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基普·索恩:中國缺少諾貝爾獎,但人們對此過于關注了
最后更新: 2020-11-10 18:37:04導讀基普·S·索恩,美國物理學家。2017年10月3日,因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近日,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岑少宇采訪基普·索恩,聊聊他的科研與生活,以及中國的科學發展。
【采訪/ 觀察者網 岑少宇】
觀察者網:感謝您接受觀察者網的采訪。2017年,因為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您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雖然在當時引發熱議,但似乎和普通人沒有多少聯系,如今,許多人也許已經忘了在我們的物理大廈中,添上了引力波這么重要的梁柱。
索恩:我的工作目前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還沒有很多聯系,但在尋找引力波的過程中所開發的技術,將在數十年內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應用。
讓我們回看幾百年前的先輩,看看他們給我們的遺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偉大的藝術、建筑與音樂。當幾百年后的人回看我們,他們將可能把什么視作我們最偉大的遺產呢?對宇宙的理解,以及對“統治”宇宙的物理法則的理解。
我想,我們的遺產中,相當一部分會是引力波的研究中獲取的知識,以及研究宇宙和物理法則時開發的新工具。
觀察者網:在最近的一段視頻中,您似乎對好友霍金未能獲得諾貝爾獎有些遺憾。您說:“如果諾貝爾獎早幾年就決定給他們(今年的黑洞相關研究)的話,也許霍金還能一起獲獎”。 中國民間對諾貝爾獎也有各種聲音,有的人認為諾貝爾獎的頒發曾有不少錯誤,有的人認為諾獎對中國并不公平,也有的人認為實際的突破比獲獎的肯定更為重要。
總體而言,我覺得對諾貝爾獎不怎么在乎的中國民眾越來越多。二十年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中國可能被捧上神壇,現在可能只是一個“科學明星”。作為諾獎得主,您怎么看這些現象?
索恩:我認為,人們過于關注中國缺少諾貝爾獎的現狀了。諾貝爾獎可以激發人們投身科學,從這個角度講,它非常重要。
但它并不是衡量科學成就是否偉大的好的標準,因為未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發現,要遠遠多于得獎的。哪個發現能得獎,哪個不能,常常有點“隨機性”。
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是偉大的發現有很多,而不是因為諾貝爾獎基金會的失敗。我覺得基金會的表現符合任何人應有的期待,甚至來得更好。
觀察者網:確實,諾貝爾獎委員會在歷史上選擇過各種類型的偉大發現。就像您曾在采訪中說,物理研究可以通過大型合作、個人努力實現,可以通過實驗、理論、或天文觀測實現,可以通過復雜的數學實現,也可以通過充分了解大自然的運作方式從而得到深刻的直覺來實現。
您接著舉例說,錢德拉塞卡(1983年諾獎得主)數學很好,但物理直覺很少,而弗里茨·茲威基(暗物質提出者、超新星的提出者與發現者)直覺很強,數學很弱。眾所周知,您與2020年諾獎得主彭羅斯,以及已經去世的霍金都是好友。您能談談他們的直覺與數學嗎?
索恩:彭羅斯與霍金兩人,他們的數學與直覺都是一流的。他們在研究時空奇點上密切合作,特別是關于宇宙形成之初。但在量子引力問題上,他們的直覺非常不同。這在他們合寫的《時空本性》(The Nature of Space and Time)中也有體現。
觀察者網:關于直覺與天體物理學,我自己曾有一個想法。十幾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從書中讀到,宇宙是有空洞的(cosmic voids)。當時我猜想,空洞的最終形成很可能與宇宙最初的狀態,進而與暗物質、暗能量有關,也許有點像最初細胞膜的組裝,應該與當時微環境中的物質條件有關。但我對生物學更有興趣,所以想:“好吧,這個問題留個物理學家吧,那些天才也許再花個十來年就能解決了。” 然而,大概20多年過去了,雖然有了冷暗物質模型下的空洞模擬,但似乎天體物理學家對于空洞,以及暗物質、暗能量還沒有多少決定性的結論,您怎么看?
