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亮:李雪蓮上訪,能攔到首長是少數例外
關鍵字: 我不是潘金蓮馮小剛范冰冰李雪蓮上訪李雪蓮假離婚基層政治:從“不出事”到“要出事”
但是,要想首長重視自己的問題,進而將問題從法律系統導入政治系統卻并非容易事。在正式且森嚴的官僚體制下,大多數上訪者是無緣見到首長的,他們頂多能夠在國家的信訪機構登記,以致事實上大部分的信訪案件都是石沉大海。在這個意義上,李雪蓮攔到首長的車確實是個意外。
然而恰恰是這種總是見不到首長的現實反而進一步刺激了信訪者的期待——問題之所以無法解決就是因為沒有得到高級領導的重視。于是,他們咬定青山不放松,長年累月地利用一切機會接近國家權力的中心,或者試圖引起社會關注進而間接影響首長。一方面是對首長解決問題能力的無限想象,另一方面則是現實中又總是接觸不到首長,這樣一種反差恰恰構成了很多信訪活動延綿不絕的重要動力。
《我不是潘金蓮》中的首長
訪民見不到最高首長的原因除了首長森嚴的保衛系統外,還在于地方政府的百般阻撓。在自上而下的行政考核體制下,社會穩定是當前重要的政治任務,上訪特別是越級上訪事件的增多無疑是不穩定的信號。為了不讓自己在行政考核中處于不利境地,地方政府就要千方百計的阻撓上訪趨勢的蔓延。為了不出事,地方政府必須使用一切手段。
《我不是潘金蓮》劇情:攔截上訪群眾
在電影中,從市長到縣長到法院院長,他們對于麻煩制造者李雪蓮采取的手段可謂是軟硬兼施。當能夠使用強制手段時,他們將李雪蓮強制拘留;當考慮到社會和政治影響而不能對李采取強制措施時,他們又要說盡好話,甚至自我矮化。
電影中的這幅畫面讓人印象深刻:與電影開頭法院院長盛氣凌人地質問李雪蓮的情形相反,在經歷過多次上訪之后,李雪蓮反而成為法院院長欲討好的對象。只是每一個人心理其實都清楚,這種“奴顏婢膝”并非是真的對當事人的尊敬,而只是一種手段和策略。
《我不是潘金蓮》中法官王公道態度的轉變
同樣是為了不出事,地方政府官員必須要杜絕一切可能的社會風險。當李雪蓮在連續十年上訪之后突然宣布今年不上訪時,地方政府的官員仍然放心不下,“怎么一下子不上訪了呢?”
新任的縣長硬是要求李雪蓮寫下不上訪的保證書才能放下心來。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這種手段是可以理解的,沒有保證書,萬一李雪蓮臨時改變主意,豈不讓放松警惕的各級官員頓時措手不及。畢竟不同于個人行動,官僚系統的行動涉及到各個部門各個層級的協調,必須提前準備才能開展行動。
然而,對于個人而言,地方政府的這種手段卻無法獲得其認可。“我又沒有犯錯,更何況上訪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正當權利,憑什么要寫不上訪的保證書呢?”在上訪者看來,地方政府的種種策略手段正暴露出他們的脆弱和心虛。正如李雪蓮那樣,本來放棄上訪的她反而被地方政府這種過于謹慎的行動刺激了,她決定再次上訪,新一輪的進京上訪又開始了。
中央越是重視上訪者的權利保護,地方政府越是要維穩、越是不擇手段,訪民越是感受到自己存在冤屈、越是要伸張冤屈。這樣一種“中央—地方—訪民”的三方互動在實踐中不斷展開,最終不斷地刺激著訪民的上訪。
為了得到中央首長的陽光雨露,訪民就必須沖破地方政府所編織的網絡,即使最初的信訪訴求并非針對地方政府,而隨著信訪活動的展開,訪民和地方政府日益成為了博弈和斗爭的雙方。
地方政府對訪民的圍追堵截,不僅導致用于維穩的成本大幅度地上升,而且極容易擦槍走火、出現意外后果。在訊情發達的社會環境中,一旦被媒體和自媒體曝光,地方政府就真的要出事了。
- 原標題:李雪蓮的“冤屈”與德治的傳統 ——《我不是潘金蓮》的荒誕與真實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1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3“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