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青青| 日本“核共享”政策的淵源:賴肖爾與“核武力”部署
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核武力”部署到日本。1964年11月,美國的一艘核潛艇“海龍號”(Sea Dragon SSN-584)駛入位于日本九州的佐世保港。戰前,佐世保港長期以來是日本的重要軍港,戰后也成為日本自衛隊和美軍的基地。當時,“海龍號”是史上第一艘駛入日本的核動力潛艇,這一事件在日本國內引發巨大的政治影響。九州的市民、學生都聚集起來前去抗議,甚至還引發全國性的抗議潮。
海龍號
抗議者搭建的觀察塔(每日新聞)
不過,面對強烈的社會反彈,賴肖爾主導的美國駐日大使館認為,對于以當地學生為主的抗爭運動,應該采取克制態度。在賴肖爾看來,核潛艇首次進入日本雖然導致了激烈的抗爭,但此后美國只要將核潛艇駛入佐世保港的行為常態化,采取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那么當地民眾就會慢慢習慣,同時也會意識到核潛艇開進佐世保并不意味著立刻就會發生核戰爭或者有核威脅;久而久之,日本老百姓也就習慣了。
而且,事實上美方也正是如此操作的。第一次停泊的時間可能是三天,第二次就變成四天,以此類推逐步增加,甚至待上十天半個月;駛入頻率也越來越高,剛開始可能核潛艇每三個月停泊一次,之后就變成了兩個月一次、一個月一次等等。
這一行動一直延續到1968年,核潛艇已成“常規”。下一步,便是直接把美國“企業號”核動力航母(CVN-65)開進日本。
1968年駛入佐世保的企業號(時事通信社)
雖然當時也引發了不少抗議,但美國駐日大使館認為,1968年參與抗爭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大學生,只要抗爭主體是大學生,便不足為懼;換句話說,沒有普通市民廣泛參與的社會抗爭運動是不足為懼的。事后,也印證了這個判斷是正確的。1960年的安保斗爭是全社會抗爭,從學生、工人、農民、小業主到中產階級,都有參與其中;但是,到了1970年前后,抗爭運動的主體只剩下學生了。市民去哪了?絕大部分市民正在享受成為中產階級的幸福感。
1964年東京奧運會成功舉辦,日本經濟騰飛已經開始。大家都有好日子過,口袋里的錢越來越多,為什么還要造反?為什么還要上街?美軍來駐扎就駐扎,對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實質上的影響?既然看不到,那也就不關心。普通民眾該吃吃該喝喝,不懂事的大學生們鬧就鬧吧。
上圖為去年的一則新聞:美國核潛艇第四百次進駐佐世保港。
這時候,已經不會再有任何人把美軍的核動力潛艇、甚至帶有核武器及核導彈的潛艇進入日本港口或日本境內,視為需要抗議的事情了,人們習以為常。如果現在去日本橫須賀參觀,更是如此,甚至可以看到美國“第七艦隊”核動力航母在開進開出,而上面可能就攜帶著核武器。
近年來,日本政壇內所謂與美國“核共享”的呼聲變得越來越大,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正如2022年8月8日中國裁軍大使李松指出的那樣,日本國內近來反復出現尋求與美“核共享”的聲音,還在向本次審議大會提交的報告中刪除了以往報告提及的“無核三原則”(即“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器”)。這是否意味著日本的核不擴散政策出現重大調整?日方欠《條約》締約國和國際社會一個交代。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美國新增感染97612例、死亡388例
2022-08-31 07:46 美國一夢 -
美國出現首例猴痘死亡病例
2022-08-31 07:16 -
戈爾巴喬夫去世享年91歲,普京哀悼
2022-08-31 06:49 俄羅斯之聲 -
他在法國抨擊“法式民主表達”,臺下掌聲一片
2022-08-30 22:37 法國見聞 -
美軍從阿富汗狼狽撤軍一周年,美駐華使館這話惹眾怒
2022-08-30 20:49 -
“外國與阿塔將有越來越多的生意往來”
2022-08-30 20:31 阿富汗 -
美國竟嫌中俄對阿富汗援助太少,俄代表:你錢還了嗎?
2022-08-30 20:31 阿富汗 -
“中國的哲學與西方不同,不是征服和占領國家”
2022-08-30 20:15 -
匈外長:空有意識形態,可沒法讓歐洲人在冬天取暖
2022-08-30 19:53 歐洲亂局 -
俄安全局:第二個嫌疑人是他,在謀殺前一天離開俄羅斯
2022-08-30 18:58 俄羅斯之聲 -
巴西總統攻擊女記者:你睡覺時在想我,你暗戀我,你是新聞界的恥辱
2022-08-30 17:47 -
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已抵達烏克蘭
2022-08-30 17:38 烏克蘭之殤 -
又一部改編自這件事的新作來了
2022-08-30 17:38 -
美使館:所羅門群島暫停所有美國軍艦來訪
2022-08-30 17:27 觀察者頭條 -
德法聯合反對“全面禁止給俄羅斯人發簽證”
2022-08-30 16:53 歐洲亂局 -
左翼總統上臺不久,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恢復外交關系
2022-08-30 16:50 拉美左翼 -
馮德萊恩:計劃對電力市場“緊急干預”以遏制價格飆升
2022-08-30 16:41 -
英媒:年均僅14名外交官接受普通話培訓,引發英國外交擔憂
2022-08-30 16:30 不列顛 -
美稱將“實施演習推動臺海局勢回穩”,中方回應
2022-08-30 16:27 臺灣 -
趙立堅:中方將繼續向巴方提供急需的幫助
2022-08-30 16:06 巴鐵
相關推薦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27“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79“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26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2“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202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
美國批了,馬斯克:不愧是搶錢冠軍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德國開懟:畢竟胡說八道也算自由
-
美法院裁定:特朗普性侵成立,賠她500萬美元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
“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來:對抗中俄前線,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澤連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