的耳語傳播接龍游戲那樣,這句話傳了幾圈之后就變成了“視頻已經被刪掉了”。再往下的加工就是“之所以一開始兩個小時不讓進去,就是為了騰出時間去刪掉視頻”等。
你可以在網上找到大量的類似信息。然而,成于互聯網,也敗于互聯網。你可以很輕易地對信息碎片進行加工,但你加工過的所有信息碎片都會留下痕跡。這種加工有些可能是出于義憤,想彰顯自己的正義感;有些,不是很客氣地說,或許是一個吸引流量的有效工具;再有些,基于過往的經歷、表達的內容、以及在境內外網站的互動,你會發現就是客觀意義上的別有用心的勢力。也許他人在境內,但是心向往境外。這些共同匯聚到了一起,形成了一波浪涌。
第三,至關重要的特點出現了。讓子彈飛一會需要時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時間恰恰是一個需要珍惜的資源。各種力量都在為時間賽跑、與時間賽跑,以爭取跑在時間的前面來塑造議程。某些情況現在還有待繼續深度挖掘,也許未來我們能獲得更多的詳盡材料。但從中可以看到什么?我們可以看到的聚合不僅是線上的聚合、線下的聚合、還有一些力量,比如之前在美國駐成都總領館關閉過程當中引發風波的某些人在大陸的“朋友”,他們將此事視作某種機會。
于是,在5月11日的晚上,我們看到了令人震驚的視頻。為什么?因為視頻里不是常見的聚集。說實話,群體性事件大陸網民也見得多了,我們這次又看到了熟悉的劇目。用美國研究社會抗爭運動的學者Charles Tilly的話語來說,就是那種有標志、有符號、有一致性的口號、有行動能力、有分工、有沖突、有對抗、精心塑造的drama。
當然,到目前為止,我們并沒有確鑿的信息去獲取視頻當中出現的每一個個體的真實身份,但是我們從這個場景感受到了熟悉的味道。
2019年在香港,我們看到過類似的場景;在更久遠的過去,我們看到全球各地“享受”過來自某一個國家空頭的普世價值“禮包”的地方,多多少少也出現過類似的場景。但是,這里問題的復雜性在于,它既不是黑色的,也不是白色的,而是灰色的。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這個過程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當有些力量將這樣一個沖突性事件所誘發的民眾正常的情緒導向一個負面的方向時,我們應該怎么辦?
這里面涉及到三個行為體。第一,當事方,尤其是我們的政府主管部門和以學校為代表的直接當事方。對于他們來說,面臨的考驗是極為艱巨的,因為內部正常的運行流程所需要的時間必須和輿情的發酵進行賽跑。如果讓網上塑造虛假信息的行為體跑在了前面,議程就會被劫持,事情就會被扭曲。但是客觀上,這種線下的流程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說要讓子彈飛一會兒。這個時候誰為他們站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去正確地爭取時間?我說得很清楚,不是袒護,不是包庇,是“正確地爭取時間”。
有兩類行為體:一個是選擇站在我們這一邊對抗那些疑似,或者顯著不懷好意的力量的那些媒體;另一個是網民。網民也要選邊站,你站哪邊?你可以追求真相、可以要求正義、可以提出所有的不滿、質疑。但是提出這些不滿和質疑的目的是什么?應該是完善它,讓它做得更好。
沒有記錯的話,5月9日的事件出現后,11日上午出了兩份聲明:教育系統有一份聲明,警方也有一份聲明,但這兩份聲明引發了廣泛的批判。批判也有不同的方式,很多人喜歡那部神劇《讓子彈飛》,里面有一個經典的場景:兩把槍一把頂在自己頭上,一把指向對方。一般認為,這可以解讀為非常著名的批評和自我批評。
自我批評不是自殺,批評也不是殺人。它是為了幫助我們的同志,是為了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涉及到什么?治理體系需要配合。什么叫配合?對于媒體和在中間扮演各種角色的活躍網民而言,這里有兩個選擇。
你需要對官方發布的信息進行解讀。官方發布信息是有很多限制條件的,涉及到隱私、能力的有限、走程序需要時間等一系列因素。有兩種解讀的方法,第一種是建設性的批評,告訴他們這里面有哪些地方是寫得不對的、寫得不對的地方如何進行完善、下一步應該在哪些方向給出進一步的細節。或者媒體可以走訪,官方沒有提供的信息媒體能不能補充完善?
