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寧訪談錄:中共的“核心”是怎么來的
關鍵字: 十八屆六中全會核心政治核心領導核心民主集中制【十八屆六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正式確立,引發了中外各界的關注和討論。新“核心”的確立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觀察者網就這個問題采訪了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由他深入解讀“核心”的意義。】
觀察者網:十八屆六中全會上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引起了中外媒體的廣泛關注?!昂诵摹边@一的提法核心含義是什么?有怎樣的歷史沿革?能否請您就這個問題從您專業的角度為我們做做解讀?
房寧:核心這個概念,準確地說,應當說是政治核心或領導核心,即實行民主集中制的政黨組織的一種特有的制度安排。核心這個概念是民主集中制的一部分。從學術意義上討論現在所說的“核心”這個概念,必須從列寧、從布爾什維克黨以及第三國際說起。
在中國傳統觀念里,一個國家、一個政權的合法性,要有清楚的道統、法統、血統三個方面的繼承性、正當性,這樣才能賓服海內。從道統上講,中國共產黨傳承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現在常講不忘“初心”,共產黨的“初心”就是馬克思主義,就是以實現勞動階級、人民大眾解放為宗旨;從法統上講,中國共產黨靠組織發動人民革命奪取了政權,開創一代正朔,正合中國古來政治合法性本意——天命無常,有德者居之。從血統上講,中國共產黨直接源自共產國際。列寧繼馬克思、恩格斯創設的第一國際、第二國際之后,創設了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轉化為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實踐。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即為共產國際的中國支部,是按共產國際的政治綱綱領和組織原則建立起來的。
列寧創立的第三國際與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相比最顯著的區別在建黨的組織原則和組織方式方面。1848年,年輕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合寫了《共產黨宣言》,是當時“國際共產主義者同盟”這個組織的宣言。馬克思、恩格斯從此開始了自己早期的政治論述和政治實踐。在他們思想的影響和指引下,也在他們的參與和指導下,歐洲的工人運動逐步走向國際聯合,先后建立了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的組織原則都是民主制。
觀察者網:什么是民主制?它與民主集中制有何區別?
房寧:民主制是第一國際、第二國際這類,以宣傳和組織工人運動為主要目標和功能的政黨的組織原則。在歷史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是來自19世紀歐洲工人運動和進步思想的一種社會運動,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仰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社會活動家組成的,是一種信仰者的聯盟。所以,在內部組織上以意識形態和思想觀點為紐帶構成組織基礎。
黨的決定和行動從來都要取得思想認識上的基本一致,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都要實行充分的討論以至辯論,全體或絕大多數達成一致才能形成黨的統一行動。這種方式即為“民主制”。但在當時的形勢之下,一個處于弱勢或非法狀態的工人組織很難就黨的方針、政策達成一致的意見。這些政黨內部往往有眾多派別,每遇重大問題則成為內部分歧、分派的契機。
第一國際是歐洲多國工人階級的一個聯合組織,十分松散。第二國際是由歐洲多國以民族國家為范圍建立的社會主義工人黨、共產主義組織、共產黨組織成的聯合國際組織,如德國社會民主黨。第二國際因為是由一個個民族國家范圍內的黨組成,各政黨的組織緊密程度強于第一國際,但仍然是一個信仰者的聯盟。這樣的聯盟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組織紀律約束,難以形成黨的統一行動。第一國際、第二國際與第三國際相比更像是宣傳性的社會組織。
觀察者網:第三國際是什么樣的政治組織?
