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紹雷:我們正在經歷的,是世界秩序過渡期的一場綜合性全面危機
最后更新: 2021-01-29 08:25:34導讀2020年5月9日,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教授在上海圖書館做《危機與世界秩序》演講。本文根據演講內容整理,觀察者網已獲馮紹雷教授授權。
【文/馮紹雷】
今天,關于世界秩序的討論,已成為熱點。至少與兩個方面密切聯系,其一,歷史上每一次世界秩序的更替,都與全局性危機有關。當前面臨的是什么危機呢?全球流行病危機、能源危機、全球化危機、還是中美關系危機?其二,鑒于當前高度的動態性,對危機性的判定還要看另一個問題,即世界秩序本身處于何種狀態。如果世界秩序本身處于上升或穩定期,那么危機再兇險,也無法撼動秩序;如果,世界秩序本身已經風雨飄搖,那么危機會加速世界秩序變更。目前來看,很可能滑向后一種態勢。
綜合來看,當前遇到的是在世界秩序過渡期所發生的一場綜合性的全面危機。
首先,百年未遇的大規模流行病觸發世界經濟斷崖式下滑,油價大幅下跌,美國股市四次熔斷;隨后,美國發動對中國的輿論圍攻,大國關系出現對抗態勢,全球化全面倒退,甚至不排除局勢會進一步惡化。現在我們看到兩個情況,一是危機發生于世界秩序轉型的、高度不確定的過渡期,二是這是一個多重領域同時爆發的綜合性危機。
面對如此復雜的局面,我想從三個方面來展開討論。第一,歷史上的危機和世界秩序是怎樣相互關聯的,換句話說,危機是如何作用于世界秩序更替?第二,當今國際秩序有什么特點,正在經受危機沖擊的世界秩序處于何種基本狀態之下?第三,今后的世界秩序何去何從?
一、危機下的世界秩序
先來談第一個問題,危機跟世界秩序相互關聯。國際危機多種多樣,我們這里討論的危機,一般是指影響全局、延續時間長、大規模的危機,而非局部的短暫的小規模危機。類似的危機可分成四類:
第一類,戰爭與革命,大規模戰爭與世界秩序構建的關系是最密切的,戰爭又經常與革命相互聯系,深刻影響世界。近代國際體系建立以來,每一次新的世界秩序建立,都是通過戰爭與革命來實現的。首先,17世紀初,歐洲不同宗教、不同地區、不同利益之間發生了一場極其殘酷的30年戰爭。最終,于1648年確立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宣告歐洲民族國家體系的開始。新體系的確立有什么含義?教廷不再號令天下,民族國家至上,也即,國家內部事務不再由外來干預支配。這一原則,大體上延續至今。
近兩個半世紀后,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及延續多年的拿破侖戰爭之后,建立了維也納體系。這是歐洲近代歷史上第二個重要的國際秩序。大革命之后,拿破侖一方面稱帝制憲,另一面發動歐洲戰爭、推廣革命。當時的歐洲君主制國家,比如英國、俄國、普魯士、奧匈帝國等不甘于既定秩序被推翻,聯合擊敗拿破侖。經過1814年的談判,確立維也納體系。這一體系的核心為英國、俄國、普魯士、奧匈帝國組成的四國同盟,通過互相制約達到均勢,維持歐洲領土不變,抵制對各國國內體制的威脅,當時主要是君主體制。同時,吸收戰敗國法國在內的大國,通過多邊會議協商處理國際事務。
由于對戰后事宜處理得當,未對戰敗國法國進行羞辱,保持其完整性,也未施加過于嚴苛的罰款,所以法國接受了維也納體制。當時,戰勝國俄國的專制君主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進入巴黎時,居然受到雖然戰敗、但仍非常驕傲的巴黎市民跟官兵的歡迎。這一場景非常奇怪。因為即使一場大戰剛過,但各國處理戰后事務的分寸把握得比較好,再加上相互制衡的權力結構的保障,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各得其所。維也納體制維持了整整100年的歐洲和平。
與此相比,一戰結束后,一方面戰勝國對戰敗國處理嚴苛,德國不服。另一方面戰后建立的凡爾賽體制,也沒有強有力的保障體制,來遏制列強紛爭,所以沒過多久大戰重新爆發。作為對歷史的糾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建立了雅爾塔體系,第一,美、英、中、法、俄五大國組成安理會,成為聯合國最高權力機構;第二,聯合國體制雖以大國主導,但也有一國一票的聯合國大會機制相呼應;第三,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一系列機制加以保障。即便如此,也并沒有避免曾歷時半個世紀之久的“冷戰”。雅爾塔體制是由戰爭直接推動建立的,所以,盡管有各種沖突,但總體上維持著和平與穩定。這是革命與戰爭直接推動下的世界秩序變更。
第二類是,國際經濟危機所導致的國際格局重組。戰爭之下,斯大林說,坦克開到哪里,就能在哪里建立自己的制度。但是,經濟金融危機不一樣,它對世界秩序變更的影響,更多是通過國際、國內經濟金融體制的重構來實現。
