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和日本還有一個琉球問題
關鍵字: 釣魚島琉球中國日本民族今天中日的對壘雖然不一定體現為戰爭的形式,但一定表現為低烈度或中等烈度的沖撞、沖突和臨界對峙,一定規模的軍事沖突也不能完全排除。但如果中國能在釣魚島問題上取得戰略上的突破,我們應該適可而止嗎?答案是否定的。日本陰鷙冷酷、喜歡報復、愛走極端等基本民族特征,決定了我們的戰略目標應該是:徹底消除日本的戰爭潛力,讓日本永遠失去發動戰爭威脅鄰國的能力,徹底剝奪日本東山再起復活軍國主義幽靈的能力,永遠做一個無害的和平國家。日本可以成為東方的瑞士,但決不能成為東方的普魯士。
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輿論對于琉球群島的意識開始逐漸增強,從一開始的民間討論,延伸到學界的討論,再到主流媒體和席卷網絡世界的熱烈討論,迅速引發了中國公眾的“琉球群島熱”,相信琉球群島問題很快會上升到國家層面,成為中國公共政策和外交戰略最新的組成部分。
然而在諸多討論中,我們還無法確定一個基本戰略目標和基本共識,在琉球問題上我們要達到什么樣一個目標,我們未來該如何界定琉球和中日美的關系?琉球問題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如果我們能夠確定一個基本目標,那我們該運用如何的手段來實現我們的目標?具體而言,我們下一步究竟該做什么?
在釣魚島風云如火如荼的發展中,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琉球問題。
當前,我們媒體和網聯網討論得較多的是琉球在歷史上和中國的聯結及日本吞并琉球的過程,以及二戰后琉球被當作主要戰場的悲慘命運以及美國如何在琉球駐軍,并一步步地將琉球的管轄權轉交給日本。在這樣的討論中忽略的往往是討論琉球人本身對其前途命運的看法。琉球人的基本認同感是什么?琉球人對其歷史文化的詮釋是什么?今天琉球人的文化基礎和文化根源分別是怎樣的?琉球人對未來的要求和基本政治訴求是什么?什么樣的政見在琉球最具代表性?琉球人怎樣看待自己和日本、美國、中國的關系?琉球獨立運動中有哪些重要人物,重要的組織機構,他們基本的政治綱領和政治訴求是什么?
多問一些為什么,多做一些扎扎實實的研究,多閱讀一些關于琉球的實證調查文獻,有助于我們了解真實的琉球,做到對琉球情況精、準、細、全的把握,有助于我們真正提出切合實際的琉球長策和富有遠見的琉球戰略,切忌將自己的想象和期待代入到琉球人的觀念中去,認為我們的主觀想法就是他們的想法,這往往和真實的琉球會有很大的差距,認知的偏差導致實踐中政策的盲動和戰略誤讀。
認同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涉及到一個民族對于其歷史、文化、傳統和世界觀的集體記憶和自我反射,在一個認同感不斷起伏或是認同感非常復雜的地區人們最常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是誰?”“我們是如何與他們區別開來的?”一個民族對自身認同感的認識往往取決于“我者”與“他者”的區別,通過與他人和他族的區隔我們才能確定本族的概念和本族的認同感。舉個例子,相較日本人我們就會強調自己中國人的屬性,但在沒有外來群體的區隔下,我們就會強調次國家群體的區域身份,比如南方人—北方人,北京人—上海人等。
琉球在歷史上經歷了非常復雜和反復的認同感變遷,著名的華人學者、現任琉球國立大學教授的林泉忠稱琉球居民的認同感表現為三起三落的對“祖國概念”的尋覓和猶豫,這在人類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一種認同感的波動。在古代的東亞,分裂的琉球群島從隋唐時期就和中原發生了聯系,并且接受了盛唐時期的中原文化而成進入文明時期。明朝初期,明政府又協助琉球群島英雄人物尚巴志,以中山王的身份建立了尚氏王朝,統一了琉球。在這一尚未進入現代民族國家的時期,琉球國成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并納入了中原文化的“中華世界體系”之中,參與了大明帝國的海上貿易圈,但琉球同時又保留了相對本土的琉球意識。1609年日本鹿兒島薩摩藩用武力爭奪將琉球納入了藩屬,從這時開始,琉球事實上進入了“兩屬”時期,即同時向中國的明政府和日本的幕府稱臣納貢。琉球在進入中華世界體系的同時,被迫向薩摩藩繳納沉重的賦稅。琉球人形容說“唐乃傘,大和乃馬蹄,沖繩乃針頭”,也就是說,中國像大傘護佑琉球,日本像馬蹄踐踏琉球,琉球本身像針頭一樣微小,由此可以反映出琉球人對中日之間的好惡之情。
