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糜緒洋:莫斯科百年圖書館毀于大火,俄羅斯精神能幾經雨打風吹去?
關鍵字: 俄羅斯俄科院情報所社會科學經費情報所圖書館大火蘇聯解體科學界切爾諾貝利圖書館火災前天的俄科院情報所大火引來許多媒體的關注。“數千萬珍貴古籍付之一炬”自然是非常吸引眼球的表述,給這句話再配幾張火場慘烈的照片,足以引得讀者扼腕嘆息幾聲,這也就足夠了,畢竟這事情與大多數人的生活并沒有太多直接聯系。再說在這個滿天都是壞消息的年代,能讓讀者扼腕嘆息也并非那么容易的事兒。當然,圍繞這場災難還有太多的疑竇,而災難本身又能折射出當代俄羅斯的諸多困境。
情報所火災后一片廢墟
什么是情報所?
俄科院情報所(ИНИОН РАН)的全稱是俄羅斯科學院社會科學科學情報研究所,成立于1969年,這個“情報”,用當今流行的話語來表述的話,接近于“信息”或“咨詢”。在蘇聯時代,它的最大職能是搜集、整理西方在社會科學領域的最新學術動態,并進行摘要、匯編,定期出版。不要小看這句干巴巴的話,由于當時蘇聯正處于勃列日涅夫的停滯時期,信息管控十分嚴格,情報所幾乎是知識分子接觸西方社科學術前沿的唯一窗口。當然,就連這一窗口也不是人人都能接近的,只有中高級知識分子(科學院員工、高校教師、博士生等)才能進入情報所圖書館。情報所出版的期刊也都是“內部發行”,它們中有不少會流入黑市,雖然價格不菲,但仍會被迅速搶購一空。
蘇聯解體后,情報所的職能意義大大降低,但仍在堅持編篡相關的材料,沒有他們的工作成果,俄羅斯的許多圖書館會亂成一鍋粥(當然有了也并不好到哪里去)。
還可以向大家透露一個小秘密。在俄羅斯稍做過些學術工作的人都知道,俄羅斯沒有什么像樣的論文電子數據庫,現有的那些也很差勁,檢索功能十分原始,收錄期刊少得可憐,我們的知網、讀秀等等比它們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情報所網頁上就有一個十分好用的檢索數據庫,雖然只能純檢索,但這在俄羅斯已經屬于奢侈品了。當然,奢侈品自然有奢侈品的身價,這項功能只能在情報所大樓內或少數買得起這一數據庫的俄羅斯圖書館使用,個人用戶每檢索一次需付費100盧布,即使按如今的匯率(1人民幣約合10盧布)算也相當辣手。另外,我這個小秘密透露得也有點晚了,情報所的網站現在已打不開,因為服務器已經被燒掉了。
圖書館和情報所有何關系?
這個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是有明確答案的。圖書館早在1918年就已經成立,而情報所是1969年才在圖書館的基礎上成立的。可以說,圖書館就是情報所的心臟。
情報所圖書館藏書1400萬冊,因為統計標準不同,硬要給它在全世界的圖書館中排準確座次并不現實。但是它大致可在世界上排二十來名,在俄羅斯則可排第四或第五,在莫斯科則排第二或第三。不過圖書館的價值絕不是一個排名能決定的,可以大膽斷言,在社會科學領域,俄科院情報所圖書館是獨聯體范圍內中最好的,沒有之一。對于俄羅斯的社科學者以及國外俄羅斯社科領域的研究者而言,這個圖書館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火災起因是什么?
檢察機關已經介入調查。目前最為常見的說法是電線老化或短路。但事情或許遠沒有這么簡單。有的媒體猜測,火災或許是一些常在樓下戲耍的熊孩子們玩鞭炮引起的。最讓人心寒的,是許多有關縱火的傳聞。消息人士稱,情報所大樓早就計劃好要拆除,這塊地預留給了一座商場,情報所的工作人員則會被扔到莫斯科郊外七十幾公里的一座小鎮;火災之后大樓就會被拆除,商場即將動工;早在去年情報所工作人員就擔心單位撐不過新年;從年初起就不停有政府下派的檢查團來檢查研究所,但檢查團成員對研究所的學術成果毫無興趣,只關心建筑和周圍環境;檢查團最后一次光臨后,想逼迫所長簽署一份文件,所長拒不從命;火源地所在大廳里根本沒有任何大功率電器,是最不可能發生短路的地方……當然,所有這些有關商場的“消息人士”的話,連帶縱火的可能性,在官方層面上都是被否認的。可是誰知道呢?