房寧:第三國際來源于列寧領導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18世紀末俄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普列漢諾夫創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是第二國際的成員。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發生重大分裂,形成了布爾什維克(多數派)和孟什維克(少數派)兩大派別。列寧是布爾什維克的領袖。1905年俄國發生影響重大而深遠的革命,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工人抵制國家立法機關“杜馬”選舉,自行選舉工人政權“蘇維?!保瑢嵭猩鐣灾?。這場革命為沙皇政權所鎮壓。列寧從革命失敗中深刻地感受到沒有嚴格紀律和統一行動的政黨必然是軟弱無力的,根本無法承擔發動和領導旨在奪取政權的政治斗爭。
1905年9月,列寧在《德國社會民主工黨耶拿代表大會》一文中提出:“實行徹底的集中制和堅決擴大黨組織內的民主”,這是最早見諸文字的、有關“民主集中制”這一共產黨組織內部權力結構組成原則的表述。1906年3月,列寧在《提交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統一代表大會的策略綱領》中進一步明確指出:“黨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是現在一致公認的原則”。此后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四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規定:“黨的一切組織是按民主集中制建立起來的”。
由于民主集中制的實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的戰斗力大大增強,終于在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奪取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后,為了在更大范圍內推進共產主義革命,列寧及俄國共產黨發起組織了共產國際。共產國際各個加盟共產黨都是按俄共式的民主集中制建立起來的。
第三國際紀念塔
觀察者網:請再具體地講講民主集中制以及與“核心”的關系。
房寧:談到民主集中制其實并不復雜,但學術的確常常說不清楚民主集中制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制度安排。一些人簡單地把它解釋為共產黨設立黨內制度、處理黨內關系的一種原則,甚至還有人從字面上把民主集中制理解成了一種觀念性的東西。民主集中制是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以及第三國際共產黨的黨內基本制度,或者更加學術化一些說,民主集中制是共產黨的權力結構,即黨的權力構成和運行體制機制。
具體來說,民主集中制可以從民主與集中兩個方面來解釋。民主,比較簡單,就是黨內重大事務包括:政策與策略、人事安排和危機處置等等,要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通過少數服從多數的表決形成黨的決定。
集中制是俄共和共產國際政黨的主要特點,是列寧的貢獻,實際上講列寧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列寧創建的以民主集中制建立起來的革命政黨。
列寧在建立布爾什維克黨的過程中改變了第二國際政黨那種允許一切支持者入黨的做法,布爾什維克的黨章規定,“凡承認黨綱,在物質上支持黨,并親自參加黨的一個組織的人,才可以作為黨員”。這樣就限制了一般贊同和擁護者加入黨組織,而是要求行動者和服從者方能加入黨組織,即后來講的建立以少數職業革命家為骨干、集權化的組織模式。概括起來說,集中制的第一個制度安排是一旦黨組織形成了統一的決定,所有黨組織和每個黨員都要無條件服從并努力付諸實施。這就改變了第二國際黨各行其是的狀態,以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約束全黨和所有黨員。
集中制第二個方面的制度安排就與現在講的“核心“相關了。在民主集中制下,一旦達成黨的決定,全黨都要遵照執行。但問題是如果黨不能就重大問題作出決定,特別是黨中央、黨的高層不能就重大問題達成共識,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辦?這就涉及到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制”,也就是第二個制度安排,即現在所說的“核心”。
就是說,在黨的最高決策層不能夠就重大問題做出統一決定的情況下,由黨內被授權的一個總負責人做出最終決定并成為全黨意志。這種權力結構和決策模式是在列寧時代形成的,它最終也構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完整制度形式。
在領導俄國工人運動、發動十月革命奪取政權以及十月革命后建設和鞏固政權,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俄國共產黨內逐漸形成了以列寧為核心的俄共中央領導集體。當年,包括列寧在內,俄共政治局一般有6至7名委員,他們是黨的最高決策層。在極其復雜艱難的革命斗爭條件下,俄共黨內包括最高領導的意見經常不一致,甚至形不成明確的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就由列寧在盡量說服不同意見者的前提下,由他做出最終決定。也就是說列寧是事實上的黨的最終決策者。十月革命某種程度上就是這種“核心”體制發揮作用的產物。
1917年初開始,俄國出現了可能導致俄共通過發動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形勢。但是當時俄共黨內特別是最高層在是否發動武裝起義的問題上意見嚴重分歧,最高決策層俄共政治局內部兩個長期跟隨列寧的老布爾什維克——季諾維耶夫和加米涅夫堅決反對發動武裝起義,黨內高層甚至有人建議列寧去臨時政府自首以保存俄共實力。在這種混亂情況下,列寧斷然做出發動武裝起義的決定,并最終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
經過歷史的考驗,民主集中制這樣一個體制保留了下來。十月革命后不到7年,列寧就去世了。在這個期間,他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并進一步確立了自己的領袖和核心地位。在列寧去世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其中包括黨內斗爭,這一制度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承,形成了以斯大林為核心的蘇聯共產黨領導集團。這就是民主集中制以及“核心”這一制度安排的歷史由來。
