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看到林徽因,我頭腦中有一道閃電劃過
觀察者網(wǎng):建筑學涉及到空間感知和計算,以及對建筑材料的理解,學生是否需要學數(shù)學、幾何學,材料學等STEM學科?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是的。建筑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建筑與物理和幾何有關,你需要理解建筑物如何矗立起來,材料在加熱后導致什么變化,冷卻后又會如何。而這需要大量的技術知識。而且我們的很多課程確實都側重于建筑系統(tǒng)學。
觀察者網(wǎng):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從北美畢業(yè)回國之后,創(chuàng)建了東北大學建筑系,沿襲了不少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學方法、學制等等。目前兩所學校是否還保持著緊密的學術聯(lián)系?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兩所大學的交流比以前更緊密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和中國大多數(shù)知名大學都保持著友好合作關系,比如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等,只不過東北大學沒有其他幾個大學一樣和賓大保持正式的合作關系。而且我們的畢業(yè)生也參與了清華大學某些院系的創(chuàng)建。目前賓大建筑系的很多老師就是從清華和同濟畢業(yè)的。
觀察者網(wǎng):林徽因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發(fā)現(xiàn)和保護古建筑。中國是一個很古老的國家,有幾千年的歷史,留下了大量的古建筑。而美國是相對年輕的國家,只有少數(shù)幾百年歷史。當你說“保護古建筑”的時候,指的是什么樣的建筑?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建筑能連接歷史和我們的當下生活,建筑還是我們現(xiàn)在和未來的連接點。剛才已經(jīng)提到了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和全球變暖狀況問題,我們可以改善現(xiàn)有的建筑環(huán)境,減少溫室氣體累積——這就是連接我們的現(xiàn)在和未來。
林徽因畢業(yè)照
因此,我們對現(xiàn)有建筑如高速公路、公園等的環(huán)保特性了解越多,我們就越能有效地重新利用和適應新環(huán)境,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也將變得更強大。所以我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中國有著超過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但與中國相比,美國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但依然可以先做一些建筑重新利用和翻新的工作,哪怕是一兩百年前的建筑,其中的過程很有趣。
中國的歷史比美國悠久得多。我們的許多建筑傳統(tǒng)來自歐洲。有一點不同的是,亞洲,包括日韓的木結構建筑傳統(tǒng)更強,北美和歐洲的磚石建筑傳統(tǒng)更強。
當然,我們也有木建筑,比如佛教寺廟,亞洲國家也有磚石建筑。比如天主教大教堂,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教堂往往都是石制的。各種佛教寺廟的風格也不一樣,目前中國和日韓都在進行寺廟修復翻新的工作,這些工作能為北美的大教堂保護和修繕提供很多靈感。
觀察者網(wǎng):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民國時代的很多公開活動也包括了為保護古建筑而籌款。建筑學的很多公益活動也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成本,您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我做的很多項工作需要政府補貼,或者你會找到一些私人資金來源。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的籌集資金不是來自政府,而是來自私有團體。所以我們除了依靠學生支付的學費,還依靠個人和許多企業(yè)的捐贈。
觀察者網(wǎng):目前中美兩國在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出現(xiàn)了脫鉤斷鏈的趨勢,理工學科的學術交流不如之前多了,我發(fā)現(xiàn)這個趨勢開始蔓延到人文科學領域。您是怎么看這個現(xiàn)象的?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我相信林徽因這個案例是中美兩國人民之間更好地相互理解的橋梁。今年 1 月我在北京時,我在賓大沃頓商學院中國中心有機會和美國駐華大使和尼古拉斯·伯恩斯會面。伯恩斯大使非常坦率地談到了中美兩國之間存在的分歧和挑戰(zhàn)。他也談到了合作領域,比如思考我們可以在哪些領域擴大合作?如何認識中美交往史?我們一路走來遇到過不少挫折,但總體來說,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關系一直很好。
嗯,還有其他一些有爭議的領域我們也應該加強合作,比如建筑學。我們該如何應對建筑環(huán)境和氣候變化?我們?nèi)绾巫尦鞘凶兊酶邮孢m?我們都住在一個龐大的星球上。所以我認為,我們與林徽因、梁思成以及其他畢業(yè)生這種后輩傳承的關系是我們合作和釋放善意的積極因素。我堅信我們在氣候變化和性別平等方面還有一些工作要做。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武守哲 
-
113歲新四軍老戰(zhàn)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寧夏一村民駕駛鏟車取土損毀宋代古城遺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開!侵華日軍731部隊再添新罪證
2024-05-04 10:51 日本戰(zhàn)犯筆供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fā)現(xiàn)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nèi)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zhàn)爭沉艦發(fā)現(xiàn)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fā)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tǒng)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fā)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fā)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tǒng)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jié)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相關推薦 -
“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40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76看完這部紀錄片,網(wǎng)友吵起來了 評論 137美國農(nóng)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4美聯(lián)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wǎng)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nóng)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lián)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fā)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chuàng)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