不過就算失火原因真的只是簡單的短路,這也不僅僅是天意。早在前年的消防檢查中,研究所就因多項違規并被勒令整改,但在去年的突擊檢查中,一切都還是老樣子,于是只能對研究所課以罰款,至于在發生火災時這些違規有沒有得到整改,現在無從得知。一位參與救火的消防員表示,如果樓內稍有些高端的消防設備,那么火勢就絕不會蔓延成這種樣子。
情報所火災現場
損失到底有多大?
這件最揪心的事情仍不明朗。情報所圖書館的藏書并非如媒體強調的,以古文獻為主,而是以近現代文獻見長。但是,年代近不意味著價值低,仍有許多館藏是全世界獨此一件。一位做蘇聯共運史的研究者就透露,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蘇聯中央政府要求地方上出版的各類手冊、宣傳畫、報刊都需上交一份至這家圖書館,一旦這些材料受災,那么她的研究生涯也就告終了。不巧的是,俄羅斯的文學研究重鎮——俄科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如果讀者諸君還有印象的話,國內諸多學者花了幾十年時間翻譯并于去年夏天出版的皇皇巨著《世界文學史》就是他們編寫的)前不久被迫把自己的圖書館搬到了情報所,與情報所圖書館合并,如果世文所的圖書館受災,對文學研究也將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具體損失仍待評估。研究所工作人員的表態較為樂觀,所長彼沃瓦廖夫院士在看了書庫的情況后表示書庫并未過火,可能只是部分藏書浸水受損。然而科學院主席福爾托夫卻比較悲觀,他最初估計15%的館藏(即210萬冊)被焚毀,在昨天又將這一數字擴大到20%(即280萬冊)。乍一看大相徑庭的表述很可能說的是一回事。研究所的書庫位于樓下兩層,而三樓主要是辦公區域、閱覽室和書目卡片。從照片來看,火勢主要在三樓發展。研究所的大樓設計準則是底下兩層(書庫)可以承受直接轟炸,但三樓的建筑材料卻十分輕便,因此在過火后,三樓迅速坍塌(消防人員因此無法靠近,這也是大火過了整整一天才被撲滅的原因),底下兩層至少從表面來看沒有受損。即使底下兩層的書庫沒有受到大損失,光三樓的損失也已經夠大。更何況書目卡片被全部燒毀意味著書庫資料陷入徹底的無序和混亂之中。雪上加霜的是,有參與撲救的消防員質疑20%的數字,他認為,根據他在火場(包括書庫)看到的景象,最終能否有20%的館藏幸免都是個問題。
火災剛發生時,有的受訪社科學者表示,雖然書籍都已電子化,但這場大火仍是一個巨大的心理創傷。現在看來,這些學者實在是太天真了。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后來接受采訪表示,電子化了的書籍只占全部館藏的2%,電子化進程停滯的根本原因就是沒錢。
沒錢,可以說是蘇聯解體后文教機構最致命的傷。生活在數字化時代的我們或許根本難以想象,在獨聯體國家的大多數圖書館,找書仍是通過翻圖書卡片進行的。連電子檢索系統都搞不起,那么館藏電子化就更是天方夜譚了。情報所的消防設備老舊無疑也和經費匱乏息息相關。許多近些年去過情報所的人回憶說,樓內外已經開始有零星的塌方,樓外曾經的噴泉如今不僅早就沒了水,還長滿了雜樹(已經不是雜草了),即使沒有經受這場大火,大樓看上去也像是被荒棄已久的廢墟。
如今很少有人記起,25年前,同樣的悲劇已經發生過一次。那是在1988年12月的列寧格勒,蘇聯科學院圖書館(其館藏至今仍排名世界第11)的一場大火燒掉了幾萬冊珍貴藏書,幾百萬冊圖書浸水受損,數萬冊發霉。同樣是由于經費匱乏,這數萬冊發霉的圖書至今都沒能被修復,只能被放在無菌袋中,常年擱置在冷庫里。當年火災后,德米特里·利哈喬夫院士(當之無愧的俄羅斯國學大師)炮轟科學院領導層玩忽職守、處置不力,并將大火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相提并論。25年后,俄羅斯科學院的主席依然把大火和切爾諾貝利并舉。不知道早已弱不禁風的俄羅斯學術界還能經受幾場這樣的切爾諾貝利。
火災前的情報所圖書館,外部顯然已經疏于維護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