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彥宏委員談“智能交通”、“低碳算力”等中國特色新基建
最后更新: 2022-03-11 09:05:01觀察者網:這么樂觀嗎?
李彥宏:
樂觀的。當然,中國的高等級自動駕駛汽車發展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突破與技術、產業發展不相適應的政策瓶頸,激發自動駕駛領域創新能力。所以我們今年繼續建議:
一是引導并支持地方政府出臺政策,明確支持無安全員的無人車上路,打造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載人運營政策先行區。
二是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訂和發布實施,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商用、無人化奠定法律基礎。
三是適度超前建設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發揮5G的遠程控制優勢,通過車路協同促進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的大幅提升,帶動汽車產業向智能化和網聯化的轉型升級,讓真正無人的智能網聯汽車盡早行駛在中國道路上。
觀察者網:實際上美國在智能交通上走得很早,“車路協同”路線在上世紀40年代就有人提出,“單車智能”路線1966年開始出現,這兩條路線目前都在繼續演進,但都沒有完全取得成功。
您提到“中國模式”的自動駕駛和“技術全球領先地位”,中國采用融合上述兩者的“車路協同”路線是原因之一嗎?
李彥宏:
自動駕駛的普及,不能只依賴單車智能,道路基礎設施的智能化也很重要。自動駕駛的車,如果有路側設備的配合,自動駕駛的能力就會比以前要更強,安全性要比以前更好。
比如,我們今天在城市道路,尤其是在繁華路段,大家看到晚上都是有路燈的。可是在農村,在偏遠地區,路上沒有路燈,沒有路燈車能不能跑?也能跑。但是有路燈和沒有路燈的差別是交通事故率大大下降了,它的安全性提升了。同樣,當你有路側設備來跟車進行溝通的時候,自動駕駛的能力就會大幅度提升,安全性會大幅度提升。
未來的城市智能交通,不僅要有“聰明的車”,還要有“智慧的路”。有了車路協同,我們未來的出行將更高效,無論是人類開的車,還是自動駕駛的車,都會更加安全。
車路協同是一個既立足長遠,又兼容當下的智能交通技術方案。我認為,車路協同具有獨特的中國優勢,是未來智能交通最核心的技術方案。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可以降低自動駕駛汽車的成本,加快商業化落地的步伐。用這個方案做自動駕駛,是百度堅持、并且看好的技術路線。
車路協同示例:在十字路口,能為車輛提供更多路端信息
觀察者網:路燈的比喻很形象,近年來國家強調“新基建”,特別是5G通信網絡、超算中心等面向物聯網的設施,這些與智能交通是怎樣的關系?
李彥宏:
新一代通信技術、物聯網、云計算等等,就組成了新的“路燈”。比如,因為5G的發展,自動駕駛的“云代駕”成為現實,無人車進入了平行駕駛時代,規模商業化成為可能。在“云代駕”模式下,駕駛員不在車里頭,而在云端。當無人車需要人干預的時候,駕駛員在云端就可以操控,而且一個人可以遠程控制很多臺車。無人車“去安全員”,將會導致業態發生質變,比如共享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將提速。
再比如,云計算技術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可以使交通基礎設施發揮最大的效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降低交通環境污染。拿智能信控來說,所有交通匯集信息由云平臺集中處理,形成實時、精確的區域交通控制方案,統一調控聯網信號機,實現基于云計算的智能交通信號控制,提升通行效率,緩解擁堵。
未來,智能網聯汽車逐漸發展成熟,城市每一輛車所在具體位置、每一個紅綠燈路口有多少輛車、這些車移動的方向等情況,都可以用全量實時的數據來感知并全局調整,可以大幅度提升城市交通運營效率。
所以,總體來說,國家倡導的新基建,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在交通、能源等領域大大提升效率,推動經濟增長。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從而為GDP貢獻2.4%-4.8%的絕對增長。
在 “新基建”浪潮下,那些具有領先的技術水平、大數據優勢,能提供豐富解決方案的平臺型公司,將成為新基建中的關鍵力量,扮演著“助推器”和“放大器”的角色,為各地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在新基建的推動下,車路協同有望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降低自動駕駛的復雜度和車載成本,彌補中國在單車智能發展方面的不足,成為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讓中國有望在全球率先實現 L4—L5 級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
觀察者網:目前的智能信控已經成熟了嗎?
