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小楓:何謂世界歷史的中國時刻(上)
關鍵字: 歷史研究漢武帝評價當代價值文明對標劉小楓史記二、武帝西征與世界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讀書筆記”第六章專論武帝,題目是“武帝立教:‘且戰且學仙’”。標題中的引文來自司馬遷,但作者在行文中則說,“漢武帝一邊著手平定四夷,一邊著手立教事業,希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頁134)。筆者感到好奇:“學仙”可以等同于抓“立教事業”而且手段還“硬”?
這個問題屬于武帝如何處理國內意識形態,留待下節再說。先看國際政治問題:如果平定四夷堪稱武帝的偉大歷史功績,那么,又該如何看待后人指責他“橫征暴斂、窮兵黷武”?
翻開《匈奴列傳》即可看到,從周代之初至漢初,匈奴邊患從未間斷。《匈奴列傳》的敘述幾乎與周代以來的華夏史平行,或者說,匈奴“侵盜暴虐中國”伴隨著中華帝國的艱難成長。“筑長城以拒胡”起自戰國后期(與匈奴為鄰的燕、趙、秦三國皆筑長城),而非秦始皇重建中華秩序之后。換言之,趁華夏共同體長期內戰,匈奴集團從未放過擴張轄地和控制華夏之機。
“漢初定中國”時,匈奴集團即奪取高祖分封給韓王的代郡(今山西北部),并隨即攻太原深入晉陽(今太原西南)。頭腦缺乏謀略的高祖親率32萬大軍應敵,冒頓40萬大軍佯敗,退至平城(今大同市東北),設伏將率少數人馬尾追冒進的高祖包圍于白登山(今山西定襄縣)一帶。 高祖被困七日不敵,修書與匈奴提出結“和親之約”做友好睦鄰。冒頓并未因高祖提出“和親”而罷兵,由于韓王信手下投降匈奴的兩位部將答應合圍高祖卻遲遲未到,冒頓懷疑“其與漢有謀”,才“解圍之一角”放高祖一馬(《匈奴列傳》)。
今天的一些史書說,從此漢初因“和親”之策而享有60年安寧。看《匈奴列傳》才知道,情形絕非如此。“和親”之策并未解除匈奴不斷犯邊之患,相反,由于國內政局不穩,時有漢將降匈奴,冒頓多次背約,“常往來侵盜”。至“呂太后時,漢初定”,冒頓仍然驕橫,“高后欲擊之”,諸將領畏敵不前,中央只得繼續推行“和親”之策。文帝繼位后起初仍持“和親”之策,因匈奴繼續入侵“殺略人民”才斷然用兵進擊,甚至親臨太原前線。
次年,冒頓修書致文帝,提出復修和親之事,司馬遷全文引述了這封滿篇和平友好言論的國書。根據司馬遷在前面對冒頓好用計謀的描述,我們不難體會到,冒頓復修和親之議八成是緩兵之計。中央開會討論“擊與和親孰便”,因畏懼匈奴而主張“不可擊”的論調占了上風,文帝只得接受冒頓復修和親之議。
冒頓駕崩后,繼任單于并未改弦更張:
漢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那、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匈奴列傳》)
為防御匈奴進擊長安,文帝甚至“發車千乘,騎十萬”守備京畿。這樣的國家狀態若稱得上“安寧”,只會是茍且偷安,遲早會被顛覆。文帝不得不再次主動出擊,但他僅僅將匈奴“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
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云中、遼東最甚,至萬余人。漢患之,乃使使遺匈奴書。單于亦使當戶報謝,復言和親事。(《匈奴列傳》)
文帝加強戍邊,派重兵防御匈奴,至“景帝復與匈奴和親,通關市,給遺匈奴,遣公主”。若這就是“文景之治”的基礎,那么,在今天看來,“文景之治”未必值得稱道。武帝繼位后對匈奴采取強硬方針主動進擊,不能不說是英明之舉。
如今的通史類史書會大而化之地告訴我們:公元前129年,武帝發兵進擊匈奴,歷時近20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軍事戰果:先奪取今內蒙河套地區,后控制河西走廊(公元前121年設立武威、酒泉兩郡,公元前111年設張掖、敦煌兩郡),先后移民70萬,中華帝國的西北防線由此推至漠北塔里木盆地一帶。
與《匈奴列傳》對觀,我們會發現這樣的概括實在太過掉以輕心。按司馬遷的記敘,武帝為了控制河西走廊,曾與匈奴反復交手較量,戰況慘烈,絕非輕易而得。即便設酒泉、燉煌郡后,匈奴右賢王亦曾“入酒泉、張掖,略數千人”。用今天的話來說,武帝最終把河西走廊納入疆域,是無數華夏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我們的作者說,司馬遷雖然充分肯定武帝主動打擊匈奴的國策,但他恰恰又在《匈奴列傳》中說武帝“建功不深”。如此筆法表明,對司馬遷來說,征服匈奴還不能代替“興起‘圣統’”即抓立教的事業(頁143)。筆者對這一說法感到好奇,特別細看《匈奴列傳》的結尾:
太史公曰:孔氏著《春秋》,隱桓之間則章,至定哀之際則微,為其切當世之文而罔襃,忌諱之辭也。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時之權,而務諂納其說,以便偏指,不參彼己;將率席中國廣大,氣奮,人主因以決策,是以建功不深。堯雖賢,興事業不成,得禹而九州寧。且欲興圣統,唯在擇任將相哉!唯在擇任將相哉!
