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額爾瑾:清末一場鼠疫,讓東北人民付出沉重代價
最后更新: 2019-11-16 11:29:55導讀11月12日,北京市朝陽區網站發布公告,稱當天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疫情的控制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作為需要嚴格控制的甲類傳染病,鼠疫的傳播與控制往往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相關聯。一百多年前我國東北地區突遭鼠疫肆虐,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是如何在日俄包夾的縫隙中,完成這場自救運動的?【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額爾瑾】
宣統二年(1910年),中國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鼠疫,先后波及了69個縣市,死亡人數達六萬多人。疫情僅發生一個多月,吉林、黑龍江就有近二萬人死亡。并且繼續擴散,如江河一瀉千里,不可遏阻,放眼望去,尸橫遍野,景象慘不忍睹。
1910年夏,俄國境內西伯利亞由于旱獺傳染發生鼠疫,中國男子張萬壽恰值此時到鼠疫源地招募華工,10月初數名華工突然死亡,俄方驅逐染疫中國華工,使鼠疫由俄國傳入中國境內。
據《東三省疫事報告》記載, “俄人知該病之可恐,遂將該棚華工一律逐出。滿洲里與達烏里亞間傳染之媒介,實即被逐之華工,遂釀成此三省最慘最烈之疫癥!”兩名被逐華工來到滿洲里市,1910年10月25~26日,出現疫狀,相繼死亡?
之后疫情如江河決堤般蔓延開來,不僅橫掃東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東等地。患病較重者,往往全家斃命,參與防治的員役兵警也相繼死亡,一時間從城市到鄉村都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
東北鼠疫不僅造成了當地居民的大量死亡,而且還帶來了生存壓力及經濟生活的全面恐慌,特別由于交通斷絕而影響了城鎮人民的正常生活。鼠疫出現后,清政府下令各處嚴防。
1911年1月,清政府召集北京所有醫生在協和醫學堂召開抗擊鼠疫大會,商討相關事宜,并指定協和醫學堂為鼠疫防治中心。
運尸隊在搬運鼠疫死亡者的尸體(1911年)
為了控制和消滅這次鼠疫,東北三省治疫事務民政司詳訂章程,分飭各省內外所屬州縣迅速成立防疫會,負責本地區防疫救治等事務。各省官府成立了以醫官為首的衛生警察,負責監督清掃城市衛生和捕鼠;他們身穿特制的防疫服,深入到街巷,挨戶訪問,把病人搬進臨時設立的隔離室,對染疫者或有嫌疑的人采取了有效的隔離、消毒等防疫措施,對病人住處采取嚴格的隔離消毒措施。
早在1910年夏末,沙俄西伯利亞地區的斯列堅克斯與遠東地區的尼克拉耶夫斯克就已經表現出了鼠疫流行的趨勢。
這年10月12日,俄方證實了滿洲里的首個鼠疫感染病例,至一個月后又發現了158例患者與72具死者的遺體。為了進一步控制病疫的蔓延,沙俄方面在該地實行了隔離制度,有大約3000人被轉移至鐵路線上的車廂內進行隔離觀察。此舉收到了極佳的效果,至11月28日已基本遏制了鼠疫在當地的流行趨勢。
盡管如此,但沙俄政府驅趕大批華工出境的做法,還有日本方面的種種推阻之舉,最終導致了鼠疫病菌攜帶者大量流動,疫情迅速在中東鐵路、南滿鐵路沿線散播的嚴重后果。
一時間,長春廳、奉天、大連、天津、北京、濟南等鐵路、陸路、海路交匯之地均遭受到了鼠疫病菌的侵襲。此時數千公里的民眾命懸于一線,如何控止疫情成為了考量此刻已風雨飄搖的清政府的一道“生死命題”。
危急之際,曾在哈爾濱擔任吉林濱江道臺與吉林鐵路交涉局總辦、時為外務部右丞相的施肇基,上書指陳防控疫疾的重要性,力薦三十一歲的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伍連德擔負防控鼠疫的重任。
伍連德,字星聯,祖籍中國廣東臺山,出生于馬來西亞檳榔嶼。1896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維多利亞女皇獎學金,成為繼林文慶之后第二位獲女皇獎學金的華人,旋赴劍橋大學學習,是首位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
1905年,伍連德與“纖細、柔弱,異常美麗且有著文學天才的”黃淑瓊結婚,與林文慶、吳蔚然成為連襟。黃淑瓊是中國首位在西方出版英文書籍的中國女士,她倡導和支持伍連德回中國建功立業,1907年,伍連德應清政府特別聘請,出任天津陸軍醫學堂副校長職。
青年時期的伍連德
施肇基的建議很快得到了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那桐等人的有力支持,并終為清政府所采納批準。1910年12月23日,經過休整后的伍連德同助手陸軍軍醫學堂學員林家瑞踏上了去往東北的火車,并于翌日下午抵達了哈爾濱。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武守哲 
-
日本二戰航母“赤城”“加賀”號殘骸被確認
2019-10-22 10:27 -
4K修復版《開國大典》10月18日全國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國電影 -
反擊“中國人種西來說”,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關于這支軍隊的史料甚少,但英雄與犧牲的故事動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陽首次公布“日軍制造平頂山慘案”歷史檔案
2019-09-19 07:42 國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開放預約參觀,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這位“老地下黨”,94歲才恢復黨員身份
2019-07-01 22:01 -
扒一扒炎黃傳說背后的上古史實
2019-06-12 10:50 考古 -
余則成已經犧牲!
2019-06-11 22:49 -
升溫10度曾滅絕95%的物種,我們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這個動作羨煞網友
2019-06-03 13:46 暖心聞 -
《切爾諾貝利》熱播,中國女生走進了真實的輻射無人區…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駭人視頻,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戰爭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蕩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軍露宿街頭”照片拍攝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種,那何不一起談談歐羅巴人種和日耳曼人種?
2019-05-08 08:23 70年對話5000年 -
青春的顏色,叫奮斗!
2019-05-03 11:54 新時代之聲 -
西藏考古大發現:發現青藏高原首個史前人類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賓發現新的古人類物種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華日軍細菌戰又添新罪證!
2019-03-25 19:19
相關推薦 -
特魯多辭職后,加拿大政局下一步怎么走? 評論 88誰還在力挺尹錫悅?揮舞星條旗的韓版MAGA 評論 1582025年經濟目標不應低于5% 評論 103“特魯多最快今天辭職,明白已無路可走” 評論 253澤連斯基對特朗普“充滿信心” 評論 130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