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華:德銀巨虧 壞賬之外還有秘密
關鍵字: 德銀巨虧金融危機雷曼歐洲銀行次貸危機中資銀行近日,歐美金融市場大起大落,儼然全球金融危機逼近的排場。許多分析師將其導火索歸因于德意志銀行的巨虧。德意志銀行去年4季度虧損21億歐元,2015全年虧損達68億歐元。德銀將成為第二個雷曼的呼聲鵲起。
德意志銀行陷入大麻煩。圖片|彭博社
德銀當然不會像雷曼那樣倒閉,也不會引爆全球金融危機。德銀作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其資本實力遠遠強于雷曼之類的投資銀行,本次虧損并未超過其凈資產的10%。
不過從本次虧損的原因中,可以窺見歐洲銀行的外強中干,令人懷疑歐美銀行報表中的水分。大家都說中國的銀行會“藏壞賬”,而歐美銀行的報表中不僅藏壞賬,還藏并購損失、訴訟費用、衍生品風險。
潛藏的并購損失,自欺欺人的商譽
在企業的報表中,有個科目叫“商譽”(英文叫Goodwill),外行人咋一聽可能不太明白。該科目是為了解決這么一個問題:如果A企業花3億買B企業,結果B賬面上只值1億。那算不算虧了2億?
當然不是。A會把B賬面的1億計入自己的對應科目。然后多花的2億單獨計入“商譽”科目,好像自己買貴了也沒虧錢一樣。多花的2億,難道不是買到了B在賬面體現不出來的商譽價值嘛?
讓商譽數字一直躺在賬面上騙自己當然沒問題,但哪天要把B企業賣掉就出問題了。如果賣不出3個億,商譽是要減值的。而2015年德意志銀行的虧損,主要就是這個商譽減值。
2015年其商譽與無形資產減值達57.8億歐元,包括對德國郵政銀行、Bankers Trust等子公司的商譽減值。而德銀出售華夏銀行股權的損失為6.5億歐元,還沒有計入該科目。
這樣大規模的商譽減值風險,不僅僅出現在德銀,其他全球大型銀行,也都在火山口上:
歐美大型銀行集團,大都在歷史上經歷多次并購形成,其商譽與無形資產占凈資產比例,當然就遠高于中資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等全球主要銀行,該占比均超過20%,西班牙的桑坦德銀行甚至超過1/3。
這些銀行的凈資產水分可能非常大。并購潮中高價買入的公司,很難說價格沒有高估。而次貸危機后經濟環境的改變、監管要求的趨嚴,也往往使子公司價值下降。一旦遇到重組與拆分,這些潛在虧損就會暴露出來。這些商譽要是減值起來,不知股價會跌到哪里去了。
拖延時日的訴訟糾紛
德銀2015年訴訟費用達52.2億歐元,比2014年增加32.5億,是造成巨虧的另一大誘因。德銀自己解釋說:這是公司為甩掉歷史包袱,集中解決了一些拖延時日的歷史訴訟糾紛。
由于歐美的法律環境,歐美的銀行更易面臨巨額訴訟費用。對于金額較大的糾紛,銀行可以充分利用法律程序,選擇賠償或和解的時間點。例如,德銀最近花7.75億歐元了結掉與基爾希集團十幾年的舊恩怨。起因是2002年德銀前CEO曾在電視上暗示銀行將不再向基爾希集團貸款,從而導致了該集團破產。
電視上一句話賠了7.75億歐元,歐美果然是法制社會。不過德銀拖上十幾年才賠錢,也并非不是故意的。選擇在2015年把風險暴露出來,大概是考慮到商譽減值本來已經導致巨虧了,索性把隱藏的訴訟虧損也暴露出來,給未來的業績增長排除隱患。
至于歐美銀行藏著多少訴訟糾紛,外界很難統計,也很難估算糾紛的賠償數額。例如,在臭名昭著的LIBOR操縱案中,巴克萊在2012年被罰4.5億美元,股價暴跌15%。而其他銀行似乎并沒有受到懲罰。不過持續的民間訴訟會讓這些銀行一直難以舒坦,很可能會選擇在合適的時間賠錢了事。
聽起來很美的交易型銀行
最近德銀巨虧事件后,有分析師擔憂歐美銀行在大宗商品上的交易頭寸太多,在大宗商品的大跌中,可能要承擔巨額損失。這在國人聽起來有點難以理解,銀行不是放貸款的嘛?
這里體現了歐美銀行和中資銀行的一大區別:歐美大型銀行的資產中,貸款占比很低。有人把這種資產結構叫做“交易型銀行”,即主要持有可交易金融工具,而非貸款的銀行。
例如,德銀2015年三季度持有貸款4283億歐元,僅占總資產的24.9%。而金融衍生品則有5716億歐元,占總資產33.2%,其他交易性/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還有3101億歐元。兩者合計超過貸款規模兩倍,占總資產51.3%,是典型的交易型銀行。相比之下,中國的工行、建行、中行的資產結構較為傳統,貸款的占比均超過50%。
外強中干 并非中資銀行學習榜樣
這樣的資產結構聽起來很炫酷,不過潛藏的風險很大:
首先,交易性資產的價值,尤其是各種金融衍生品的價值,對市場的變化很敏感。如果銀行主要持有這些資產,會使得銀行自身的穩健性受市場波動的巨大影響。
其次,交易性資產的價值和風險,其實很難算清楚。一般大型銀行都基于內部模型來計算市場風險,雖然監管機構對模型和相關流程會有要求,銀行內部還是擁有一定的操縱空間,難保不會高估價值、低估風險。
即使銀行能盡量公允地計算,目前通用的市場風險模型,也常被認為低估了市場風險。對MBS相關衍生產品的模型設定錯誤,就是導致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雖然銀行報表上白紙黑字寫著交易性資產的價值和風險,但實際上它是一筆糊涂賬。
然后,銀行在交易中能夠獲得價格的好壞,跟自身信用高度相關。如果銀行自身出現問題,會導致其后續交易的價格變差,從而帶來更大的虧損,形成惡性循環。甚至,當恐慌積累到一定程度,銀行可能會被交易對手“擠兌”,即所有交易對手突然都不跟該銀行交易了,銀行突然失血猝死。
最后,銀行之間互為交易對手的復雜網絡,把各銀行的風險緊緊綁在了一起,就像越壘越高的積木,等待著哪根積木的突然抽離,讓金融大廈瞬間倒塌。
銀行在市場中的大量風險暴露、風險模型的設定失誤、金融機構的猝死、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雪崩,這些問題在次貸危機中都已上演。但危機過后,“交易型銀行”仍大行其道,改觀有限。而國內銀行仍在爭相模仿,將其定為重點發展戰略,模仿有余,反思不足。
中國的商業銀行在資產質量、經營效率方面,確實有提高的空間,不過上述歐美銀行的各種問題,我們都還沒有出現。中國的金融業一直缺乏自信,以前各大銀行股改上市時,都引入過外資行作為戰略投資者。這些合作在后來重新審視,其實大部分都不太成功,中國的銀行業主要還是靠自己的摸爬滾打,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環顧四海,其實歐美銀行有許多問題,所謂“外強中干”并不為過。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財經官方微信:羽扇觀經guanchacaijing,每日三分鐘,專享重磅財經新聞趣味解讀。資本長袖善舞,事關你我她!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蘇堤
-
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41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26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1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38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評論 138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