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仁偉:中國的減碳目標,背負著三重責任
最后更新: 2021-11-01 10:25:29【導讀】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于2021年11月1日至11月12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
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頻現,疫情沖擊下的供應鏈難題與能源轉型帶來的能源危機等,讓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此次會議。
最新消息是,在G20羅馬峰會期間、氣候峰會召開前,美國總統拜登率領85輛汽車的龐大車隊前去與教皇會面,而就在赴歐前,拜登還因一項1.75萬億美元的社會和環境支出框架備受阻撓而推遲出行時間。
自去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陸續公布本國的減碳承諾以及行動路線規劃,中國也展示了大國應有的責任:公布“30·60”雙碳目標,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等;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在國內外重要場合強調中國的減碳雄心,在今年9月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的視頻講話中,鄭重提出中國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
中國的減碳計劃與能源轉型計劃將帶來什么影響?氣候問題背后的地緣政治游戲又會如何展開?觀察者網采訪了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教授。
觀察者網:今年9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的視頻講話中提出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這一宣示對于“一帶一路”中在海外承建能源項目的中企有什么影響?已經在建的項目會受干擾嗎,未來項目轉型與投標有什么挑戰?
黃仁偉:中國做出這一宣示后,已經在建的煤電項目繼續進行,但未來高排污、高能耗、不利于當地生態發展的項目就不再新建,包括開采煤礦、用煤發電的項目。
過去,“一帶一路”的項目大多是基礎設施,后來增加了很多產業園區,一些跟中國產業鏈相關的企業就逐漸轉移出去,再后來開始投入新建公益相關的項目如學校、醫院等等。最近,在此基礎上,又新增了三個新內涵,“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這三大內涵正是代表了世界市場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
新增“綠色”這一主題,表明中國提出的減排低碳,不僅是在中國國內這么做,而且當我么走向海外時在世界市場上的各種市場行為也要與此一致。市場行為包括貿易投資、電力能源項目、基礎設施等等,都要跟綠色低碳這一總方向相符合。
日前,中國電建投資建設的中企在海外首個全流域投資開發的梯級水電項目——老撾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全部建成投產發電。圖自中國電建
煤炭是碳排放的大頭,雖然中國國內也在減少煤炭使用,但煤炭的使用比重還是很高,占總能源比例的60%多,前幾年還要高,達到70%多,這個數字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可見,我們國內的能源結構是以煤為主,現在必須要把它降下來,那么少生產少消費就是降低比例的一個主要方向。
此外,還有技術變革手段,比如煤的液化、清潔煤、碳捕獲等。比如,碳捕獲是一項重要技術,煤燃燒時,在往外排碳的管道中將碳控制住并集中保留,這樣一來排到空氣中的碳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大多是熱量,碳排放量可以降到跟油氣差不多;同時,捕捉到的碳可以集中再利用,進行二次燃燒,在此過程中再反復捕捉,這樣循環下來,碳排放量就越來越少。不過,目前這項技術的發展階段和成本控制都還沒過關,但方向肯定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就是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比如水能、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能等,而且現在核能也有用氫的,比過去用鈾更厲害,中國氫能的發展也是相當不錯的。
總的來說,我們的清潔能源比重比較低,目前還不到10%,但即便是這個增長速度也已經很快了,十幾年前清潔能源只占總能源比例的1%左右。太陽能、風能在中國能源總量中的增長速度是最快的,總量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等到太陽能、風能可以上升到30%,煤降到30%,油氣占30%,這樣的能源結構就比較合理清潔了,再往后煤繼續下降,清潔能源接著往上升。
現在西方國家指責中國的碳排放量是全世界最高,但他們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一點,即事實上中國承擔了很多原本其他發達國家的碳排放。因為這些先發國家將生產制造加工轉移到了中國,也是將碳排放轉移過來;而發達國家的制造加工業減少了,碳排放自然就降低了,同時它們的GDP很高,所以GDP的單位能耗就低了。相反,我們的GDP單位能耗就很高,因為制造業里面重化工業的比重較大。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承擔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另一方面還要承擔全球減碳任務,現在還加了第三個責任,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要減排低碳,所以對中國來首,這是三重責任。但過去西方在向中國轉移的時候從來不提碳排放轉移這個說法,現在等到中企往外走的時候就必須承擔這個責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氣候變化、碳排放問題還不像現在這么嚴重,全世界的重視程度也沒那么高,但現在中國成了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產業走出去的時候不可避免帶著碳排放,外界就將責任都歸到中國身上,所以中國遭受的壓力特別大。
不過,“一帶一路”確實要增加“綠色”比重,這是已經定下來的,所以先從減煤開始。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階段還停留在中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不管什么能源,只要是當地使用最便宜的、成本最低的就可以用,如果自己本國有煤礦,為什么不開采呢?
