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美國“內戰”已經打響
最后更新: 2020-12-19 13:39:50下一步看美國政治的走向。
現在有幾點態勢很清楚:第一,分裂。這次拜登拿了8300多萬票,特朗普應該是拿了毛7500萬票,兩邊加在一起,全美國超過1億5000萬選民去投票,投票比例是非常高的,53%對47%,雙方精準的差不多一分二。而且這個一分二中,特朗普那一側是他的堅定支持者,拜登那一側,大概有毛40%多對拜登本身是unfavorable的,我雖然支持你但是我對你是unfavorable的。Z時代里面,就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新獲得投票權的那批人,大概有毛50%對拜登其實是unfavorable的,他們只是更加不喜歡特朗普,沒辦法才投的拜登。
在這樣一種局面下,美國未來人群已經撕裂了。目前為止,雙方都沒有表現出進行和解的跡象。而且很多撕裂是跟價值觀、跟基本行為模式密切相關,在短期內彌合幾乎是不可能。
第二,拜登政府的特點也很明顯。
現在拜登團隊嘲笑自己就是從桑德斯那邊轉過來的,代表民主黨里比較激進進步主義的那些人,說是奧巴馬的第三任期,拜登自己是堅決不認的。最近奧巴馬出聲的頻率也有那么一點點調低,不再那么活躍,我們后面講。
但你看到這個特點是什么?非常明確的,奧巴馬時期大量官員的回爐。拜登在組建團隊的時候,至少是把符合民主黨身份政治、政治正確這個原則和業務能力,至少是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考量的。有女性、非裔、還有性少數群體,充分表現出了所謂的多元化跟多樣性。
民主黨對身份政治的這種看重,也不能說完全錯,但是對于很多身份政治的人來說,在這樣一個競爭性過程當中,他在制定政策的時候究竟是更多地受了身份政治本身的影響,還是政策應該達到的社會公益功效的這么一種判定標準的影響?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不是永遠保持一致的?如果發生沖突的時候,究竟如何進行選擇?這些方面帶來了更多的懸念。而且單純從人選上來說,這種對于身份政治和政治正確的偏重,可能已經先天決定這屆政府要去爭取美國民眾中支持特朗普的那一部分,會非常難。
當然了,現在還有一個數據很有意思,有人做了一個統計,全美國大概有3000個出頭的county——郡,拜登大概是400、450號郡支持他,支持特朗普的郡有2400多。支持拜登的郡雖然數量很少,但是它貢獻了美國GDP的70%。美國選民人口比較密集分布的那些郡,選民受教育程度高、從全球化中獲益程度比較高的郡,堅定地跑到了拜登這一側。
而特朗普那邊數量非常廣闊,但都是中下層人口比較少的那些郡更多的支持特朗普,這個大趨勢跟2016年相比,其實是加劇了,而不是減緩了。也就是說,在投票行為上,美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或者是在全球化中成本和收益不同分擔的部分,經過這一輪選舉,他們之間變得更加分裂。
這個特點對拜登政府來說,應該是會產生影響的。初步預期大概會產生這樣幾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拜登的政治議程在優先性上會具有比較重要的或者說顯著的內向化和全球化特點。他對于雙邊關系,我說得直白一點,對中國關系,在他議程當中的優先性,不一定會有我們想的那么高。為什么?核心問題先要解決新冠,新冠不解決,一切都是空的。因為你看他現在包括在對待中國問題的態度上,有越來越多的智庫文章都在表達一個什么事呢?核心問題就是講,美國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要做好自己的事,要發展美國自己的經濟,這一點跟中國強調做好自己,其實邏輯是一樣的。
那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第一件是什么?新冠病毒先要控制住。但不會是中美之間展開抗疫合作,他們現在覺得還有最后一根稻草,或者說還有最后一個念想:我死了這么多人,終于熬到疫苗已經出來了,只要疫苗一打,萬能靈藥一掃,時間到了,病毒自然消散,經濟自然再起來。他的思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標準經典應對思路,先意思意思控制一下,在我能夠承受的所謂政治和經濟成本之下控制好,等疫苗出來,一打結束。什么精準控制長期施政,不好意思,咱們家小政府,做不來,咱們家老百姓愛好自由,做不來,我們聯邦制州權跟聯邦權分得很清楚,做不來。所以我們這種民選政客不擔責任,我就這么點任期,不就是為了選上來嗎?我干嘛賭上自己的聲望?太辛苦的事情不做的,挑些簡單的做。
第二個要解決的是什么?經濟問題。包括修復跟盟友的關系、跟歐洲國家的關系,先靠過去,面子上做點功夫,搞一個全球民主聯盟。當然我很好奇這個會能不能開起來。特朗普當時要在美國開一個七國峰會,德國人說不去,病毒太多。拜登如果第一年要開會,不好意思,這個民主峰會它還是民主連線峰會,大家意思意思照個面,線下我覺得沒有一年半到兩年開不起來。
然后全球多邊機制要回去吧?回WHO。再在WTO里面再做些什么事。做所有這些事情的時候。美國國內有幾千萬偏向于孤立主義、不想承擔全球成本的特朗普支持者盯著,你拜登還想轉還跟中國的關系,做實質性調整?基本上不要想。
所以他的第一任期至少保守樂觀估計,第一年,長一點一年半、兩年。當然一年半、兩年以后,他要面臨國會中期選舉,又是一個坎。然后國會中期選舉完以后,他要準備連任的事情,或者說要準備誰代替他去為民主黨搶下一任總統的問題,又是雞飛狗跳的時候。那時候你再要去做雙邊關系的重大調整,說實話,大家平常心對待就好。
那么對中美關系會有什么影響?
