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就一個人 怎么辦?——面對暴行現場的道德思考
關鍵字: 招遠麥當勞血案全能神邪教倫理學個人道德選擇道德觀念困境個人主義道德消極自由道德觀念思考【招遠麥當勞發生的血案牽動了國人的神經,哲學家們也為之“驚慌”。馬克思曾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盡管哲學家無力改變每一個人面對慘劇的選擇,但不妨聽聽他們的思考。】
2014年5月28日晚,招遠市的一家麥當勞餐廳,頃刻間變成了血腥的“刑場”。一位吳性女子被六名邪教分子當眾群毆致死。在案發現場的視頻中,我們能清晰地聽到暴徒“永世不得超生”、“誰管誰死”的吼聲,以及被害人撕心裂肺的呼喊……
無論對身處“刑場”的其他市民,還是事后陷于震驚中的我們,“刑場”很容易演變為一個道德“審判場”。在此筆者當然不只為了控訴暴行,我們的控訴在多大程度上能彌補事件所帶來的傷痛?更不是要譴責在場者,以及拍攝視頻的那位市民的“冷漠”,這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大義凜然,根本就是虛偽而甚至有害的。我們應該反思的是,面對類群體性的暴力,我就一個人,我怎么辦?作為一個個體,在暴徒團伙面前,能不能制止悲劇的發生?不得不說,這是我們當今道德觀念中又一個致命的困境。
現代中國人的道德構成,毫不諱言包含著許多來自西方自由主義的——實質就是個人主義道德因素。例如,將“人是理性人而趨利避害”的預設視為其前提;將個人的自由、生命、財產權視為必須要捍衛的底線;社會正義依靠于特定的社會機制(如法律)來維護等等。雖然自由主義的道德觀念中還存在著更高的強調“寬容”(liberty一詞的本意)、“相互理解”、“遵守契約”,以及康德式的“義務論”(“把人當目的,而不是手段”)面向,但其主體還是底線式的思維方式。例如像霍布斯所言,人們為了保全生命而寧愿接受“利維坦”(帶有強權色彩的國家機制);像洛克所說,為了保證個人的財產權而必須簽訂“契約”。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們所看重的是那些以個人為出發點而構成的不容侵犯的權利。這就是現代社會觀念以及個人道德觀念的基礎。借助于以賽亞•柏林爵士的概念語匯來表達,就是這種自由主義的核心仍是“消極自由”(“免于某事的自由”)的向度。
之所以要引出這一連串西方思想史上的術語,無非旨在說明,作為個人,面對群體性的暴力我們無能為力。首先是,作為自然人,亦即之前所談論的那個前提:理性的、趨利避害的人。當你面對這六個暴徒對一弱女子拳打腳踢時,即使有再強的正義感,你也很難挺身而出。因為你是一個理性的人,你知道“好漢架不住人多”,在考慮到自己未必有幫手的時候,一個人怎么打得過六個人?魯莽行事,必然弊大于利。況且對于暴力的恐懼是我們自然的反應。勇敢確實不屬于每一個人。于是忍氣吞聲的站在原地,領受著道德譴責似乎就不可避免了。其次,一旦挺身而出,你便將自己置于暴力的焦點之中。如此一來,就是將自己的生命置于風險之下,而生命似乎又是最高的原則。是否能承擔為了他人生命而付出自己生命的后果,這顯然是一個極高的道德境界。對之我們應該敬仰,但不能強求每個人都要做到。第三,在個人主義的道德觀念下,社會的正義問題要由社會性的機制來解決,例如法律以及警察。但回到我們的事件中來,這似乎有構成了另一個困境:我應該做的,似乎就是立刻報警。可問題是短短兩分鐘就足以打死一個活生生的人,警察趕到之時能作的只是抓人,而不是救人。法律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懲罰暴徒,但這仍是一種“補償正義”。對于受害者的家屬的損失,真的能彌補的了嗎?
因此,我們要承認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而不單只是一個個人的道德問題。自由主義(個人主義)道德在群體暴力面前必然會陷入困境之中。這似乎是一個殘酷的判斷,但殘酷并不意味著沒有希望。因為道德觀念不只有個人主義這一條路徑。此路不通,那就另起爐灶。
當個人陷入困境,或許可以在群體那里得到幫助。也就是說,當面對“作為個人的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借助于“作為共同體中的人”來尋找出路。人是社會性的,我們不只有個體(individual)的一面,也有社會性(social)的一面。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就提出了“愛”與“團結”能維系人的群體性向度。當今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霍耐特又將此二者(還包括“法律”)轉化為社會性的承認機制。當我們意識到了自己處在一個群體之中,就會有一種強的力量使每一個人都變得更好。正如被別國侵略時所產生的“愛國主義”,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再回到我們的事件中來,如果作為一個特定的群體能在此時發揮作用,是否多少能削弱一些不幸的程度?一個很不恰當的假設是,如果麥當勞餐廳的全體員工,能在此時扮演這個群體的角色,是否后果不至于如此嚴重?在此我絕無對餐廳員工的責備之意,也不是要為其他目擊者擺脫責任。我想強調的只是如果我們的道德教育(學校的、企業的、社會的)中,能加強群體性一面的構建,那么當突發狀況再起之時,或許就可能有那么一點不同。
(作者:郁迪)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趙岳行
-
“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122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176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161“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168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