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象:歡迎來到硬規則世界
關鍵字: 人工智能法律馮象AI我是阿爾法智能化硬規則個人隱私文匯報:您一定關注到,最近麻省理工獲得捐贈,籌建計算與人工智能學院。捐贈者蘇世民先生說,選擇麻省理工,是因為它“專業知識和價值觀都適于擔任AI的‘真北’(true north)”,而新“學院對道德的關注至關重要,因為……AI改變社會結構的力量越來越大。如果不加控制,這些技術最終可能傷害人類。”
馮象:我太太是校友,收到了校長關于建院的信。校長也非常強調,前沿科技須有價值觀的指導同倫理約束。他說,人工智能有幾個難題,一是懂的人太少。即使在麻省理工,90%的人也所知甚少,更別說公眾和政客了。第二,AI技術的社會風險極大,亟需推動人機倫理研究,探討規制的理論與方法。第三,至少迄今為止,AI加劇了貧富分化,使得大量資源集中到一小撮人手里。
我們可以補充一點:AI技術因為廣泛用于日常生活,并迅速軍事化,受市場機制的激勵,很容易價格“白菜化”。一旦做成廉價商品,就更難有效管制了,不論訂立多少部法規、國際條約。這方面不乏前車之鑒,但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前景不容樂觀。
文匯報:人工智能的發展令我們的生活發生這么深刻的變革,會不會推翻“理性人假設”等西方經濟學、法學的基礎理論呢?
馮象:“理性人”或“經濟理性人”(恩格斯管他叫“英國人”)假設,是資本主義正當化敘事的文宣重點,有年頭了。在中國亦不例外。我總覺得,這假設跟19世紀市場資本主義處于“初級階段”、司法技術和偵察/監控手段不甚發達有關。假說扮作公理,即可把許多疑難問題、無法或不便處理的糾紛等等,擋在政法制度的門外;從而使司法程序復雜化,增加訴訟成本,遮掩實質規范所保護的資本利益和特權。
理性只是人這個物種的眾多能力之一。以生物學心理學觀之,人若是想修煉成一個“經濟理性人”,太難了。否則發財當資本家,何須“新教倫理”呢?還是文學家藝術家敏感,他們很善于描繪人不那么理性的一面。尤其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幾乎所有偉大的文藝作品,都是對“理性人”的批判、嘲諷或厭棄。
所謂零隱私的人,也即硬規則之子;他心底的欲望和陰影、一閃而過的念頭,全在“天眼”關照之下。理性人假設對于司法,猶如對于市場營銷網絡詐騙,基本是多余的了。也許經濟學、法學用作文宣,“理論滯后”有別的考量?
當機器人獲得獨立的自我意識,人機關系會變得復雜
文匯報:西方世界有奴隸制的傳統,是否也反映在他們對機器人的態度上呢?我的意思是,雅典民主是建立在保有奴隸的基礎上的,因為大量使用奴隸勞動,自由民才有時間精力參與城邦政治。資本主義興起后,承擔這一角色的是殖民地人民和黑奴;到了全球化時代,則是第三世界的打工仔。今天AI興起,假想的對象變成了機器人。但是否有可能,這對主奴關系發生反轉……
馮象:學界討論人機倫理,例如阿西莫夫三定律,往往隱含一個前提:主奴關系。可是總有一天,機器的才智會遠超人類,主奴關系就維持不了了。
其實,只要機器獲得獨立的自我意識,即便毫無當人類主子的意愿,人機關系(對于人類)也會變得異常復雜。
常有論者不信AI會發展出自我意識。然而在AI學界,明斯基他們早已確認了這一可能。而機器一旦演進到能夠區分人我、自我保護、自我復制(即繁衍)的水平,就不能把它看成是一個沒有自我意識而被設定為人類仆役的物品,或一件聰明的工具。
相反,機器將學會做道德價值判斷,會追求并維護自身利益,還會有自尊心,有自己的朋友圈,乃至愛欲嫉恨等各樣感情。
那時,它將如何看待我們?注意,AI的自我意識演進是不可逆的;我們無法逆轉歷史,“穿越”亦非明智的選項。
所以明斯基說,他很幸運,這輩子不用面對這一困難選擇。但也有學者認為,他的“感知器”(Perceptrons)理論“誤導”了學界,是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研究在上世紀70年代陷于停頓的罪魁禍首。或許我們需要一位新的明斯基,就是以他的權威和洞見,勸喻人類放慢腳步,不妨再過一個漫長的“AI冬天”;以便我們能有充裕的時間做好準備,全面規劃,與AI攜手(見利求同《隱私的未來》,載《文化縱橫》6/2018)。這樣留有余地,也許風險會小些。
文匯報:最后,馮先生,如果讓您開一門新課,“人工智能與人類未來”,您會掛出一份怎樣的課前閱讀/視覺材料呢?