觀察者網:確實,有不少人覺得,雖然中國提出這個宣示是顯示了大國負責任的態度,但對于很多發展中國家或者比我們落后的國家而言,其工業化門檻就提得更高了。
黃仁偉:是的,油氣價格就比煤炭價格貴,清潔能源的成本就更高,所以中國減少用煤或者不再幫他們新建煤電項目,對他們來說就是提高了發展成本。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瓦特蒸汽機開始就是燒煤,我們常說煤是工業的糧食、油工業的血液,但實際上眼前正在發生的是世界能源革命,就是要革這兩個的命。
觀察者網:有些中企在出海時可能涉及到能源項目的,目前現在對這些有些什么預案,您有接觸到企業的一些反饋嗎?
黃仁偉:企業的海外項目和國內的能源項目是聯系在一起的。我們國內增加水電項目,那么“一帶一路”上的水電項目也在發展,像三峽集團、葛洲壩集團等都在海外有很多水電工程。油氣項目也是如此,中石油、中海油也在海外開發油田,實際上我們現在進口的油氣有相當一部分是中企在海外開采的。國內的煤炭項目也在逐漸減少投資開發,小煤礦基本都關掉了,剩下一些現代化的大煤礦還在生產,相伴隨的就是海外煤炭項目也會下降。所以,中國國內的能源結構變革和走出去項目的能源結構是保持一致的,當然像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目前在海外的發展還不像國內這么快,因為成本比較高,只有發展到一定程度,成本才會逐漸下降,今后我們還會繼續在海外拓展這類清潔能源項目的裝備。
事實上,中國的生產能力還是很大的,可以大量轉移出去,像非洲沙哈拉沙漠,這一帶的太陽能如果能用起來,全球絕大部分的煤油都可以省掉。再比如沙特,也有相當豐富的太陽能,雖然它現在是石油大國,但也必須面向未來逐漸降低石油依賴,也要考慮將本國的能源供應逐漸向新能源方向轉變。
氣候峰會前,美國總統拜登率領85輛汽車的龐大車隊前去與教皇會面。他曾希望在格拉斯哥宣布美國將為阻止全球氣候變暖花費5000多億美元,但這一計劃還未能在民主黨內通過
觀察者網:不過,從現在的國際政治環境來看,當中國的新型清潔能源技術往外走的時候,又會不可避免地碰到新競爭。比如稍早前美國借著炒作新疆議題,提出制裁中國的多晶硅,另外美國稍早前還要聯合盟友搞“B3W”計劃,以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雖然目前還不知道這項計劃要怎么執行,但可能以后在涉及關鍵技術和項目上的博弈會比較激烈,您怎么評價未來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
黃仁偉:美國的這項計劃本質上是掛羊頭賣狗肉,且不說別的利益相關方,前任總統特朗普就根本不同意什么清潔能源,而是要拼命發展傳統能源,為什么?因為他看到能夠使用油氣煤炭的時間窗口不多了,但是美國國內還藏著很多油氣資源。過去幾十年來,美國擔心全球的油氣用完耗盡,所以將自己國內的油氣作為戰略儲備,不允許隨意開發。現在根據美國的減碳承諾和時間表的規定,這些煤油氣不被使用就會永久封存在地下。石油曾是美國最大的資本利益,石油資本代表的利益團體自然就會出來叫板、游說,比如埃克森美孚堅持要讓美國的油氣資源用得越多越好,何況有些政客背后的金主就是油氣集團。
可見,美國內部的能源戰略是非常對立的,民主黨堅決支持新能源,共和黨則堅決保留老能源,所以最終民主黨的那些想法也很難在國會通過,只能說沒法做。再退一步說,民主黨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對于綠色能源政策的意見分歧也很大。
第二,全世界都知道美國囊中羞澀。想要開發新能源減排,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石油集團是美國很大的稅收來源,現在美國財政這么困難,如果減石油,就意味著要減少一大筆財政收入,更何況搞低碳本身就需要增加一大堆支出。如果“B3W”還想讓美國再拿錢去援助全世界,根本不可能做到,連美國國內資金都捉襟見肘,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花瓶政策。
美國拿出“B3W”計劃就是為了對沖中國的“一帶一路”,但“一帶一路”發展迅猛,根本擋不住。我們現在“一帶一路”上的投資少說也有幾千億美元,絕不會低于2000億美元,而且這還是有控制的,如果不控制,早就過萬億了。相較之下,最近拜登準備在美國美國大搞基礎設施,最初準備投1.2萬億美元,后來砍到8000億,現在連7000億有沒有著落還不清楚,問題就在于美國財政根本出不起這個錢。美國一年軍費開支高達七八千億美元,再加上社保、養老、救濟等等,錢根本不夠花;社保和軍費兩家已經打得不可開交,現在又多出一項基礎設施,要從這兩塊里面克扣,這要怎么辦才好。