觀察者網:請您分析評價一下民主集中制這種體制的制度特性與功能。
房寧:很明顯,民主集中制是一種能夠產生高效率政治行動的權力結構。與第二國際的民主制相比,首先,實行民主集中制的政黨具有很強的組織行動能力。一個政黨或政治組織尤其是在復雜情況下形成全體一致的認識和決定,那絕對是小概率事件。事實上,第二國際的黨政治行動能力很差,每臨重大事變、每遇挑戰與風險,黨不分裂就算不錯了。
而實行民主集中制的黨多數情況下都是可能形成統一意志,進行統一行動的。其次,“核心”體制進一步提高了決策效率,降低內部成本,減少失能風險。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黨的高層形不成一致,甚至無法提高少數服從多數形成決策。在這種情況下由“核心”做出最終決定以保證在重大問題上,在重大關頭黨依然能夠保持統一行動能力。這也就是鄧小平在1989年政治風波以后說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有了核心就會堅強有力的道理。
觀察者網:那么中國共產黨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順理成章繼承了“民主集中制”,也繼承了作為民主集中制重要表現的政治核心、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它的民主集中制以及“核心”建立的情況又是怎樣的?
房寧:中國共產黨是在共產國際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思想基礎上,在共產國際支持下成立的。按毛主席的說法,“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敝袊伯a黨成立之初,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其組織原則自然是按照共產國際、按照俄共的模式建立起來的。但是在實行“民主集中制”這個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是有一個過程的。
剛開始雖然形式上相符,但由于革命斗爭經驗不足,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上層并不穩定。一開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是陳獨秀,但他犯了很大的錯誤,幾乎斷送年輕的共產黨。在1927年大革命中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受到了重大挫折。在極其危難的困境中,中國共產黨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在這期間,依舊坎坷不斷,領導核心也不穩定。當時共產黨實際上有兩個中心,一個是在上海,即受到共產國際指揮的中共中央;另外一個是以江西、福建為主的中央紅軍及中央根據地,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蘇維埃政權。這實際上的兩個中心,自然也就沒有形成所謂的“領導核心”。加之上海中央的左傾路線失敗,不得已跑到了中央蘇區。中央到蘇區后又造成蘇區混亂,最后在第五次反圍剿遭受失敗,不得不走上了長征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的命運在長征路上再次發生轉折,也就是遵義會議的召開。遵義會議重新調整了黨的組織原則,糾正了共產國際的錯誤路線,共產國際代表李德被解除了相應職務,他在中國共產黨內的重要代表博古,也被解除了重要職務。并且,在這一會議上,中共重新形成了一個領導集體。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有記載的“核心”表述也是在這次會議上?,F在根據陳云傳達遵義會議決定記錄,遵義會議調整了中共中央的最高決策層,決定“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周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边@是我們黨有關“核心”機制的最早文字記載。
也就是說,在當時最高的領導人當中,如果再達不成一致,那么就要由一個人來做決定。在這次會議上,未來成為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領袖的毛澤東也進入了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層。后來在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鍛煉和考驗中,毛澤東不斷進步提升。與此同時,他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黨內同志和革命軍隊的認可和擁戴。應當說到黨的“七大”前,毛澤東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長期穩定領導全黨全軍的無可爭議的領袖和政治核心。
鄧小平在領導中國共產黨和全中國人民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江澤民同志在繼往開來加速推進改革開放,加速推進中國工業化、現代化的新階段成為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F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習近平同志為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新核心,這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最終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后關鍵時期做出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決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原標題:房寧訪談錄:政治核心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表現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周順子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66“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5“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07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