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雅教育:為大學和社會賦予靈魂
關鍵字: 博雅學院古典學古典中山大學博雅學生教育改革精英教育靈魂甘陽【按】:前不久,觀察者網刊發了強世功先生在北大法學院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中國法律人的新“奧德賽”》),讀者反映熱烈。本文是甘陽教授在中山大學博雅學院2013年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博雅學院自從成立以來就備受關注,也爭議不斷。觀察者網特此刊登甘陽先生講話全文,并附上博雅學院本科、碩士畢業學生代表的發言,以饗讀者。
以下為中山大學博雅學院院長甘陽教授在學院2013年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全文: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我想借今天這個機會,第一次正式謝謝我們09級的同學,因為正是他們的努力,博雅學院才成為了可能。在過去幾年中,媒體可能對我個人做了過多的報道,但實際上在博雅學院真正的主人是各位學生。
我相信在以往的實踐中,我們首屆學生每個人都經歷過非常多的迷茫、彷徨、失落、失望甚至絕望。因為博雅教育聽起來非常美好,實踐起來卻是一條相當艱難的道路。博雅學院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公共課程,比方說希臘文、拉丁文、《詩經》、《左傳》、古文字,所有這些課程聽上去都非常美麗,甚至華麗;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們,所有博雅學院的學生也會告訴你們這些課程很不好學、相當費勁,而且很可能相當粗糙。最大的問題是,在初期的時候,你不知道學習這些有什么用,四年之后,只有很少幾個人會把古希臘文或者拉丁文作為他們的學術工作語言,也很少會有人把《詩經》、《左傳》作為他們終身的研究科目。但所有這些公共課程,希臘文、拉丁文、《詩經》、《左傳》等等會成為博雅學院的共同教育。我想這個目的,剛才程美寶教授已經說過,我們的目的是構成人類教育的基礎。在博雅學院首要的目的并不是培養專家,但專家也是我們努力目標所在。我們首先希望能夠有一個真正的人文精神的培養,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培養專家。
我們大家都知道,韋伯曾經說過一段傷心話來概括現代社會的全部矛盾:現代社會會成為一個沒有靈魂的專家的世界,而這是一個現代社會難以擺脫的困境。我想現代社會之所有沒有發展到像很多西方思想家所擔憂的那種無聊、沒有靈魂的世界,是因為有很多很多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堅持這樣一種有靈魂教育理念。
我甚至還記得,僅僅在兩三年前,05年還是06年,前哈佛大學的蒂姆發表了一本書,批評哈佛大學就是沒有這種有靈魂的大學。一年又一年,我總是認為西方最建設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是在擔心西方作為現代社會會不會迷失了方向,會不會變成一個僅僅是追求物質成長、物欲橫流的社會,如果沒有這樣一群有心人在關心,我相信西方開創的現代和現代社會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世界,甚至是人類最糟糕的世界。
現代社會之所以在物質成長的同時,并沒有完全喪失靈魂,是因為我們少數人在堅持這個社會需要靈魂,個體要有精神。我非常擔心的是,中國是不是總會有這樣一群少數人在堅持這樣的理想,在堅持這樣一個有靈魂、有精神的社會。我們擔心的是,中國社會在高度經濟發展的同時是不是日益變成一個沒有靈魂、沒有精神的社會。我覺得這是博雅教育所追求的全部理念。它追求的不是要培養比任何一個院系更多的、僅僅的專家。單純的專家,現在院系培養的出來,當然更有可能是比較狹義的、更狹義的專家。但是能不能有一個精神性的、靈魂性的追求,我覺得這是今天的大學必須考慮的問題。否則的話,大學越來越會變成一個工具理性的場所,如果大學沒有這樣的一個靈魂,整個社會就沒有靈魂。我覺得這是博雅學院幾年來一直在追求的一個方向。