這段結語文意曲折,的確有看頭。司馬遷先提到孔子的春秋筆法,無異于公開而非隱晦地告訴讀者,《匈奴列傳》即按此筆法寫成。隨之司馬遷就讓讀者看到,自己如何“刺武帝”,而后世之人也很容易看出,他指責武帝“諂納小人浮說,多伐匈奴,故壞齊民”(《史記?正義》)。換言之,就“刺武帝”而言,司馬遷的筆法談不上有什么“忌諱”,而是明確認為:即便打擊匈奴實屬必要,也沒必要“多伐”,以至于國民生活一塌糊涂——這就與“橫征暴斂、窮兵黷武”的后人評價對得上了。
最后一句將“興圣統”與“擇賢將相”聯系起來,令人費解。畢竟,“擇賢將相”屬于立朝而不是立教事業:立朝不穩,何以立教?“唯在擇任將相哉”這個感嘆句重復了一次,可見司馬遷痛心疾首,堪稱切當世之言。回頭再看《匈奴列傳》,的確有讓人感到蹊蹺之處。
司馬遷寫到,景帝堅持不懈地采取和親政策取得了成效,至景帝終,匈奴僅僅“時小入盜邊,無大寇”。
今帝即位,明和親約束,厚遇,通關市,饒給之。匈奴自單于以下皆親漢,往來長城下。
言下之意,若武帝堅持和親政策(用儒術),匈奴未必不會與新生的中華帝國和睦相處下去。可是,武帝隨后就設計了一項剪滅匈奴主力的戰役方案(用法術):設30萬伏兵于馬邑城(今山西朔縣),用欺騙手段讓單于以為能輕易取得馬邑,趁單于“以十萬騎”前來時一舉滅之。單于上鉤,但“未至馬邑百余里,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起了疑心,加上被俘的雁門尉史告密,武帝的謀略未能得逞。司馬遷緊接著就說:
自是之后,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往往入盜于漢邊,不可勝數。
這是不是說,武帝用“謀”反倒斷送了景帝的和親政策所打造的與匈奴的和睦關系呢?或者,這是否就是司馬遷所謂“興圣統”卻“建功不深”的意思呢?如果司馬遷是所謂敦厚之儒,那么,這種情形并非沒有可能。但我們值得注意到,司馬遷頗為詳細地記敘了冒頓(公元前209 – 前174)的崛起:他“盡誅其后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自立為單于”,而“是時漢兵與項羽相距,中國罷[通“疲”]于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彊,控弦之士30余萬”(《匈奴列傳》)。換言之,趁中國改朝換代之機,冒頓企圖擴大汗國疆域,吞并中國(筆者不得不想到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
至冒頓而匈奴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匈奴列傳》)
既然如此,這時的漢朝中央若有人一再主張和親,就會讓今天的我們想起汪精衛之流。無論如何,我們很難設想,司馬遷會迂腐到不懂得實際政治是怎么回事。
“漢初定中國”時的60年間,國內政局尚未完全安定,匪患和叛亂時有發生,而國際處境則相當險惡:冒頓的汗國正在積極擴張試圖建立區域霸權。筆者不禁想起自己的親身經歷:1969年秋,筆者剛上初中,學校馬上進入一級戰備,第一周的課程是原子彈防護知識、步兵打坦克法和戰地救護傷員。隨后野營拉練整整兩個月,雖然每天累得臉色慘白,但筆者如今絕沒有理由說,這會帶來“壞齊民”的結果。毋寧說,一邊著手以新法術抓立教事業,倒可能會有如此結果。但話說回來,以這種方式抓立教事業,似乎又恰恰是因國際處境險惡所迫。
1978年秋,筆者走進大學校門,一個學期即將結束之際,與校為鄰的13軍某野戰師駐地突然一夜之間人去樓空,再也聽不見每日已經熟悉的作息軍號聲。三個月后,一場西南邊境自衛反擊戰就打響了。隨后,蘇聯的十萬大軍進入中亞腹地阿富汗,扶植起一個附庸政權,從地緣戰略地圖上看,似乎在側應越南憑靠武力建立“印度支那聯邦”。如今的我們很少有人愿意記得,新中國直到1989年才實際解除戰爭狀態。當代的史家心里都清楚,戈爾巴喬夫得以訪華的前提條件有兩條:第一,不再支持越南建立“印度支那聯邦”的企圖,第二,蘇軍撤離中亞腹地阿富汗。
在《天官書》中,司馬遷如此描述武帝鼎定國疆時的天象:
漢之興,五星聚于東井。平城之圍,月暈參、畢七重。諸呂作亂,日蝕,晝晦。吳楚七國叛逆,彗星數丈,天狗過梁野;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
元光、元狩,蚩尤之旗再見,長則半天。其后京師師四出,誅夷狄者數十年,而伐胡尤甚。越之亡,熒惑守斗;朝鮮之拔,星茀于河戍;兵征大宛,星茀招搖: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變,不可勝道。由是觀之,未有不先形見而應隨之者也。(《天官書》)
武帝平定四夷時的天象未必都是吉象,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司馬遷是在借天象表達微詞嗎?的確,司馬遷在這里說“兵征大宛,星茀招搖”,但在《匈奴列傳》中他則說:
漢既誅大宛,威震外國。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詔曰:“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后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匈奴列傳》)
武帝把成功遠逐匈奴視為實現“春秋大義”,而司馬遷在這里引用了武帝的原話,我們能認為他懷疑武帝崇儒是假?看來,司馬遷的政治意識精細綿密,很難像今天那樣劃分左右。儒家講“厚德”不等于不分敵我,更不等于不在乎家仇國恥。
武帝“誅大宛”之前兩百多年時,亞歷山大進兵至波斯本土,破波斯城后一把火燒掉,為一個半世紀前(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焚毀雅典衛城報仇雪恥。在西方的史家看來,亞歷山大雖然出生在泛希臘城邦共同體邊緣的馬其頓,卻具有自覺承繼希臘文明的政治意識。蘭克(1795 – 1886)有現代西方史學之父的美譽,他用這樣的文字描述亞歷山大的復仇:
趁著狄奧尼索斯的慶典,馬其頓人一把火點燃了波斯城——這是希臘諸神的復仇。這座位于皇陵旁的波斯寢宮由雪松木為主體,瞬間化為絢爛的火海。雅典的苔伊絲——狄奧尼索斯慶典上會有歌姬的表演——手持火把與亞歷山大并肩而立,波斯人終于要為曾對雅典衛城犯下的罪行付出代價了。
對司馬遷筆下的平城之戰,當代日本學界研究東亞古代史的名家杉山正明有妙筆生花般的重述,并稱此役“在世界史中也具劃時代象征意義”——據說它標志著“所謂的‘游牧民時代’正式揭幕”。這位史學名家稱匈奴為“弱者”,似乎高祖敗走平城算得上世界歷史上“弱者”反抗強者的勝利。 杉山正明是日本人,他這樣說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聲稱自己的說法乃依據司馬遷。我們則可看到,按司馬遷的記敘,匈奴“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茍利所在,不知禮義”;冒頓“以鳴鏑自射其愛妻”,并令“左右”隨之,否則斬之,以此方式訓練匈奴軍人的服從和勇敢。冒頓當王后,隨即“大破滅東胡王,而虜其民人及畜產”:
既歸,西擊走月氏,南并樓煩、白羊。悉復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與漢關故河南塞,至朝那、膚施,遂侵燕、代。(《匈奴列傳》)
在《大宛列傳》中我們還看到,冒頓擊走月氏族時,甚至“以其[王]頭為飲器”——世界歷史上有這樣的“弱者”?
司馬遷說“漢既誅大宛,威震外國”,指公元前104至前101年間,武帝號令中華軍隊越過帕米爾高原,遠征位于高原西麓費爾干納盆地的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東部費爾干納[Farghana]地區)。我們值得意識到,大宛是古中華帝國與古地中海“天下”的帝國勢力直接發生接觸的地方。既然西方的古史學家把亞歷山大東征視為世界歷史上的偉大事功,我們也應該把武帝西征視為世界歷史上的偉大事功,盡管要說清這一點就不得不多費些筆墨。
- 原標題:劉小楓|何謂世界歷史的中國時刻(上)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1-26 09:03:59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改開40周年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役”
2018-12-09 12:14 觀天下講壇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開40周年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改開40周年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開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現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開40周年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改開40周年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英雄 -
發現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國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國家寶藏》第二季要來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綜藝政治 -
習近平談抗戰:牢記歷史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2018-09-19 10:25 抗戰勝利70周年 -
疑似被盜佛首現身蘇富比 龍門石窟研究院回應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龍門石窟佛首被拍賣 蘇富比:與物主商討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畫作 距今約7.3萬年
2018-09-14 08:10
相關推薦 -
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評論 16為避免海外“相殘”,這些中企正在行動起來 評論 35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評論 117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評論 141“共和黨拿下眾院,特朗普將擁有超級執政權力” 評論 210最新聞 Hot
-
怕特朗普再次阻撓?WTO想“提前任命”這個重要職位
-
德國提前大選時間定了,“朔爾茨失去了德國人民的信任”
-
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
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
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
“忠誠、對華強硬”…又一批重要人選曝光
-
沙特王儲罕見發聲:這是種族滅絕
-
“共和黨拿下眾院,特朗普將擁有超級執政權力”
-
“反華急先鋒”將成美國國務卿?
-
他不清算了?
-
美國押注這條鐵路挑戰中國地位,但…
-
澳最新民調出爐,“人們看破了‘中國威脅’的迷霧”
-
日本政府回應這一幕:吃了感冒藥
-
評論運動員外貌,美國解說員被無限期停職
-
“俄羅斯與伊朗這一步,值得驕傲”
-
“特朗普還沒上任,美國在這里已落了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