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思義:在擴張中玩火的北約,需要亞洲給他們“上一課”
最后更新: 2024-05-08 22:51:45【導讀】 當地時間7月11日,2023年北約峰會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在俄烏戰爭焦灼、歐洲亂局不斷的背景下,北約是否會在分歧中繼續擴張,這一立足歐洲的軍事聯盟是否將在中美戰略競爭的背景下將觸角伸向東亞?本文為觀察者網專欄作者羅思義針對北約擴張將引發的全球動蕩發表在境外媒體的實時分析文章,授權發布中文版,以饗讀者。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羅思義】
7月11日至12日,北約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首腦會議。本次峰會的首要議程便是北約的擴張:瑞典加入北約,烏克蘭的北約成員資格,提議在東京設立聯絡處……這樣的擴張政策是極其危險的,將會引發全球動蕩,必須對此予以堅決反對。
北約峰會在分歧中開幕(圖片來源:ICphoto)
現實已經表明,北約東擴破壞了歐洲的穩定,正如絕大多數美國的俄羅斯問題專家之前給出的警告,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指出:“美國著名俄羅斯問題專家喬治·凱南將北約東擴稱為美國后冷戰政策中‘最為致命的錯誤’。凱南是冷戰時期美國遏制政策的創始人,他和其他大多數美國俄羅斯問題專家均認為,北約東擴使美國想讓俄羅斯從敵人轉變為盟友的努力化為烏有。”
這些警告是完全正確的。北約這一歐洲軍事組織本應在1991年華約解散后隨之終結,從而將歐洲引上一條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經濟騰飛之路。東亞之所以在近幾十年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正是得益于這一地區在1945年之后因為遭受了越南半島和朝鮮半島兩場卷入大國對立的極具破壞性的熱戰后,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了拒絕劃分陣營,克服敵對思維的道路。由此產生成功的結果與北約擴張所帶來的后果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東盟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東亞,國家之間選擇通過包容性來緩解緊張局勢,這與北約所走的道路截然相反。正如聯合國安理會前主席馬凱碩指出:“東盟對其諸多成員國曾經的對手越南欣然接納,歐洲則一直將其曾經的對手俄羅斯排除在歐洲的重大決策之外。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曾經建議‘歐洲共同家園’,然而被歐洲果斷拒絕。
東盟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為它致力于盡可能的包容。當它于1994年成立東盟地區論壇時,主要目標之一是將印度和巴基斯坦、朝鮮和韓國、中國和日本等傳統對手聚集在一起……
“現在看看北約擴張。盡管美國和歐洲領導人發誓,他們從未向俄羅斯承諾聯盟不會繼續擴張,但俄羅斯領導人卻聲稱情況并非如此。未來的歷史學家可能會解決這場爭論,但我們仍然可以考慮可能發生的事情。20世紀90年代末,喬治·凱南等西方外交官警告稱,北約東擴是‘致命錯誤’……認為北約擴張不會導致任何事情發生的假設要么蠢,要么虛偽。”
事實上,將北約擴大到烏克蘭的圖謀已經引發了1945年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由此衍生的經濟影響、通脹加劇和其他影響已經給整個世界帶來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
根據多家媒體的消息,北約最重要的成員國美國和德國反對波蘭和其他一些東歐國家提出的試圖快速將烏克蘭納入北約的挑釁性路線。英國《金融時報》總結道:“華盛頓和柏林支持的峰會聲明并不完全支持為烏克蘭加入北約提供途徑,更不用說邀請烏克蘭在戰爭結束后加入北約,而這是烏克蘭在東歐最堅定的支持者所要求的。北約其他成員國對美國和德國的‘保守’立場感到措手不及……周日,美國總統喬·拜登打消了基輔在成員資格上取得突破的希望,稱他認為烏克蘭還沒有做好準備。”
“我認為我們必須為烏克蘭鋪設一條合理的道路,使其能夠有資格加入北約。”拜登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對話時指出,“但我認為現在要求投票還為時過早,因為還需要滿足其他條件,包括民主化。”
事實上,這個問題遠非簡單的策略問題。美國和德國猶豫不決的根本原因是,他們意識到,將烏克蘭納入北約的提議越過了擁核國家——俄羅斯的軍事和政治紅線。就像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美國明確表示不會接受蘇聯在離美國非常近的古巴部署導彈一樣。出于軍事原因,俄羅斯明確表示不會同意烏克蘭加入北約——基輔到莫斯科的距離,僅為哈瓦那到華盛頓距離的一半。
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已經引發了1945年以來歐洲最大規模常規戰爭。而意圖煽動擁有核武器的北約與擁有核武裝的俄羅斯繼續在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上對抗,更是鋌而走險的行為。
因此,為了維護歐洲的和平,結束烏克蘭戰爭的關鍵就在于放棄將烏克蘭納入北約的計劃。