另外一個方面,我想說博雅學院也見證了一個基本的教學真理,而這一真理也常常被人遺忘:教育實際上無止境。所有的博雅學院的學生會告訴你,讀書的最基本問題是堅持,剛才李峰教授特別提到了這個問題。凡是讀書人都知道,讀書其實沒有什么捷徑可走,書都是一本一本的讀出來的,文章也是一篇一篇的讀完的。你可以研究很多很多的教學改革、教育改革,但是我們今天很多的教育改革是不是在告訴人們一個虛假的真理,以為有什么訣竅、以為借助現代機器不用努力就可以獲得成長;博雅的所有學生都會告訴你沒有這種可能性。你如果在知識上要成長、要進步,你必須付出、必須努力。沒有人可以把東西塞到你們腦子里去。不是說你發明了一個新的教育方法,學生就不用努力去獲得知識,沒有這樣的可能性。所以博雅學院的每個學生一定程度上都在這里經歷過相當的費力的階段,他們付出的比一般的同學要多。
有些記者問我,博雅學生培養的是不是很成功;我說要看成功的定義如何來定。假如成功的定義是博雅學生付出的更少,那博雅學院的學生肯定是不成功的;如果你成功的定義是學生付出更多,那我可以告訴你博雅學院是成功的。
我認為這正是大學今天最大困難所在。我們現在媒體上流行的、甚至我們很多教育者的流行說法常常給人們一個誤導,似乎只要掌握一個訣竅,只要進行教學改革、有一個新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就不一樣了。我必須要說,今天大學的全部問題是,我們能不能讓全部學生去努力、去主動學習,讓他們明白要讀書、要成長都必須吃苦;我覺得這是真正的全部關鍵所在。所以博雅學院沒有太多的訣竅可言,它只是逼迫學生不斷地去努力。它讓博雅學院學生明白,無論你是如何選擇你的事業、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選擇,但是你不努力是不會成功的。我覺得這是博雅學院在4年來可能每個學生得到的一個最大的成長和了解。
最后我也想借這個機會談一下我自己的兩個辯解。
在博雅4年實踐的情況下,我覺得中國大學的改革,特別是教學的改革需要有更大的步驟。而最近我總感覺我們的教學改革停滯了,甚至不知道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我認為最根本的改革仍然是在于教學、特別是課程設置方面。
我大概有兩個想法,第一個,我希望中國大學能夠盡快成立古典系,我曾經不止一次說過我們中國大學都是仿造西方大學設置的,幾乎西方大學的任何一個院系我們都有相應的設置。但是只有一個院系,西方幾乎所有大學都有,而中國所有大學,包括香港、臺灣大學都也沒有,那就是古典系。這樣一個嚴重的、如此明顯的差距,是非常不可忽視的。所有的包括香港臺灣在內的中國大學都是亦步亦趨地模仿西方院系,何以在這個最核心、最關鍵的系上我們恰恰沒有?而這不僅僅是中國大陸的事情,包括整個華人世界、包括臺灣、包括香港。英國每個大學當然都有古典系,為什么他們在設立香港大學時卻沒有古典系呢?因為英國人認為你們香港人是不需要設立的。那是文明的核心、那是昨日思想的根源,作為殖民地的香港,你們不是西方人是不需要(設立的)。而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古典系,是因為我們認為我們以往的古典文明都是糟透的,這才是導致問題的根源所在。這個情況必須加以改變。
甚至可以說,包括博雅學院在內的這幾年的努力,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已經引起廣泛的注意。美國古典學會明年的主題非常有意思:“現代中國遭遇古代西方——Modern China confront the ancient West”。我們大家可以回想起這個題目多么的有神采:一百多年來,我們中國人始終都有一個凝重的問題,就是古老的中國遭遇到現代的西方。人家現在的情況是,現代中國遭遇古代的西方。我覺得這個題目表明西方學界的相當有前瞻性,古老的中國今天已經基本上實現現代化后,它會以不同眼光來看事情,它不僅僅是看現代的西方,它更會重新審視整個西方文明,而且必然會帶來重新審視中國自己的文明,特別是古典時期。