再看美國的盟友們,如果想讓歐洲出錢來做也不可能,歐盟真想做早就自己做了,更何況歐盟內部也有嚴重的債務問題,外匯儲備也不夠。
在今年的G7峰會上,拜登表示希望由美國支持的“B3W”計劃可以成為比中國方案更為優質的選項。圖自AFP
但是,中國有句老話“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用來形容美西方國家的一些小算盤再貼切不過。它們自己是做不成項目,但可以不停抹黑“一帶一路”,或者通過一些手段來制裁相關企業或技術,又或者在當地國家調動不滿、用當地的反對黨來改變項目的承諾,給中國企業的項目制造麻煩。
不過我們也不用過分焦慮,說到底世界的市場需求不是這么回事,全球的基礎設施需求高達幾十萬億、幾百萬億,乃至是無限的需求。這種需求是客觀存在的,擋也擋不掉,而中國是目前最有能力和實力來做這件事的,但以中國的體量也無法應付所有的需求。所以,世界市場本質上是供應方不足帶來的供需不平衡,而美國卻還想著把供應方砍掉,自己又做不成。尤其當前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出現隱患,很多問題不是短期內就能解決的,世界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合作共贏,而不是火上澆油、制造新的麻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CNN追問“美國是否保衛臺灣”,布林肯打太極
2021-11-01 09:44 臺灣 -
塔利班奪權后,阿富汗首次對華出口松子
2021-11-01 09:35 -
美國又送150萬劑疫苗,蔡英文連夜致謝
2021-11-01 09:35 兩岸關系 -
美國新增確診17757例、死亡127例
2021-11-01 07:4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G20領導人羅馬峰會宣言:期待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
2021-11-01 07:12 北京冬奧會 -
英國兩列火車相撞,約12名乘客受傷
2021-11-01 06:59 不列顛 -
白宮發言人確診,上周曾與拜登接觸
2021-11-01 06:58 美國一夢 -
王毅會見俄外長:反對“小圈子”“新冷戰”等各種邪門歪道
2021-11-01 06:44 中國外交 -
日本大選:自民黨“低開高走”,岸田將繼續執政
2021-10-31 23:11 日本 -
日本新增確診驟減至200,研究人員:病毒現新變異,導致自我消亡
2021-10-31 22:35 日本 -
“臺灣問題若處理失誤,將對中美關系造成顛覆性破壞”
2021-10-31 20:27 中美關系 -
習近平繼續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
2021-10-31 19:04 G20 -
蘇丹爆發民眾游行抗議軍事政變:至少16死,超270傷
2021-10-31 18:56 -
CIA解雇當地員工,卻把搜集韓國情報的事暴露了…
2021-10-31 17:20 美國一夢 -
莫里森:馬克龍很高興
2021-10-31 16:48 -
格羅方德CEO:到2023年底的產能都賣完了
2021-10-31 16:09 -
“布林肯進入中國代表團駐地,走的是側門”
2021-10-31 16:08 中美關系 -
“15%時代”真的要來了,富國將成“主要贏家”
2021-10-31 15:19 大公司
相關推薦 -
“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40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76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37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4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