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紹雷:普京與反對派——不是你想的那樣
最后更新: 2020-07-04 14:33:10在2014年這一年中,當烏克蘭沖突面臨著“漩渦—激流式”的地緣政治情狀之時,俄羅斯國內政治卻相反呈現出罕見的團結一致。克里米亞的回歸、西方的制裁、甚至包括2014年年底之前油價下跌、盧布匯率動蕩之后的經濟危機,這一連串的折騰,都沒有能夠改變局面。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俄羅斯人相信強人鐵腕的魔力。80%以上的國內民意對普京的持續支持,成為當今世界的轉型國家政治歷史上前所未見的一個奇跡。
但是,2月28日俄羅斯反對派領袖涅姆佐夫的突然遇刺身亡,似乎是俄羅斯國內政治生活中一顆定時炸彈的驟然爆炸,激起了各方的強烈反響,不光是海外媒體上一片激烈的抨擊,而俄羅斯國內輿論也重現了對于內部政治的尖銳批評。一時間形勢猶如黑云壓城。人們普遍擔心,俄羅斯是否重新將回到國內政治的動蕩年代。
涅姆佐夫事件的突發提供了一個觀察俄羅斯反對派走向的絕佳機會:第一,涅姆佐夫之死并未能推動五花八門的反對派之間迅速抱團;第二,這一事件并沒有改變俄羅斯國內政治生態的基本局面,也沒有能形成真正對政府形成殺傷力的大規模抗議活動;第三,在現政權和反對派之間兩廂抗爭的同時,卻還有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關聯的另一面。這可能與一般人們想象的不太一樣。
“3年前,我們是一個反對派。現在,我們不過是異議人士。”涅姆佐夫一周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說
一、值得關注的俄羅斯政府的危機處理
3月3日,在薩哈羅夫斯基中心舉行的涅姆佐夫葬禮,成為各方高度關注的事態發展的一個關節點。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連續幾天來各路反對派領軍人物連續發表了大量批評言論,盡管各方人士自發云集事發地點,也舉行了上萬人的游行集會,在悼念這位慘遭不幸的政治家的同時,猛烈抨擊時政。包括葉利欽總統夫人和女兒也出現于葬禮之上,當時,整個悼唁場景的氣氛凝重悲壯。但是,在此敏感時刻,悼唁儀式依然有條不紊。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不光普京總統本人通過一連串迅速舉動、諸如迅速成立專門調查委員會、致電死者母親、以及公開發言表明立場。而且一批高位階的俄羅斯官方代表也出席了葬禮,對逝者表達了誠摯的哀悼。梅德韋杰夫總理的新聞秘書娜塔莉亞·基莫考娃宣布:政府副總理謝爾蓋·普利霍濟科代表俄羅斯聯邦政府參加悼唁。在目前俄羅斯的政府與反對派之間關系比較冷淡的背景下,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政治規格。
事實上,在事發以后,俄羅斯主管經濟的副總理德沃爾克維奇、農業部長費奧德洛夫、總理新聞秘書基莫考娃、政府辦公廳負責人福爾考夫等先后都曾前往悼唁,向涅姆佐夫遺體告別。2月28日遇刺之后,作為總理,梅德韋杰夫還曾經專門向涅姆佐夫的家人和親屬表達了正式的深切慰問。官方立場明確表達了對這位暴行受害者和90年代俄羅斯政治人物的合情合理的評價和應有的尊重,這樣的做法顯然被輿論所接受。
普京新聞發言人佩斯高夫在2月28日事發后第一時間,迅速而鮮明地表示了政府立場,認為這一事件乃是“買兇殺人”,“意在當前國內仇恨情緒提升的敏感氣氛下借機進行挑撥”。涅姆佐夫遇刺后,當時的國際國內輿論曾一片紛亂,對暴行背景和真相充滿了疑慮和各種猜測。在這樣情況之下,官方立場干脆利落的表達,至少對于當時局勢的可能失控,起到了阻遏作用。
自由派評論家伊戈爾·普寧在3月1日撰文評論道:“這場謀殺,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都是用來對克里姆林宮施加壓力。而普京在第一時間所做的表態,以及他的周圍人及時發表的對于涅的合情合理的評價,都非常有助于降低目前在俄羅斯已經達到相當高程度的仇恨心態。如果整個氣氛有所改變,并不排斥,俄羅斯能夠因此而使得政治體系出現一些改變。”
雖然,涅姆佐夫遇刺真相可能未必會在短時間內被查明和立即被披露,但是,當西方主流輿論和反對派統統都把矛頭聚焦于普京政權,特別是當人們關注著反對派能否把涅姆佐夫之死,轉變成為一場大規模抗議運動的時刻,俄羅斯官方“一軟一硬”這兩手干脆利落的危機處理,對于弛緩事態的激化起到了實際的作用。
二、涅姆佐夫之死為何受到重視
涅姆佐夫是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政治生活中的一位重要人物。90年代早期,出身于物理學專業的涅姆佐夫因在下諾夫哥羅德城的改革實績,受到了葉利欽的青睞,他是當時和蓋達爾、丘拜斯等人齊名的政治新星。90年代的葉利欽曾經專注于從年輕人當中選拔高級官員。1997年之后,涅姆佐夫一度擔任第一副總理,并被認為是葉利欽總統人選的繼承者。
2月27日深夜在莫斯科,涅姆佐夫身中4槍遇害死亡。總統普京對兇案表示譴責,指責是“買兇殺人”