所以,在去年中國比較古典學第一屆年會暨學會成立大會的總結發言中我曾經提出,盡快成立中國的古典學專業、院系的設想。我覺得中國今后的古典學基本上應該有三個能力,第一個是西方古典、第二個是中國古典、第三個是比較古典。而且一旦我們建立這些概念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很多意味深長的東西。比方說,在西方古典學概念在時間下限、空間范圍都是非常確切的,就是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包括所有中東的、非古代羅馬、基督教、猶太教都不在傳統的古典學。這樣一種古典學在西方過去看來也是相當狹隘的,而中國古典學的概念非常漫長,那我們的時間下限在什么地方呢?從我們現有概念來說,我們的古典學概念是從史前時期一直到清中葉,比如說歷史系,從上古史一直到清中葉都是中國古代史,文學系也是中國古典文學一直到現代。這樣一來,我們對中國古典學的時間概念非常廣大,會引發很多很多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能夠放寬學位和專業設置的很多限制,給985大學比較多的權力,能夠在有條件的大學盡快設立古典學系,我覺得會非常有助于推動中國下一階段的人類社會學發展。
第二點,我希望能夠把博雅作為一個學位。我剛才雖然強調古典學的重要性,但中山大學博雅學院本身并無意把自己變為古典學院。博雅學院的口號是貫通古今東西,我們畢竟是現代人,我們真正關心的問題并不僅僅是古代政治,包括現代問題,所以博雅學院并不只想局限于古典學里,而只是要把古典學作為其中的一個部分,但同時把現代性的研究作為主要部分。所以我認為,博雅作為一個專業和學位本身,能夠促進課題組的改革,能夠融匯文史哲包括人類社會學。目前實際上很多大學的院系都在做此類的探索、甚至在理工科學,比方說清華的清華學堂、北大有元培學院,都是在原有體系之外進行新的改革,核心問題在于這些新的計劃里面,課程東西可以得到改善。我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現在所有院系的課程都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形成的,已經老化、固化,必須改革,絕不可以繼續依葫蘆畫瓢地唱下去,這無助于學生成長。我也知道,所有這些改革絕大多數不太可能,因為它關系到很多因素。所以成立新的超越這些舊的體系的學院,包括清華學堂、博雅學院等等,中心是抓住課程改革、課程整合這個核心,探索新的知識整合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是博雅學院的一個最重要的探索所在。我們都會對每年課程作出調整,所以需要相當多的時間才能調整到一個相對比較好的課程體系,力圖用最經濟的時間、最經濟的方式,能夠使同學們在比較少的時間內掌握比較多學科知識,這是我們一個基本探索所在,在此我也借此機會希望學校進一步給我們比較多的自主權。
最后我想對博雅學生說最后的一段話。博雅學院成立4年以來我很少和同學們講大道理。我們在前兩年課程中通常不希望引進現代社會的諸如左右之爭這種意識形態之爭的內容,很少談意識形態問題、很少談大道理。博雅學院相對來說是一個不大談大道理的地方,很多外面的朋友甚至批評我,違背了博雅學院設置的初衷,認為博雅學院沒有貫徹道德教育。我當時的回答是,道德教育是一個貫通在讀書中,并不需要大聲喧嘩、并不需要主題化突出的一個做法。
但是今天在你們畢業之際,我要稍說一下大道理,因為畢竟你們要走上社會、即你們要開始一個相當不同的階段。我的想法很簡單,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自己本身的意義,這個人身意義不可能僅僅只從單獨的個體上實現,而總在個體與某種更大的事業、更長的歷史文明的關聯當中去尋求。如果一個人僅僅是為個人的名利,哪怕是學術上的功利奮斗,我總相信這個是走不長的,它沒有更強的動力去駕馭它、推動它。它總是需要在一個更大的目標,以往前人都在共同努力的基礎上,把自己融入進去,才會感到生命的意義。我覺得對博雅的學生、對中國的學生來說,需要談這個問題,尤其是在現在非常非常個人主義的、你們都是獨生子女的時代一個時代尤為需要。