一般認為,經濟上所謂激進的加稅政策,肯定不會有。技術上的管控、出口的控制、所謂兩用技術的控制、對軍用終端的一些控制,大差不差。當然不會蠻不講理,莽一路,估計概率不高。畢竟相比特朗普政府而言,拜登政府的可游說性高很多,然后意識形態這是他們的強項,尤其是跟政治政權相結合的什么性別問題、少數群體、涉疆涉港涉藏這些,有的好做了。
當然了,這種事情老生常談,而在最樂觀的情況下,我們希望美方能夠回到對話的軌道上來。在這一點上,大家去看我們總書記給拜登先生的賀信,里面講“雙方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同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這么一個愿景已經放在你面前,愿不愿意從善如流,到時候再說。
展望美國的未來,有人說,估計這是美國政治制度的自我調整和自我校正。從我的觀察上來說,這是以結果論英雄。特朗普看到了美國的問題,什么問題?美國作為全球體系的霸權,靠霸權帶來的收益沒有能夠造福美國人民,他直接把這個問題說出來了,當然他的解決辦法簡單粗暴,就是轉移矛盾。拜登如果敢接下這個盤,認識到這個問題,然后找到解決的辦法,在歷史上可以留名。
說美國政治體制的校正有意義,但是從歷史上看,在特朗普掌握政權之前,奧巴馬跟拜登執政了8年,他們這8年的結果,是讓美國老百姓選了一個特朗普出來,而選出來以后,特朗普那一頓忙,也就是撞到了新冠,拜登還贏得那么辛苦。所以拜登上去,究竟是所謂美國政治體制的自我矯正,還是像我們有些研究者說的那樣,是舊建制派的復辟?包括有些美國人自己也這么說,一幫老的建制派重新又回來了。而這些人,正是他們和他們的前輩,在任上把美國的事情給干砸了。所以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跳出這個窠臼,仍然拭目以待。
至于我們,最近看到了嗎?月亮上的土已經挖回來了,十四五規劃、2035年遠景綱要已經出來了。我們干嘛?看看西洋景、吃吃瓜,管控好中美的分歧,畫好底線之后,做自己的事情。在完成了第一個100年目標以后,朝著第二個100年目標前進。
至于美國,愿意合作,我們是合作的玩法;愿意搞事,我們是對付豺狼的做法;愿意自己把自己給弄壞,那我們就只能給予繼續觀察。關鍵問題是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在觀察美國的時候,充分地吸取教訓。有些事、有些路,它已經證明是走不通的,是有問題的,我們就不要再當作什么先進經驗,非要再去試一下。
好了,這期就講到這,謝謝大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形勢越復雜,斗爭越艱巨,越需要戰略思維
2020-12-18 07:18 新冠疫情與百年未有大變局 -
中國的圣誕派對如此熱鬧,歐美國家要嫉妒了
2020-12-10 07:48 新冠疫情與百年未有大變局 -
澳總理“委屈”?我這么回答澳大利亞朋友
2020-12-09 07:59 -
3年前這澳劇,應景!
2020-12-01 23:09 -
中美關系“活化石”基辛格被撤職,我的心情很復雜
2020-11-28 10:29 美國大選觀察 -
冷戰后最高!英國軍費飆升1400億
2020-11-20 11:59 不列顛 -
德國人抗議防疫法案:威脅自由!
2020-11-19 11:03 德意志 -
民進黨前“立委”急了
2020-11-18 15:03 -
沒錯,正是印度
2020-11-18 10:48 -
一問到特朗普,冷笑三聲
2020-11-17 16:56 -
譚德塞點名歐美:醫療體系瀕臨崩潰
2020-11-17 13:3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拜登給特朗普添堵:不交權,會死更多人
2020-11-17 09:36 美國政治 -
“敗選”后首次記者會,先拿他撒氣
2020-11-14 13:48 美國政治 -
特朗普出席拜登就職典禮嗎?白宮新聞秘書這么回
2020-11-14 11:24 美國大選2020 -
“我們將平穩過渡……到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
2020-11-11 10:38 美國大選2020 -
聽到這個問題,他溜了...
2020-11-10 18:20 美國一夢 -
白宮新聞秘書說到這,福克斯果斷把直播掐了
2020-11-10 09:33 美國大選2020 -
為什么抗美援朝題材一度消失在國內大熒幕上?
2020-11-10 07:57 -
“Siri,美國總統多大了?”“她56歲”
2020-11-09 21:45 美國大選2020
相關推薦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6“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94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72“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195“美國最底層三分之一已花光所有” 評論 230最新聞 Hot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
“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來:對抗中俄前線,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澤連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
-
美媒圣誕節也沒閑著:看看中美這對比趨勢…
-
他“譽滿天下”,卻曾“謗滿美國”
-
俄專家:“以德服人”,中國是認真的!
-
柯文哲保釋費漲至7000萬新臺幣,須戴電子腳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