李彥宏: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和5G等基礎設施的逐步普及,根據實時的車流信息,使用智能的算法進行預測,統籌全城所有路口和車道進行智能的、自適應的信號燈調節,逐漸成為趨勢。
我舉幾個例子吧,百度在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知識城智能信控項目范圍內,自適應路口數量占比達57%,日均優化次數3600多次,路口車均延誤下降約20%,綠燈空放浪費下降約21%。
在河北保定,84個路口部署了百度AI智能信控系統,形成的一條條“綠波帶”,車輛行程時間平均可以縮短約20%,效果都是比較明顯的。
京雄高速在國內首設智慧駕駛專用道
觀察者網:10年前,很多人說中國互聯網還弱小,做不了自己的有影響力的技術,很多企業采用“跟隨戰略”。今天,中國互聯網公司在體量和市值上已經進入世界前列,但是在最尖端的領域,我們是否還存在“跟跑”的慣性?
李彥宏:
百度是技術立身的公司,我們長期堅持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投資,我說一些數據吧。
2021年,百度核心研發費用是221億元,占核心收入比例達23%。2020年,百度研發投入195億元,研發投入營收占比達21.4%,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一名,研發投入強度位于全球大型科技公司前列。百度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超過1.3萬件,申請量和授權量連續4年排名國內第一。
我們打造了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產業級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飛槳,目前擁 406萬開發者,服務了超過15.7萬家企事業單位,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一。不久前,我們與鵬城實驗室聯合發布了全球首個知識增強千億大模型,文心大模型,參數規模達到2600億,是目前全球最大中文單體模型。
從2013年開始布局,百度Apollo已成為全球最大、最活躍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被評為全球四大自動駕駛領導者,也是唯一上榜的中國公司。
觀察者網:您在2000年左右從美國回國創立百度,如今百度的智能駕駛事業群組也有大量人才來自美國,您如何看待“中國場景”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李彥宏:
我們看到,過去這20多年,中國不斷有新的機會產生,不斷有偉大的公司誕生。當下的中國,無疑是科技從業者最好的時代。我們有足夠多的技術應用場景,有全球最為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有不斷完善的新型基礎設施,有培育領軍人才和戰略科學家最好的土壤,大規模的創新成果必然會在中國涌現。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企業,我們也承諾,在未來幾年,百度將為社會培養500萬AI人才。
觀察者網:您提到“應用場景”,科技與應用的結合非常重要。要做好智能交通,不但要走好科學路線,還要走好工程路線,能否講一下智能交通為什么強調工程能力?
李彥宏:
2000年我回國創業,早期的創業團隊在討論工作的時候,經常能看出工程思維和科學思維的差別。比如搜索結果的排序,我要求1秒鐘出結果(那時候業界標準差不多是3秒鐘),團隊跟我說做不到,用戶搜一個詞,比如“電子商務”,網上帶有這個詞的網頁可能上百萬個,按相關性從第一個到第100萬個排序,還要支持大批用戶的并發訪問請求,是不現實的,況且我們是個小公司,算力資源有限。我說不對,誰讓你們從第一到第100萬去排序了,哪一個用戶會翻到第10萬頁結果去看?你們的算法只要能從無數網頁中找到最相關的1000個結果,并且按相關性排序就好了,我們只需要讓用戶翻10頁,真找不到他想要的,換個搜索詞(query)就好。
知道把難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問題,知道妥協,知道循序漸進,我認為是工程化思維和科學化思維的主要區別。
目前,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路線分為兩種:一種是“跨越式”,走激進的全自動駕駛路線,追求的是一步到位,選擇了以激光雷達傳感器為主的融合感知技術,一步到位造出L4、L5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再逐步降低成本,典型代表如美國的Waymo;另一種是“漸進式”發展路線,考慮當下的車輛量產、成本等因素,選擇以“攝像頭傳感器+視覺技術”為主,主張從L2級的輔助駕駛量產開始,沿著L2→L3→L4/L5級的無人駕駛等級,逐步升級,典型代表是特斯拉。
我認為還有一種漸變方式,就是自動駕駛行駛范圍的漸變。現在在任意場景下的全無人駕駛做不到,那能不能先從最簡單的5萬公里、10萬公里做起?我們可以先在一些地方跑起來,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逐步擴大無人車服務的地域范圍,這樣也能走到L5。
中國汽車市場足夠龐大,帶來顯著的規模效應,也可支撐足夠的細分場景,因此從技術的角度,百度得以選擇“技術降維、數據反哺”的路徑,結合“漸進式”和“跨越式”兩種路線的優勢,以更快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規模商業化。
觀察者網:您還提到了“加快發展綠色AI,引導算力算法低碳發展”,這與智能交通有關嗎?