你們最早進來的時候你們很少想到個體和外部世界,博雅教育的4年,可能從知識的層面上束縛了你們,但我在想今后你們更加要了解的是究竟在為什么在奮斗,僅僅是為你個人嗎?我想從我自己來說,我的整個視野是晚清的視野,那是中國文明跌到歷史上的最低點,一代一代的知識分子確實想一個基本問題:如何從重新振興中國的光榮和偉大,如何能夠使中國這個古老文明達到它應有的光榮和偉大。我以為這應該是每一個中國文化傳人自覺感覺到的一個問題。這不是一個狹義的民族主義目標,因為中國這樣一個古老的偉大文明是整個人類文明中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我覺得包括剛才提到美國古典學界都在充分認識到中國文明作為一個文明體并不僅僅是一個現代民族國家。這是我對博雅學子、最后的、最大的希望所在,你們今天是為能做中山大學學子自豪,你們若干年后肯定能夠為中山大學增光。但是更大的意義上我們希望你們為中國文明的整個振興和復興作出你們自己的貢獻。謝謝你們。
以下為博雅學院2013屆碩士畢業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和朋友們:
大家好!在2010年入學的時候,我就曾經作為學生代表發言,而今天,以畢業生代表的身份在這樣一個場合發言,對我個人來說也算是實現了有始有終。光是這樣一份難能可貴的榮譽,就足以讓人長久地銘記于心了。
每到這個時節我總是會想起一句曾經記得很熟的詩:“多少人的青春在這里迷醉,然后走上熙攘的路程”。在博雅學院今年畢業的學生里面,大多數將會留在校園這個迷人的環境中繼續深造,可也有一些坐在我們身邊的朋友將很可能就此擺脫了“學生”這個身份——他們將會走上社會,為自己尋找一個新的身份和新的位置,甚至,尋找一個“新的自己”。
雖說我自己對待學習這件事總是有點任性,不過我也不止一次地自問到底為了什么而讀書,特別是想到,終有一天將會一勞永逸地告別學生生涯,告別了這個與我相伴了20年的身份,這一段漫長而美好的歲月究竟為我們留下了怎樣的財富?還是說,僅僅是美好的回憶而已?
這個問題之前有無數的人問過,我自己特別喜歡培根說的一句話,他說:“讀書不是為了發難或反駁,也不是為了相信和視為理所當然,也不是為了找話說和交談,而是為了掂量和考慮。”
假如是以學會“掂量和考慮”為標準,那大學四年乃至加上研究生三年這丁點兒時間顯然是不夠的。這仿佛是應了那句“活到老、學到老”的古話。于是我可能會傾向于這樣認為,作為畢業生,我們自以為對“讀書”這件事已經相當熟悉了,可其實不然。在生活上我們可能只是一個初學者,甚至相當必要的是,長久地保留著一份“初學者”的謙卑,恰恰可能是我們從這些瑣碎的閱讀和思考中得到的最大的財富。或許在這個意義上,生活是一本敞開的大書,它向所有勇于挑戰的人邀約,而學會“讀書”僅僅可能是我們掀開了這本大書的扉頁,更多的精彩永遠留給了那些做好了準備的人。
在此我想向諸位老師,無論是在座的還是未能親臨的老師們表示感謝,在博雅的三年中我遇到了很多讓人難以忘懷的好老師,這無疑是我的幸運。我要感謝父母對我的支持,相信其他各位同學的父母也是一樣日復一日地支持著我們,才讓我們一步步走到今天。感謝中山大學這美麗的校園,陪伴我們渡過了每一個充滿了酸甜苦辣的日子。最后要感謝博雅這個“大家庭”,在這里我相信自己不僅學到了怎樣讀書,更懂得了什么是生活,以及,什么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實際上畢業致辭比起充滿愿景和美好期待的開學典禮致辭要難多了。因為那將會是一場情緒復雜的告別,和又一次滿載希望的起航。而我只是想借著這個時節,說一點微不足道的感悟同諸位分享,并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我一直相信博雅不僅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保留了一片純真的凈土,她的誕生更是一場變革的契機,而這場在校園中無聲迸發著的變革甚或在未來決定著我們這一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面貌,以及我們是否可能成為更好的“人”的問題。因此我始終相信,這種最為樸素的讀書方式,正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開始。
以下為博雅學院2009級本科畢業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來賓、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榮幸今天能代表博雅首屆畢業生在這個畢業典禮上,與大家一同慶祝這個屬于博雅的特殊節日。
前幾天在整理畢業行囊,我從箱底翻出了四年前中大的錄取通知書,通知書的信封里依舊存放著當年博雅首屆招生的宣傳簡章。在看到簡章的一刻,我心里震了一下!說實話,我至今都有點難以相信,博雅已經四年了,而我們09級畢業了。