同樣極端危險的行為是計劃在東京設立“聯絡處”,據報道,北約的這項行為是為了加強與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韓國合作這四個國家的合作。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正明智地反對北約的這個意圖,他指出:“如果我們推動北約擴大勢力范圍和地理范圍,我們將鑄成大錯。鑒于增設聯絡處一事需要得到北約的一致同意,因此法國可以否決任何此類提議,而且我們應該這樣做。”
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針對此事的表態更為準確和直率:基廷發表聲明,猛烈抨擊北約向亞洲擴張的計劃,警告稱這可能會將“歐洲軍國主義’帶入該地區。他還表示,向亞洲出口北約這種惡意的毒藥,就好比亞洲迎來瘟疫降臨。”
北約向東亞擴張,是與該地區的成功道路相違背的。東亞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東盟,明智地避免建立軍事聯盟。他們也正確地接受了政治多樣性——該地區擁有最廣泛的政治制度,從泰國的君主制到中國和越南的社會主義,以及各種形式的共和制。該地區沒有軍事集團,而是專注于走和平發展之路,眾多不同形式的經濟和政治政權之間都能保持合作。該地區的個別國家走的是與任何其他國家不結盟的道路。
這一政策帶來的結果是,擺脫了戰爭創傷、維持了40多年和平的東亞現在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經濟發展與和平齊頭并進的東亞與受北約擴張拖累而不時陷入經濟和戰爭危機的歐洲,形成了最鮮明的對比。
與此同時,在北約成員國民眾生活水平已經下降之際,將資源用于增加軍事支出的提議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背道而馳。這種情況帶來的危險后果已在歐洲蔓延。
2024年,德國預算預計將較今年減少6.4%,這將不可避免地惡化該國社會狀況。但相比之下,軍事開支將增長3.4%。因此,事實上,德國支出正從社會保障轉向軍事用途。同樣,2月,丹麥廢除了自17世紀以來一直執行的公共假期以增加軍費開支。這些例子只是北約擴張政策給歐洲帶來破壞性影響的縮影而已。
因此,將北約擴張到世界上新的區域的圖謀,將在全球范圍內造成破壞性的后果。對此,人們將做出何種選擇?是選擇專注于和平與經濟發展齊頭并進、接受政治多樣性,以及不結盟的東亞道路,還是與以上種種背道而馳的北約道路?答案不言自明。當下,做出最明智的選擇就意味著反對一切擴大北約的行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戴蘇越 
-
震撼場面!上萬名塞爾維亞群眾走上街頭 熱烈歡迎習近平主席到訪
2024-05-08 22:39 中國外交 -
日產CEO:中國車企強大了,我們陷入生存游戲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車 -
“這么對中國,歐盟很快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車 -
習近平主席對塞爾維亞國事訪問成果文件清單
2024-05-08 22:24 中國外交 -
習近平出席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舉行的歡迎宴會
2024-05-08 22:23 中國外交 -
“我們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國家才更愿意找中國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國一夢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樣品被標僅用美國原料”
2024-05-08 21:48 -
習近平同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舉行會談
2024-05-08 20:59 觀察者頭條 -
兩名烏軍軍官涉嫌企圖暗殺澤連斯基被捕,美俄回應
2024-05-08 20:44 烏克蘭之殤 -
美撤銷部分企業對華為出口許可證,商務部回應
2024-05-08 20:19 華為 -
習近平同武契奇共同會見記者
2024-05-08 20:17 中國外交 -
泰國新衛生部長上任首日:重新考慮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戰爭 -
習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建設首期6項舉措
2024-05-08 19:22 中國外交 -
兩年資金外流30億美元,烏克蘭農民為逃稅竟出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烏克蘭之殤 -
兩國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脅:若聯大通過,美國將停止資助聯合國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錄 -
習近平檢閱塞爾維亞儀仗隊
2024-05-08 16:53 -
習近平:相信這次訪問必將開啟中塞關系嶄新的歷史篇章
2024-05-08 16:45 -
習近平同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舉行會談
2024-05-08 16:18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