李彥宏:
第一,交通本身是碳排放大戶,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510億噸,交通運輸占16%。
在智能交通領域,一方面可以通過交通的整體規劃調度、運營管理,減少交通擁堵,進而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交通出行模式會轉變,由“出行即服務(MaaS)”模式代替私家車出行,讓出行更低碳。
所謂MaaS,是以人的出行需求為中心,一體化聯運公共交通、共享單車、出租車、汽車租賃等各種交通工具。對于用戶而言,用單個應用程序,一次支付,就可以獲得一站式出行服務。
在MaaS模式下,汽車消費由共享代替購買,會大大降低私家車的使用量和保有量,也會大幅降低城市擁堵。
第二,智能交通離不開算力算法,但算力本身的能耗也不容忽視。
“3060雙碳”目標引領下,需要持續提升能效,發展綠色AI。一方面是發展綠色算力。數據中心是算力的重要載體。中國信通院測算,2020年,我國數據中心年均運行PUE為1.56,距國家設定的2023年底新建大型數據中心PUE降到1.3以下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是發展更綠色的算法。當前,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成為深度學習的重要演進方向之一,但能耗也隨之增加。需要優化策略和參數設置,構建綠色集約的大模型,提升基礎設施能效比。
我的具體建議,一是探索碳排放雙控在數據中心率先落地。根據國家信息中心測算,數據中心僅用約占全社會2%的用電量,支撐了占全國GDP約36.2%的數字經濟規模。建議有關部門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對數據中心使用綠電部分的額度不計入能耗考核。
二是建立兼顧性能和能耗的綠色算法度量標準,倡導領軍人工智能企業構建能效高、性能優的預訓練大模型,并向行業開放。
三是加快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開啟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簽發。加快建立科技減排的方法庫和行業標準,強化綠色AI在降低碳排放領域的技術供給。
百度陽泉數據中心及樓頂的光伏發電系統
觀察者網:目前關于自動駕駛的倫理問題有許多討論,您作為一位科技公司的企業家,同時也作為一位全國政協委員,能否簡單談談方向?