比如1929年到1933年的美國大蕭條,GDP下降30%,十多萬家公司破產,1500萬工人失業。由于上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曾廣泛影響歐洲,所以,一旦美國經濟崩潰,大量資金回流,使得歐洲經濟也面臨著嚴重威脅。到1931年,英國被迫放棄金本位,英鎊的霸主地位不得不讓位于美國。著名左翼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認為,大蕭條讓世界一分為三,蘇聯站住腳跟,凱恩斯強調的政府干預的資本主義新模式開始風行,同時法西斯主義崛起,直接為走向二戰做了鋪墊。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國家破產,接受IMF救助。圖自法新社
我們再把目光移到20世紀末,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其實還要加上俄羅斯。盡管危機發生在新興國家,但具有全局性影響。冷戰之后,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方面對發展中、轉型中國家發揮重要作用,因為資金雄厚。另一方面IMF強行推動各國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當國際油價遭到國際游資嚴重沖擊時,IMF要求各國繼續推行嚴苛的緊縮政策,使得東亞、俄羅斯受到沉重打擊,東亞地區雪崩式地降低匯率以求自保,唯有中國堅持不動,維持亞洲地區的穩定,同時力挺香港頂住了國際游資的打擊,當時中國獲得國際社會廣泛的信任和稱贊。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1997-1998年的金融危機,直接導致中俄兩國轉向告別華盛頓共識,在繼續改革開放的同時,逐步走向加強自主發展與創新。事實上,中國原本打算加快開放匯率制度,但這場危機之后,逐漸轉向穩健。俄羅斯也開始轉向由政府主導經濟。
接下來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07年夏,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過度投資金融衍生品的公司紛紛倒閉,全球爆發嚴重信貸緊縮;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美林公司被收購,標志著危機全面爆發。隨著虛擬經濟的災難向實體經濟擴散,各地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劇增。
彼時出現的一個關鍵性變化是,當時各國領導人奧巴馬總統、薩科齊總統、胡錦濤總書記等先后進行電話磋商,決定在原來的G7集團之外再建立G20集團,在新興國家跟發達工業國家之間的建立國際協調機制,這是一個關鍵性舉措。
但是,今天在災難面前,國際協商領導機制失去了效力。3月底,聯合國秘書長曾要求G20領導發表共同抗疫聲明,中國的要求是寫入發揮WHO作用,但美國堅決不同意這一條款,最終這份聯合聲明流產。
總之,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之后,通常經由國際國內的關鍵性體制機制改革,重組國際力量格局,調整世界秩序。雖然跟戰爭形成的結果不一樣,但危機之后世界秩序的變化,同樣相當深刻。
第三種危機,我稱之為“反體制力量”所引發的危機。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曾出現于東西方的反體制力量形式不同、目標不一,其中有社會抗議運動、極端主義,恐怖主義活動等等,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反對國際國內的現行體制。
先談談1968年學生運動,這是一場遍及歐美各大學校園的轟轟烈烈自發形成的反體制運動。在國內,反對壟斷資本主義對社會生活的全面控制,在國際,反對美國發動越戰,反對蘇聯侵占捷克斯洛伐克,最終還真的帶來國際緩和局面。1968年運動鮮明地指出,歐美國家機器及其意識形態衰落,直接挑戰西方自由主義價值的合理性。學生青年們當時說得很明白,我們大學里面學的那些理論,貌似價值中立,貌似科學,但實際上都被用來維護工業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所以運動口號是終結資本主義意識形態。
1968年運動還體現了從現代向后現代的轉換,也就是西方工業社會開始走向對現存結構進行各方面解構的后工業、后現代社會,這個變化非常之大。運動還導致歐洲共產主義從此衰落,為1970年代末以來,西方保守主義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總結這些思想歷史的,已經不是年輕人,而是在西方占主導地位的思想理論家。雖然1968年運動沒有、也不可能推翻西方制度,但按照左翼人士沃勒斯坦的觀點,這甚至是比1989年至1991年的蘇聯解體、冷戰終結更重大的歷史轉折,因為,它體現了思想層面的深刻變化。
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圖自法新社
再往后推幾十年,到本世紀初的911事件,這是二戰以來美國本土首次受到外敵襲擊,當時,也被稱為改變世界的歷史性事變。的確,以“911”為契機,美國新保守主義崛起。新保守主義認為,首先要先發制人,維護美國安全利益;其次,強行推廣西方式民主體制,以此為基礎的國際戰略大行其事。最近,曾任奧巴馬總統顧問的羅·本茨有一個反思,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911”讓美國犯了一個錯誤,手伸得太長,從而加速了超級大國的衰落。
