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華龍:圣經創世故事進入語文課本,是福是禍?
關鍵字: 圣經圣經故事進課本圣經故事進語文課本圣經創世故事入選語文課本昨天,一則關于圣經創世故事入選語文課本的消息在各大網站和微信朋友圈里流行開來。從讀者的反應來看,頗有一些朋友認為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壞事——似乎是宗教勢力對我國低齡群體的滲透,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外來勢力在試圖掌控話語權。
聯想到幾百年以來,中國與傳教士等基督教群體的是非恩怨,以及基督教經典本身(如反對“偶像崇拜”)某些教義與我國傳統習俗的一些矛盾——譬如歷史上的“中華禮儀之爭”,這些網友的擔憂倒也不難理解。
然而,如果我們站在中國社會和中華文化的立場上,這件事真的那么可怕嗎?
其實這個話題涉及一系列問題:圣經創世故事是什么?圣經故事該不該進入中國的中小學課堂?以什么形式,需要哪些解釋和補充?這些網友的擔心歸根結底來源于對外來文化和價值體系及其話語霸權的憂慮。這種憂慮固然不無道理,但圣經故事進入課本本身或許恰恰是消解這種霸權的重要一步。
首先,圣經創世故事是什么?觀察者網前不久發布了一篇很不錯的文章,質問圣經故事是“神話”還是“宗教”?似乎在懷疑教材編寫人所謂“圣經故事僅僅是神話傳說因而可以入選課本”的說法。不過,這種區分本身令我頗感錯愕——神話和宗教是對立的嗎?
什么是神話?神話和宗教的關系又是什么呢?英文Myth來源于希臘語的μ?θο?,本意“話語”、“故事”的意思。那么故事的主角是誰呢?歸納起來講,大多數公認的神話中,主角往往是神祇。若不然,那么至少也是一位近乎于神的超人。這一特征廣布于希臘羅馬和古代近東的神話。而說到主題,創世、宇宙或世界的起源是世界各地神話的主要話題之一,例如盤古開天辟地,巴比倫神話Enuma Elish中Marduk神殺海神并以其身體創造了世界等神話。簡單地說,從這兩個因素來看,這次語文課本選中的圣經創世故事,例如創世記1:1-2:3,完全可以被看作是神話。
再者說,廣義上的神話其實是我們了解幾乎所有宗教信仰體系的重要材料。試想,如果沒有赫西俄德的《神譜》或《荷馬史詩》,我們對古代希臘宗教的了解是否就干癟了許多呢?從日耳曼到古埃及再到中美洲,從書面到口傳,神話恰恰是我們認知、研究宗教信仰的重要窗口。
這樣以來,質問語文課本收錄的圣經創世故事是“神話”還是“宗教”,似乎抓錯了要害。神話和宗教似乎在我們的常識里更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換言之,課本的編者以了解世界神話傳說為出發點收錄了圣經,同時圣經是我們了解將其奉為經典的猶太教和基督教這兩大宗教的重要窗口。這兩個事實絲毫不矛盾。
其次,當我們質問一篇文字是“神話”還是“宗教”經典時,似乎無意中落入了猶太—基督的視角當中。正是在猶太-基督教這個信仰體系之下才有神話和圣經的對立,因而有時神話被看作所謂異教的專利。
有人聲稱圣經里沒有狹義的神話,例如涉及神的身世、神之間的戰爭、或者任何可能的多神現象本身。例如,圣經中多次提及耶和華征服“大海”,這背后一般被認為是耶和華與一位海神之間爭戰,取得勝利并加冕為眾神之王的故事。這些傳說的“原版”被完整地保留在古代敘利亞烏嘉里特(Ugarit)的巴力神話當中(Baal Cycle)。不過在圣經中,海“神”不見了蹤影,耶和華的對手變成了自然界的海洋。因而,神之間的爭戰變成了耶和華一個神的功績。這就是有些學者所謂圣經“去神話化”的現象。唯一的漏網之魚可能就是大洪水和諾亞方舟故事之前的引子——創世記6:1-4當中,神之眾子與人的女兒結合誕下一些半神半人的武士。除了這段頗有希臘神話之風的文字外,他們認為,圣經中幾乎再無神話。所以,將神話與“宗教經典”對立的恰恰是猶太—基督教傳統,我們舉著別人的旗子反對它,恐怕也難有力度。
再次,如果圣經是神話而不僅僅是西方宗教經典,圣經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中小學課本了嗎?其實,無論如何,圣經入選語文課本的最重要乃至唯一原因,應該是其文學性。試想,我們在語文課上學論語,代表教材編寫者號召我們以論語為為人處事的準則嗎?誠然,諸子百家與圣經、古蘭經和其他(宗教或非宗教)經典一樣,充滿了古人的智慧和哲理,有一些仍然可以成為我們個人的座右銘。但在語文課堂上,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其文學性本身,例如行文的氣勢磅礴或說理的縝密。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又回到了圣經是什么這個問題。簡而言之,圣經除了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經典之外,在現代世俗社會圣經可以被有選擇地看作史料,文學賞析和批評的對象,以及哲學、倫理學討論的材料。如果我們把宗教經典看成文學,并標注清楚,那么有些網友所謂“目前還有宗教屬性的神話不宜選錄”、“這次選圣經以后選古蘭經怎么辦”等問題也就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了。
但如果以文學屬性為出發點,創世故事并不一定是最佳選項。從情節的趣味性和文學技巧來說,亞伯拉罕獻以撒、約瑟的故事、大衛與別士巴、押沙龍叛亂、亞哈與葡萄園等故事似乎都更具可讀性;如果為了鍛煉學生的文學批評能力,大洪水故事當中前后矛盾的細節也十分有助益。因此,我認為圣經當然可以入選語文課本,但具體篇目的選擇應該更慎重。
最后,我理解有些朋友面對圣經及其背后的西方宗教傳統時的敏感。歷史上,基督教的興起可謂間接導致了希臘羅馬文明當中諸多元素最終的消亡。我們是否擔心中華文明重蹈覆轍呢?討論這個問題,很難不持某種既定的主觀立場——若非漠不關心,那么我們內心中要么從中國本土傳統的立場出發,要么就會以某種宗教、神學“使命”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無論是對于信眾還是對于非信徒而言,對圣經的“祛魅”都是一件好事。就好比一個孩子,你越不讓他做什么,營造神秘的氛圍,他就越容易對其念念不忘乃至奉為神明。而讓中學生在有一定知識儲備的前提下學習圣經文學,是“祛魅”的重要一步。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現代學術圣經研究已經發展了二百多年以上的年代,更有幸生活在一個圣經文化圈以外的強勢文明當中,這讓我們更有條件以一種平和而尊重的眼光去看待圣經。
多一些了解,就會少一些盲從——基于了解基礎上的信仰令人尊重,而基于知識之上的選擇——無論選了什么——本身更令人踏實。而且,圣經是源于古代東方、對西方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著作,了解圣經其實是我們了解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
圣經入選語文課本體現了我們文明自信。若可在細節上把握好,這絕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們還是不應該被不了解的東西嚇退,乃至僅僅是被一個名稱迷惑住。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佳靜
-
全程空喊口號,她威脅要讓中國“付出更大代價” 評論 240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評論 69為避免海外“相殘”,這些中企正在行動起來 評論 65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評論 125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評論 142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