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平:西沙南沙海戰——在超級大國的夾縫里開火
關鍵字: 中國海軍南海爭端西沙海戰南沙海戰對越自衛反擊戰【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馬平】
美蘇艦隊在冷戰時代曾經交替巡航越南沿海,不過我們1974年趁美國撤退打西沙,1988年趁蘇聯撤退打南沙,之后卻再無機會。
金蘭灣是越南最大軍港,簡單查閱一下百度百科,就能看到超級大國的進退節奏:
“1945年到1954年,法國進駐。其后,美國于1965-1967年曾耗資3億多美元對金蘭灣港進行擴建,其中包括一個機場、兩條2800米長的跑道和機庫。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越南實現統一,軍事實力大幅提升,越軍人數達到100萬,且擁有美國撤軍時留下的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美制新式武器裝備,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在各自的戰略利益驅使下,蘇越關系迅速升溫。”
很顯然,1974年-1975年正是美國倉惶敗退,蘇聯尚未進駐的時間點。所以中國海軍能在超級大國無暇干預的情況下,對南越海軍取得大勝。
但蘇聯軍隊隨后就到,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被迫陷入停頓。
“1979年2月28日,蘇聯海軍第一批后勤輔助艦船進泊峴港。至這一年年底,共有35艘次艦船在峴港和金蘭灣港口作短暫休整。
1980年1月,蘇聯太平洋艦隊開始派艦船赴南海值勤。同年6月,進駐峴港的艦隊改駐金蘭灣。
1980—1982年間,到金蘭灣進行休整的蘇聯艦船經常保持在10—15艘,其中‘明斯克’號航空母艦曾先后于1980年和1982年兩次赴南海活動,并三次在金蘭灣進行補給休整。
1980年6月后,進駐峴港的戰斗機全部改駐金蘭灣機場。金蘭灣機場平時保持4架飛機,每兩個月輪換一次。從1983年開始,蘇聯在南海活動的各型艦船逐步增多,并逐漸趨于穩定。蘇聯派駐金蘭灣艦船通常保持在20—30艘,其中作戰艦船有4—6艘,每半年輪換一次;其余為后勤輔助艦船,每3—4個月輪換一次。
1983—1987年,蘇軍海軍艦船以金蘭灣為基地在南海海域進行演習、訓練和偵察。1983年11月,蘇聯太平洋艦隊航空兵還自本土派出9架‘獾’式圖—16型轟炸機進駐金蘭灣機場。
自1979年以來,蘇聯先后對金蘭灣基地的碼頭、機場進行了擴建,并修建了兩座衛星通信站。1984年初,蘇聯將其海軍陸戰隊1個營的兵力部署于金蘭灣。第二年,蘇聯與越南在金蘭灣成立了聯合軍事基地司令部,并配備了各種偵察設備和人員。到這一年年底,金蘭灣基地已成為蘇軍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
20世紀80年代,金蘭灣作為蘇美海上軍事抗衡的重要橋頭堡,是蘇聯在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在正常情況下,該基地駐軍最多達4000到7000人,部署一個中隊的16架圖—16轟炸機和一個中隊的14架‘鞭撻者’式米格—23戰斗機。遠航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的蘇聯軍艦都在這里加油、補給和修理,常駐金蘭灣基地的蘇軍人員及家屬達1萬余人,美國情報部門稱該設施是‘蘇聯境外第三大設施’。”
金蘭灣地理位置
進入越南國境作戰的時間點是 1979年2月17日,2月28日蘇聯太平洋艦隊就進駐越南,用航母巡邏南海(這不是美國專利)。之后中越在邊境上打了十年,蘇聯也駐扎了十年,以當時中國的海軍水平,即便能打沉南越的大艦,又怎么敢在航母、核潛艇和圖16轟炸機的注視下去奪島?
進駐越南的蘇聯海軍
實際上,中國海軍不僅無力進攻蘇聯庇護下的越南海軍,連守住南海的既得利益都勉為其難。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66“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5“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07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