90年代末年,俄羅斯政治形勢峰回路轉,總理或代總理人選先后有7位之多。經過仔細反復考量,葉利欽最終是在擔任總理、并具有中左傾向的普利馬科夫,以及曾一路受到自由派賞識擢拔的黑馬普京之間做出了抉擇。普京實際上是通過俄羅斯式的“禪讓”,擔當了總統大位。而在此同時涅姆佐夫的政治生涯則急轉直下,新世紀以后,涅姆佐夫成為自由主義反對派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直至2014年11月,涅姆佐夫還在反對派會議上號召反對派加強團結,以迎接2016年的議會選舉,以及2018年的總統大選。
盡管生前生后,人們對于涅姆佐夫的評價并不完全一致,但是,總體上說,涅姆佐夫都被認為是反對派中唯一能夠把五花八門的各路反對派,“包括共產黨人和民族主義者,都合攏到一面旗幟之下的職業政治家”;有不少專家提出,涅姆佐夫是“唯一一位能夠在政府和反對派之間起到中介作用的橋梁”;并且認為涅姆佐夫的“克里斯馬型的個性”對于各路民眾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有些評論家認為:在莫斯科反貪污運動中嶄露頭角的反對派人士、曾經參選莫斯科市市長、現在是俄羅斯進步黨領導人的阿里克謝·納瓦爾內可以成為替代性的人物,認為他還是能夠站在反對派的各派分歧意見之上,團結反對派內部各種力量。但是,更多的人認為,納瓦爾內一向反對來自中亞各地移民來到俄羅斯,他的這種民族主義立場在諸如涅姆佐夫、卡西亞諾夫、雷日科夫等老一輩自由主義者當中,很少能夠獲得贊同。
而高等經濟大學教授彼得羅夫認為:在涅姆佐夫之后,也許前總理卡西亞諾夫,以及前副總理庫德林可以成為這樣的替代性人物。但是,他又認為,這些人物并不具備涅姆佐夫那樣的克里斯馬型的個人魅力,而且,他們都比較回避尖銳問題,也不像涅那樣,善于同左派和民族主義者打交道。
于是,涅姆佐夫的離去無論如何而言,不光是俄羅斯反對派的一個損失,而且,對于俄羅斯國內政治的未來而言,也是一個不可彌補的遺憾。
頗為意味深長的是,涅姆佐夫遇刺之后,與大量國際輿論把攻擊矛頭聚焦于俄羅斯現政權的做法不太一樣,也和國際媒體充斥著冷戰式意識形態偏頗的語調大相徑庭,俄羅斯的國內輿論在批評政治現狀的同時,卻有不少議論專注于分析反對派和現政權之間的相互關系。這究竟反映出俄羅斯當前國內政治中的何種特性呢?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關文平 
-
特魯多再遭調查
2020-07-04 09:49 -
加拿大皇家騎警就華人女生遭暴打公開道歉
2020-07-04 08:22 -
加拿大中止加港引渡條約,中方回應
2020-07-04 07:27 香港 -
加拿大隨美國起舞:暫停與香港引渡協議
2020-07-04 00:13 香港 -
巴基斯坦外長確診
2020-07-03 23:24 新冠疫情與世界大變局 -
張曉明這句懟美國的話,竟被美媒翻成…
2020-07-03 22:51 香港 -
日本要重新考慮中國領導人訪日計劃?外交部回應
2020-07-03 20:52 中日關系 -
印度被迫害妄想癥發作:中國電力產品能遠程癱瘓我們電網
2020-07-03 20:44 龍象之間 -
趙立堅:這是自取其辱
2020-07-03 20:06 -
70余國表態支持香港國安法
2020-07-03 17:51 香港 -
比利時媒體給中國留學生扣“間諜”帽子,中使館駁斥
2020-07-03 17:15 留學潮 -
“中歐都控制住了,我們也…”“不,是病毒控制我們”
2020-07-03 15:3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狂刷存在感,莫迪突訪中印邊境
2020-07-03 15:09 -
遭施壓“給香港人提供庇護”,默克爾這么回
2020-07-03 11:43 -
巴西專家組:去年11月下水道中已存在新冠病毒
2020-07-03 06:29 金磚國家 -
反駁西方政客涉港言論,華春瑩火力再開
2020-07-02 22:37 中國外交 -
北京這么應對疫情,CNN大寫的服
2020-07-02 22:2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印度對中國“耍陰招”,國際貨運公司犯難
2020-07-02 21:17 龍象之間 -
“歐盟涉港強硬聲音,來自‘無實權人士’”
2020-07-02 20:25 香港
相關推薦 -
“踏上國土這一刻,我們安全了!” 評論 16伊朗對以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90%擊中目標” 評論 758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評論 215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評論 144歐盟想“邊打邊談”? 評論 160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