冷暗物質模型下的模擬,圖片來源:cosmicweb.uchicago.edu/filaments.html
索恩:關于暗物質與暗能量,想要一個確切的答案為時過早。我們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觀測數據。
我沒有研究過宇宙空洞的問題,對此沒有清晰的圖景。然而,現在已對非常早期的宇宙中,二維表面上的聚集與結構形成有比較清楚的認識,空洞是這種結構形成的自然結果。但我并不清楚,我們所看到的最大尺度的宇宙空洞是否繼而自然產生,我沒有研究過。
觀察者網:下面想聊聊您個人的科研生涯,您是如何走上科學之路的?您曾說在13歲那年,讀了物理學家伽莫夫寫的《從一到無窮大》。伽莫夫在書里畫了一個超立方體,它看上去像是兩個立方體,一個嵌在另一個里面,您當時花了好幾個小時盯著它看,覺得它非常迷人,因此愛上了物理。不過,您的專業是天體物理學,除了物理,在天文方面,有沒有什么激發您的小故事?
索恩:在我8歲時,媽媽帶我去聽了一場關于太陽系的講座。講座激發了我的興趣,我開始看關于天文學的書,后來又閱讀物理書。
媽媽幫著我開始做些科學興趣項目。第一個就是太陽系的等比例模型。在模型里,太陽是我家門前一個直徑為一米的圓,最后發現,冥王星是在幾千米外另一個鎮里的一個非常小的圓。這真是美妙而有啟發性的體驗。
觀察者網:那您在科研上有沒有遭遇過什么挫折?怎么去克服它們?能不能舉個例子?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中國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
2020-11-10 11:34 -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20多年懸而未決核心猜想
2020-11-08 16:43 -
中國電信宣布5G獨立組網規模商用
2020-11-07 20:04 5G -
我國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2020-11-06 16:49 觀察者頭條 -
一箭十三星!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2020-11-06 12:01 航空航天 -
“小米目標是幾年后登頂歐洲第一”
2020-11-05 17:25 手機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線下舉辦,諾獎得主感謝上海
2020-10-30 16:12 -
為何要成為偶像?鐘南山這句話令人欽佩
2020-10-30 15:44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滬召開,習近平視頻致辭
2020-10-30 09:34 新時代之聲 -
加量不加價,大疆云臺相機DJI Pocket 2來了
2020-10-29 14:22 TMT觀察 -
新華三發布新一代UniServer G5服務器,將打造中國IT領域最強品牌
2020-10-28 16:34 科技前沿 -
中國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
2020-10-28 08:39 -
小米成俄羅斯最受歡迎的手機品牌
2020-10-27 10:29 手機 -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開展電磁環境探測
2020-10-27 06:34 航空航天 -
探訪國內最大5G電網應用區:5G機器人已替代人工巡檢
2020-10-26 22:13 5G -
蘋果回應iPhone12開啟5G續航銳減
2020-10-24 16:47 大公司 -
后廚不戴口罩?廣西3500所學校實現5G“明廚亮灶”
2020-10-23 15:24 5G -
全國首個“芯片”大學來了
2020-10-23 08:17 中西教育 -
麒麟絕唱?史上最強大的華為Mate40系列來了
2020-10-22 21:59 手機 -
日企在華推出“笑臉識別”門禁:愁眉苦臉不開門
2020-10-22 12:02 大公司
相關推薦 -
“外資重返中國,對沖基金創紀錄涌入甚至都不選股” 評論 34“踏上國土這一刻,我們安全了!” 評論 49伊朗對以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90%擊中目標” 評論 848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評論 221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瞄準石油設施?“將對伊朗發動重大報復”
-
上任當天,她被20多名美議員集體警告,事關中國
-
他倆正討論著“伊朗空襲可能性”,襲擊來了
-
“外資重返中國,對沖基金創紀錄涌入甚至都不選股”
-
“一時間,歡呼聲響徹伊斯蘭世界”
-
“血腥悲劇愈演愈烈,拜登政府在中東一敗涂地”
-
他在掩體中緊急表態:伊朗,敗了
-
伊朗最高領袖用希伯來語警告
-
伊朗對以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90%擊中目標”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