如果讓我說博雅教會我最多的是什么,我一定會告訴你,是我學會了真正認識自己。博雅四年的教育改變了我很多,無論是心性還是智性上的,有朋友甚至驚訝我現在完全不像大學前的我了。而現在想來,我在博雅一點點蛻變的過程,其實就是一遍遍追問自己,我到底是誰。這個問題或許每人都遭遇過,更是一個哲學上老生常談的問題,然而當它在你毫無預備而向你襲來的一刻,你還是感到了海德格爾所謂的畏。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它有時讓人感到慌張,甚至是沮喪、懷疑,還伴隨著無數次肯定與自我否定。然而這個問題也讓我摒棄了其他無關重要的事情,回到最原始、最純粹地狀態去追問真實的自己。我在博雅找到了追問的方式,那就是在一本本經典中尋找古今中西的智者們對這一問題的不同解答,正是他們充滿張力的論辯為我提供了一個更深刻更宏大的視野。事實上,認識自己不僅是對自己本身的認識,它包含著一個人對生命與整個世界的理解,什么是存在,什么是人,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才是我要尋找并守護的那個真善美的自我。我將自我放在這樣的時空中,用博雅教會我的追問方式,尋找人之為人最本真的意義。
我的同學們也有著相同的感受。雖然我們旨趣相異、愛好不同,但我們都共同因那些經典中的箴言而產生了對自我、對世界、對生命的反思和理解。而正是“認識自己”為我們贏得了真正的自由,我們放下了外在喧囂的羈絆,勇敢地面對自己,為自己未來的可能性做出選擇。更重要的是,這為我們堅持我們的理想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我們明白那個真實的、充滿夢想的、擁抱著本真意義的自我才是我們要堅守的自我,我們變得如此堅定,不會迷失生命的方向。我相信這才是博雅給我們的真正饋贈,這比任何學歷資歷、技術技巧都更有價值,我們迎來蛻變,并將受用一生。
博雅四年的生活如同世外桃源,我們讀一本本書,追問一個個空空大大的問題,然而這些伴隨著大學四年的追問,不僅讓我們更加清晰我們的理想與信念,也讓我們更加清楚現實與理想生活有著多么大的差距。大學畢業,這意味著我們真正跨入了“現實生活”的門檻,現實的無可奈何、冷暖人情都將向我們涌來。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再一次追問自己,什么可以讓我們對如此的現實處之淡然、無所畏懼。我想,答案或許是,我們認識到我們生命真正的意義究竟在何處,因而必定會更加堅定地堅守原則,堅守未曾褪色的理想。
我們的理想并不是象牙塔的學問求索,事實是,畢業更意味著我們的理想終于可以開始實踐了。我們對哲學、歷史、社會、法律等等方面的思考,正體現在現實亟需解決的問題中。中華文明的延續、中華民族的振興、中國的教育、中國的改革,我們都知道存在著現實與理想的遙遠距離,而我們要做的,正是以我們在博雅四年對這些大問題的關注而肩負起為國效力的責任,去縮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中華文明走過的歷史將賦予我們力量,前人的努力將給予我們希望。無論我們未來將從事的是學術研究、政府工作還是企業經營,無論工作多么偉大或是多么平凡,實現理想的機會都正為我們敞開。今天,我們的畢業意味著更多的責任、付出與犧牲,更多的堅持、努力與擔當。
祝福中國!
祝福中大!
祝福我們美好的博雅學院!
祝福我們親愛的09級同學們!謝謝大家。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梁哲浩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71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17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31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評論 137狂砸9億、站隊成功,馬斯克成最大贏家? 評論 260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