我至少看到了一家媒體后面發了不少批評的東西。我對這家媒體本身立場也不是特別認同,但是它至少去采訪了當地的醫院,搞清楚了在網上爭議的一個焦點,就是救護車接到救護電話的呼叫時間、趕到現場的時間和離去的時間并不存在延遲。事發之后20分鐘到了現場,發現沒有生命體征后回去,并不存在見死不救的問題。
監控顯示救護車19時06分到達墜樓現場緊急施救
很多媒體對前面兩份通報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但是,有沒有在力所能及范圍之內幫助去澄清一些事實?以確保給線下的調查流程爭取更多的時間?在未來這是一個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問題。
當然有人會說,這樣的媒體行為需要當地的配合、支持,需要治理體系內給予媒體活動以相應的空間。顯然這應該構成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進一步系統性完善、更新和提高的重要工作方向和努力目標。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我駐印大使:中企正加緊生產4萬臺制氧機,爭取盡快交付印方
2021-05-02 11:00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東京奧運測試賽:中國女排3比0完勝日本隊
2021-05-01 20:20 -
日增超40萬例,莫迪跑去祈禱
2021-05-01 15:11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湯蓓:新冠病毒溯源,該做的中國政府都做了
2021-04-27 09:13 中國論壇 -
澳方撕毀“一帶一路”協議 外交部:澳方自身信譽嚴重受損
2021-04-22 15:43 中國外交 -
中國考慮派維和部隊?美國防部這回答…
2021-04-20 22:01 美國政治 -
未婚才能演,合理嗎?
2021-04-20 19:43 -
71集團軍某合成旅穿戴新單兵作戰系統演訓
2021-04-19 16:52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 -
FBI前翻譯暴露了:我們想要再打造一個臺灣
2021-04-12 22:58 中美關系 -
“世界將為之顫抖”,記者到場一看…
2021-04-12 16:41 美國一夢 -
BBC“自曝”式提問,華春瑩笑了…
2021-03-26 17:05 -
華春瑩:中國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美國,而是超越自我
2021-03-26 16:38 中美關系 -
華春瑩拿出照片:中國美國,到底誰在強迫勞動?
2021-03-25 16:03 中美關系 -
華春瑩笑問BBC:你是覺得美英的確該被制裁,對嗎?
2021-03-23 17:19 中國外交 -
西藏軍區直20高原復雜地域飛行訓練
2021-03-21 08:30 -
中美安克雷奇第一次外交交鋒,拜登政府完敗
2021-03-19 23:47 中美關系 -
“當總統哈里斯和我......”
2021-03-19 16:38 美國政治 -
決定大國興衰靠政治領導力,而非政治制度
2021-03-11 08:19 觀學院
相關推薦 -
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評論 16為避免海外“相殘”,這些中企正在行動起來 評論 35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評論 117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評論 141“共和黨拿下眾院,特朗普將擁有超級執政權力” 評論 210最新聞 Hot
-
怕特朗普再次阻撓?WTO想“提前任命”這個重要職位
-
德國提前大選時間定了,“朔爾茨失去了德國人民的信任”
-
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
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
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
“忠誠、對華強硬”…又一批重要人選曝光
-
沙特王儲罕見發聲:這是種族滅絕
-
“共和黨拿下眾院,特朗普將擁有超級執政權力”
-
“反華急先鋒”將成美國國務卿?
-
他不清算了?
-
美國押注這條鐵路挑戰中國地位,但…
-
澳最新民調出爐,“人們看破了‘中國威脅’的迷霧”
-
日本政府回應這一幕:吃了感冒藥
-
評論運動員外貌,美國解說員被無限期停職
-
“俄羅斯與伊朗這一步,值得驕傲”
-
“特朗普還沒上任,美國在這里已落了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