李彥宏:
人工智能在為人類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確實在安全、隱私、公平等方面,給社會治理帶來了新挑戰。然而,菜刀是用于做飯還是作案,核能是用于發電還是發射,全都取決于控制者。人工智能也一樣,能否打造出負責任、可持續的AI,全都取決于創造者的歷史責任感。
2018年5月,百度就提出了人工智能倫理的四原則,即AI 的最高原則是安全可控;AI的創新愿景是促進人類更平等地獲取技術和能力;AI的存在價值是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非超越人、代替人;AI的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自由與可能。這是技術可以有所作為,也應當有所作為的方向。無論何時,我們談論技術倫理問題,都應該在這個前提下去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對潛在風險足夠重視,又對技術創新充分信任。
這里說的信任,更是希望每一個用戶、每一個關注科技的朋友能對技術創新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包容。比如,搭乘蘿卜快跑每多走一公里、和智能音箱每多一次交互、用智能搜索每多識別一株植物,都在讓我們的人工智能更聰明、更安全、更值得信賴,也讓人與技術共同進步、共同進化的人機共生愿景離我們更近一步。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遠方 
-
五家中概股被認定為有退市風險,證監會回應
2022-03-11 07:40 觀網財經-海外 -
京東“慢跑”:營收增速放緩,重投實體相關業務
2022-03-10 23:59 觀網財經-互聯網 -
高盛宣布退出俄羅斯,系首家華爾街投行
2022-03-10 23:12 烏克蘭之殤 -
敢規避對俄制裁就讓中芯國際關門?美商務部長澄清“沒證據”
2022-03-10 21:34 觀網財經-科創 -
網傳四月恢復發放網游版號?游戲工委:不實
2022-03-10 19:55 觀網財經-互聯網 -
臺積電64%營收來自美國,中國大陸降至第三大市場
2022-03-10 19:03 觀網財經-科創 -
被暫停用戶注冊的BOSS直聘,反而活得不錯?
2022-03-10 18:27 觀網財經-互聯網 -
涉嫌洗錢被FBI調查?“幣圈大佬”孫宇晨回應
2022-03-10 18:26 觀網財經-海外 -
層層外包、缺失社保、前景不明…2億靈活就業者保障如何解?
2022-03-10 16:32 觀網財經2022兩會專題 -
德國一私立醫院:拒收俄羅斯病人
2022-03-10 16:06 烏克蘭之殤 -
李書福、曾毓群站換電,雷軍押快充,為何會有充換電之爭?
2022-03-10 14:40 觀網財經-汽車 -
俄羅斯擬立法,蘋果、英特爾、麥當勞等在俄資產將被國有化?
2022-03-10 14:31 觀網財經-海外 -
直播:“妖鎳”橫行!解讀LME連改規則背后的大國金融博弈
2022-03-10 13:38 觀網財經-海外 -
大公司早報|五糧液去年凈利潤234億 快手海外管理層變動
2022-03-10 09:05 大公司 -
反轉!上期所鎳期貨部分合約跌停,青山稱已有充足鎳板交割
2022-03-10 00:19 觀網財經-金融 -
中興財報:凈利潤同比增長59.9%,擬用28億美元投資保值型衍生品
2022-03-09 22:21 上市公司 -
青山集團:已調配充足現貨進行交割
2022-03-09 19:39 觀網財經-金融 -
央行上繳利潤≈降準?分析人士:有類降準效應
2022-03-09 19:20 -
上期所:9日晚夜盤起,鎳期貨部分合約暫停交易一天
2022-03-09 18:56 -
如何助推數實融合、實現雙碳目標,互聯網企業有話說
2022-03-09 18:42 觀網財經2022兩會專題
相關推薦 -
拉美新門戶!中資控股秘魯巨型港口下月試運營 評論 10意防長放話:G7必須像牛虻,蜇醒全世界 評論 315敏感時刻絕密情報外泄,美國很急 評論 198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最新“成績單”?面臨哪些突出問題? 評論 105最新聞 Hot
-
意防長放話:G7必須像牛氓,蜇醒全世界
-
“辛瓦爾死后,他已成為哈馬斯事實上的最高領導人”
-
“建議將個稅起征點提高到8000元”
-
“對中俄來說,‘金磚+’有望改變西方主導國際秩序”
-
敏感時刻絕密情報外泄,美國很急
-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最新“成績單”?面臨哪些突出問題?
-
“西方以為這樣就能打倒中國,我說,你們錯了”
-
烏克蘭急澄清,普京警告:絕不允許
-
普京表態:沙特來辦,相當合適
-
美國年度赤字創歷史第三高,債務利息首超1萬億美元
-
怕特朗普上臺,美國被曝加速援烏200億美元貸款
-
“過半美國人認為,生活不如四年前”
-
“他不會停手,想要的不僅是軍事勝利”
-
日本收到“警告信”:再不對華動手,就對你動手
-
“對中國,歐洲就是美國拴著皮帶的小狗”
-
反擊!大疆起訴美國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