1874年,經歷明治維新的日本逐步蠶食和吞并了琉球,摧毀其王宮,屠戮其國王,滅亡其歷史,并于1878年設置沖繩縣。之后琉球居民歷經延綿不絕的反抗,并求諸清政府干預但俱遭失敗,著名的琉球抗日復國人士林世功因覺復國無望,于1880年在北京自殺身亡。而后,部分琉球精英也逐漸發展了對日本的認同感。二戰末期,日本驅使大量的沖繩居民自殺為日本皇軍殉葬,導致沖繩居民遠超日本本土居民的死亡比率,這引發了沖繩居民的憤恨。在二戰后美軍的占領下,琉球短時間內出現了琉球復國意識的復蘇,但很快,琉球人出于對美軍統治的反抗,要求重新加入母國日本。但日本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出賣了琉球人民的利益,并未能驅逐美國在沖繩的駐軍,琉球人在短暫的日本意識復蘇后,又轉向了琉球復國意識。尤其在美國重返亞洲,加強對琉球駐軍的步伐中,琉球人要求自治、自立的意識日漸高漲。
由于獨立的話題非常敏感,琉球人盡量避免采取對抗性的獨立訴求,而是要求更多的自主和自治權力,強烈要求日本中央政府減少對琉球的干預。根據林泉忠教授2005年大型抽樣調查顯示,琉球群島上,40.6%的居民認為自己是“沖繩人”,21.3%的居民認為自己是“日本人”,36.5%的居民認為自己既是“沖繩人”,也是“日本人”。
通過理性科學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琉球文化中存在著中華文化、本土文化和大和文化三種元素。其中,中華文化是其遠古的歷史文化根基,琉球本土和日本一百三十八年的統治塑造了琉球當今的基本文化和國族認同感。在反抗美軍占領的過程中,琉球居民曾一度要求回歸日本,在愿望沒有實現的情況下,琉球人的認同感開始搖擺于“沖繩人”和“日本人”之間,其中,自認為是“沖繩人”的占據多數,自認為是“日本人”的則占據第二位,琉球的認同感搖擺于“沖繩”和“日本”之間,同時,遠古時期的中華文化則深深地隱藏在琉球人的文化認同感中。
根據當前琉球的狀況,我國不宜冒進地提出“琉球回歸中國”這樣的觀點,而應該支持和鼓勵琉球人民自身追求自治和獨立的運動,從理念層面鼓勵琉球居民的“民族自決”和“自治自理”,并為“琉球復國運動”創造條件。在文化領域,我們應該鼓勵琉球文化和精神上重新歸屬中華文化,以文化的共同基礎和遠古共同文化歷史記憶為杠桿,促進琉球和中國一家親,最終促使琉球產生親中國和親中華文化的自治政府。在條件成熟后,可以推動琉球人民進行公投表決,琉球的最終獨立復國或是回歸中國都應該是可能的選項。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文化在國際關系中的重要作用。古代東亞世界在“中華世界體系”中,各國都以中華文化為時尚和光榮,“中華化”往往是“文明化”的代名詞。在近代,隨著中國的衰落,亞洲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國家通過“去中國化”來實現了自己走向現代民族國家的構建。這是中國歷史中最為悲劇的一幕,中國在近現代過程中不僅喪失領土,而且在文化意義上失去了中華文化圈的覆蓋和輻射能力,我們周邊的安南、朝鮮、韓國都經歷過“去中國化”的過程,部分國家如越南激進地將傳統的漢字書寫體系轉變為西方拉丁文字母,中國和琉球之間的文化紐帶也被切斷。今天,中國國力崛起也是中國文明重新恢復自信和輻射能力的過程,如果中國持續走強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那么其文化向心力和吸引力必將逐步恢復,出現文明回歸的現象,這對未來的中國整合世界、建立天下為公的“新中華世界主義”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從領土爭端的角度來看中國和越南處于難以解決的對立之中,但是從中華文明的角度來看,中國和越南卻同屬中華文化圈。