不過,“911”還有另一面,因為“911”是美國受到恐怖主義襲擊,所以還一度出現中、美、俄和其他國家聯合反恐的短暫合作。我記得,“911”那天,正好從莫斯科出差回國,當天,送我去機場的是一位莫斯科國營大化工企業退休的總工程師、知識分子,我問他怎么看待剛剛發生的這件事。他一邊開車一邊毫不猶豫地說,非常明白,這是反人類的恐怖主義罪行!當天,大批莫斯科市民手捧著鮮花,自發到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吊唁。在各國官方尚未公布自己的正式立場之前,莫斯科平民老百姓的表現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給后人也留下了一個啟示:危機之下人類的感情是相通的,大國依然可以緊密合作。
世紀之交以來,遍及各地的社會抗議運動接連不斷,一方面2000年以來西雅圖反全球化示威、“占領華爾街”、“黃馬甲運動”等等,西方各國反體制抗議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在新興國家中,自科索沃危機推翻米洛舍維奇政權之后,趁著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內嚴重腐敗、貧富差距以及官僚主義等問題,西方推動所謂“顏色革命”,連續組織街頭抗議,接連引發政權更替,一度甚囂塵上。
近年來,西方出版界出版了一些關于顏色革命的研究著作,披露西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運用各種秘密或公開手段,比如組織街頭暴動、傳播網絡謠言、制作標語口號、卡通片甚至如何印制帶有標記的T恤,建立所謂“革命學院”,專門培訓灌輸反對派骨干在新興國家策動顏色革命,令人觸目驚心。
總之,反體制力量不同于戰爭與革命,也不同于金融經濟危機,而是以超越國界、以非常規性的、以意識形態批判或現代信息傳播方式,自下而上,動員民眾走向社會抗議,或以暴力恐怖方式挑戰現行體制,影響世界事務。
- 原標題:馮紹雷:危機與世界秩序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2020年全球黃金需求下降14%,創11年來新低
2021-01-29 07:58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中美選擇合作,一切皆有可能
2021-01-29 07:41 中美關系 -
機構大戶反攻美三大股指收漲1%,散戶抱團股暴跌
2021-01-29 07:27 股市 -
摩洛哥收到首批中國疫苗
2021-01-29 07:26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美國新增確診15.5萬例、死亡4112例
2021-01-29 07:13 美國一夢 -
“史上最差國務卿”找到了新工作
2021-01-28 23:07 美國政治 -
她又開懟了
2021-01-28 22:57 -
全球累計確診超1億例
2021-01-28 22:46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美國公布2020年GDP數據,1946年以來最差
2021-01-28 22:43 美國經濟 -
背著中國,他:China China China…
2021-01-28 22:09 中美關系 -
臉書CEO罕見“炮轟”蘋果
2021-01-28 21:27 大公司 -
印度外長:中印平行崛起,人類史上絕無僅有
2021-01-28 21:10 印度驚奇 -
澳方希望取消對其煤炭進口禁令,商務部回應
2021-01-28 20:04 -
“美國處理臺灣問題手法很危險”
2021-01-28 19:15 臺灣 -
英首相欲訪蘇格蘭 地方官:大可不必
2021-01-28 18:51 歐洲亂局 -
事關疫情、移民…拜登這一重要提名受阻
2021-01-28 18:37 美國政治 -
他新官上任,果然被問到中國
2021-01-28 18:26 中美關系 -
“勤王”召集人,被挖出曾是FBI臥底
2021-01-28 18:18 美國政治 -
最近,3萬多共和黨籍選民“退黨”...
2021-01-28 18:17 美國政治 -
“中國沒有種族滅絕x3,句號”
2021-01-28 17:11
相關推薦 -
“踏上國土這一刻,我們安全了! 評論 0伊朗對以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90%擊中目標” 評論 614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評論 202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評論 143歐盟想“邊打邊談”? 評論 158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