馮象:這些內容,我們課上每年都討論的。不過我只講七八本書,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歌德《浮士德》,馬列經典同中國革命文獻,包括回憶錄和年譜。并由此上溯西方宗教的烏托邦傳統,如耶穌運動的窮人福音綱領等等。
論文選題及相關材料,我總是讓學生自己找,因為多數是研究生選修,也有三五個優秀的本科生。他們往往想法很好,但不知如何著手。因此特別需要鼓勵,去接觸社會現實。無論電競、手游的流行文化/異端生成機制,還是下工廠農村調研,和農民工姐妹一起站到流水線上,經受硬規則的盤剝,都是那“已經來到”的“未來”的一個征兆。目的是給他們一個鍛煉機會,擺脫教條主義,反思舊法治衰亡之際,主奴關系的根源。
這一代年輕人大學生,焦慮迷惘的不少。我希望,探索人機倫理能夠幫助同學們找到人生的方向,從而當機器換人全面鋪開之日,能夠把閱讀與思考化為行動的勇氣。
(本報記者 李純一 見習記者 陳瑜)
- 原標題:歡迎來到硬規則世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最后更新: 2018-12-11 08:56:48
-
11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3537萬部 同比下降18.2%
2018-12-10 20:14 -
大疆25歲員工突然呼吸急促離世 今年碩士畢業入職表現優異
2018-12-10 19:41 -
堅持住 嫦娥馬上就來種菜
2018-12-10 18:19 航空航天 -
哈羅單車起訴LG電池,法院已經受理
2018-12-09 20:46 TMT觀察 -
高通7nm驍龍8cx芯片面積估算:快趕上Intel 14nm四核了
2018-12-09 20:44 人工智能 -
ofo印度被收購,印度市場重演中國共享單車混戰景象
2018-12-09 20:39 TMT觀察 -
這些企業獲中國工業大獎!
2018-12-09 17:32 科技前沿 -
騰訊欲搬谷歌云當救兵,“谷-騰結盟”大戰阿里華為
2018-12-09 12:05 大公司 -
中國學者研制出高性能低成本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2018-12-09 11:05 科技前沿 -
新松創始人:機器人市場爆發,為何國產占比在下降?
2018-12-09 09:54 產業萬象 -
她將讓“蛟龍號”如虎添翼
2018-12-09 09:40 科技前沿 -
中國移動預測首批5G手機售價8000元以上 網友:那iPhone要賣2萬?
2018-12-08 20:40 人工智能 -
三星Galaxy A8s配置揭曉:挖孔屏/驍龍710 12月10日發布
2018-12-08 20:34 手機 -
蘋果供應商泄露秘密:老款iPhone在北美仍然很好賣
2018-12-08 20:32 手機 -
我國所有探月衛星均實現“零窗口”發射,有多難?
2018-12-08 19:51 航空航天 -
數據中心要涼?高通宣布裁員269人
2018-12-08 16:49 大公司 -
德科學家緊張關注“嫦娥”:望一直開放國際合作
2018-12-08 16:46 航空航天 -
光器件“新”巨頭誕生!Lumentum和Oclaro并購案獲中國批準
2018-12-08 11:15 大公司 -
舜宇光學科技11月手機鏡頭及攝像模組出貨量分別增長58.7%及62.2%
2018-12-08 10:55 大公司 -
超燃!1分鐘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2018-12-08 09:20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24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76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37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4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43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