中國的崛起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個周邊國家和地區“再中國化”的過程,中國恢復漢唐時期的強盛就會自然而然引起周邊國家文化意義上的回歸,而琉球的長遠戰略必須放在“回歸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來看待。所以我們可以相應地提出我們的琉球戰略:
1、促進琉球的“中華意識”和“中國意識”復興,積極展開中琉文化交流和文化整合,重新整理恢復琉球遠古的文化歷史記憶和重新建立其對中華文化的親近感。
2、積極展開中琉間雙向的學術交流,鼓勵建立廣泛的琉球文化和中琉文化研究學會、協會、基金會和智庫。建立高質量的研究琉球文化和歷史的學術刊物和網站。中國各種學術機構、高校和有見識的、財力雄厚的企業都可以加入,國家也可以撥款進行琉球和中琉文化的研究。
3、開辟對琉球的廣播和電視節目,通過用琉球語和漢語的廣播來重新恢復琉球人對中國和琉球關系的討論。
4、建立針對琉球學生的獎學金,國家龐大的財政資源不要再用去邀請三千日本青年來華訪問,而是應該邀請和資助上萬名琉球學生青年來華訪問,并提供琉球學生獎學金到中國來學習漢語和中國語言文化等,培養琉球的親中團體和親中精英。
5、在琉球建立孔子學院和其他中華文化機構,與琉球當地人民共同歡度中國的節日如春節、中秋、端午節等,讓切斷的文化紐帶重新建立起來。加強對琉球語言的研究,由于歷史上琉球受到閩南地區影響很大,曾有閩南三十六姓到琉球促進當地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可以大力推動閩南地區和琉球之間的區域文化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6、適時推出針對琉球居民的免簽證待遇,對于在華的沖繩學生,其國籍一欄不再填注“日本”,而是改為“琉球”。日本也正是這樣對待我國臺灣留日學生的,臺灣留日學生其國籍欄今年由“中國”改為“臺灣”,我們完全也可以這樣做。
7、中國在留學中國的琉球精英中培育出“琉球復國運動”的具有魅力型的精神領袖人物,并隱性地支持琉球本土大量的社團、民間組織和公民機構,培育和增強琉球民族的復國意識,讓中國成為培育琉球復國運動的中心。日本正是用這樣的手段來支持“臺獨”勢力的,“臺獨”最重要的活動中心就是日本。中國完全可以仿效日本的做法,對等地成為“琉球復國運動”和“琉球再中華化”的精神中心。
8、加強與琉球本土復國運動和獨立運動組織的密切聯系和雙向交流,經常邀請琉球自治和獨立的標志性人物周期來華訪問,進行演講、作報告和文化交流,日本正是這樣周期邀請“藏獨”與“疆獨”的標志性人物訪日來遏制中國的。
9、與琉球精英和民眾一道建立清算歷史上日本暴行的檔案庫,記錄琉球人民在被日本非法占據時期琉球人民的苦難歷史記憶,抗訴日本的百年暴行,清算日本虐待琉球人民和滅國亡史的暴政,讓琉球逐漸實現文化和精神上的“去日本化”。
10、我國媒體,公開出版的刊物不再使用“沖繩”一詞,而是統一改為“琉球”的稱呼。
11、在時間和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推動琉球人民的全民自決和公投運動。西方過去用來擾亂世界的所謂“普世價值”觀今天正好可以用來反制他們本身,中國可以運用“民族自決”、“民主”和“人權”等價值觀來反制日本和美國駐軍,推動琉球在外來強勢力量的支持下最終實現民族自決。
中國的琉球戰略應該在文化回歸的旗幟下逐漸過渡到在國際法法理上推動琉球走向復國的道路,逐步建立親華政府,實現琉球的“再中國化”。一旦琉球“脫日入中”這樣的戰略目標實現,日本將徹底被強盛的中華削弱,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亞洲和平小國。
標簽 舊文資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周佳彬
-
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