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一凡:穩定不是什么都不做,要辯證看待改革和穩定的關系
【導讀】 一年一度的經濟工作會議在12月10日正式落幕。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前副所長丁一凡認為,面對復雜的外部經濟環境,“穩”是第一要務,但是穩定不意味著放棄改革,要辯證看待改革和穩定的關系,讓改革變成穩定的動力。
同時,外媒不斷炒作中國“經濟風險論”無疑是資本的一種博弈,背后有其投資目的,目前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狀況能很明確地衡量出哪個國家的投資更有前景。
【采訪/觀察者網 劉惠】
觀察者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總結了今年的經濟工作,如何看待2021年的宏觀經濟情況?
丁一凡:2021年的經濟其實挺困難的,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長延續了去年向好的勢頭,維持了增長與不斷向好的過程,值得肯定,但具體的項目上也出現了波動。
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勢頭放緩,由于電力、能源供給出現緊張,生產增長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響。今年的外貿出口表現不錯,但也蘊含了一定的風險。外貿強勁是建立在外部經濟低迷,產業鏈、供應鏈斷裂的情況下,也就是說這種表現不會永遠如此。在疫情此起彼伏的狀況下,我們的出口好幾個月都是20%的增長,對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觀察者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消費時,明確指出了增強全民節約意識,這是否與擴大消費的政策導向相矛盾?
丁一凡:這是兩個方面。全民節約意識是指現在的消費有一種鋪張浪費的趨勢,而不是反對正常的消費。在我們雙碳目標的推動下,節約意識是一種可持續消費的導向。
按季度來看,我們的消費也有疲軟的跡象,這也是國家提出共同富裕、倡導可持續消費的原因。要讓中產階級群體不斷擴大,使未來的消費有一個持續的增長點。
觀察者網:“穩”成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突出的關鍵詞,文章中出現28次“穩定”,穩定對中國經濟當下的意義是什么?
丁一凡:穩定的提出說明現在的經濟不是那么穩定,還需要力量來鞏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穩”是首要考慮。
現在有幾個問題,第一是電力緊張,電力供應緊張造成的生產停滯就證明了宏觀經濟不是那么穩定。明年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困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明了對未來世界經濟增長不確定的擔憂和應對。
中國經濟內部存在一定壓力,現在我們提出落實雙減,達到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但在技術層面遭遇了瓶頸,第三季度電力短缺就是因為很多地方為了減排目標拉閘限電,不讓生產不讓排放,但是對經濟的后期影響很大。
怎樣安排電力系統和能源系統的安全過渡,比如電網互通、可再生能源穩定替代過去的火電,這些都是壓力,當然也是投資機會,私營資本一般考慮不到這件事情,所以需要政府去引導。
第二是外部環境。現在全球的經濟壓力在上漲,但是經濟增長及其動力卻沒有那么樂觀,世界經濟能否走出通貨膨脹挺令人擔心的。
國際貨幣組織、世界銀行不斷發出警告,說世界經濟有可能陷入滯脹,在經濟恢復乏力、增長缺乏動力的背景下,通貨膨脹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也沒有什么手段去刺激和改善,這是很大的隱憂,所以中國經濟必須穩定。
從增長數據來看,中國對于國際市場的依賴比較大,出口帶動經濟增長,如果這種出口依賴不能持續的話,明年經濟肯定要受到影響,后續持續不了的時候,如何穩定增長就是我們新一輪經濟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觀察者網:現階段對穩定有了更高的要求,增長的前提是穩定,這是否意味著明年的政府日程上,經濟穩定會比改革更加重要?
丁一凡:穩定和改革需要辯證看待,就像改革開放一樣,它們不是彼此互斥而是相互促進的。
我們把穩定放得特別重的時候,并不是說改革就放棄了。改革是改變現狀,比如說能源轉型當然要改革,如果說維持現狀,我們的目標就完成不了,問題推到最后解決起來可能更困難。
從這個角度上講,需要動態看待穩定這個問題,有時候改革會促進穩定,而不是改革破壞穩定。這個動態平衡就跟騎自行車一樣,如果停下來自行車就會倒,只有不斷往前走,平衡才能達到。
我們并非只要穩定,我們需要改革,而且是穩健的改革,衡量各方面的利弊得失,在有一些動態性的前瞻的基礎上進行改革。
拉閘限電減排之前做得比較粗魯,要考慮到替代能源的投資和發展是不是能跟上減排的進度和節奏。如果投資的新能源供給跟得上減排的節奏,我們大可以關掉一批煤電,能源系統也會是穩定的。機械地執行能源政策只會造成失衡斷電、供給不足,所以能源改革需要前瞻性、系統性的措施。
也就是說,穩定不意味著什么都不做,如果什么都不做,能源替代和轉型也就無法實現,將來就可能遇到更麻煩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的出口。
現在美歐都在搞碳排放稅,雙碳目標可能會影響未來國家的出口,中國出口的商品被歐美加征碳排放稅,加完稅價格太貴,原有的市場份額可能就會失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碳排放稅是減排最有力的工具。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個體制造商可能考慮不到這些問題,但是國家必須考慮,碳排放稅影響出口,勢必會影響中國企業的國外競爭力。
觀察者網:在全球經濟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外媒不斷炒作中國的“經濟風險論”,認為中國房地產泡沫、外資出逃,存在風險外溢,他們的動機是什么?
丁一凡:我覺得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博弈,金融市場上的輿論戰有其一定道理,輿論戰背后是很多利益糾葛。
金融市場的投資也不是那么理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榮》、非理性投資都證明了這一點,知道這個以后,我們就明白外媒的評論不是那么客觀,反而有所目的。
外媒不斷渲染“中國風險論”,背后有其投資目的。曾經在中國金融市場吃過虧的人拼命詆毀中國經濟,編造各種各樣的故事,試圖煽動資本離開中國市場,報復中國一把。索羅斯就曾說,我對打敗中國的興趣,超過關心美國國家利益。
從這些角度上講,說中國壞話既有它的利益,又有它的復仇,我們不用理會這種觀點。
同時,中國要明白這種“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未必能做得到,比如華爾街對中國的態度是極其分裂的,有人想賺錢,非常看好中國市場,也有人不太想客觀地分析市場。
作為宏觀經濟投資,美國的趨勢真的比中國好嗎?美國債務的增長情況、經濟增長的停滯情況,國際投資者能夠很明確地衡量出哪個國家的投資更讓人放心。
我覺得當然在中國投資更讓人放心,但是我們證券市場有一些規定,有很多游資非常想進入中國卻進不來,反映在市場上就是離岸人民幣匯率不斷上漲,這也說明資本市場看好中國市場。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無錫市場監管部門對星巴克全面開展核查處置工作
2021-12-13 22:32 觀網財經-消費 -
8家企業年內發生89起事故,小馬智行退出加州全無人駕駛車輛測試
2021-12-13 21:43 觀網財經-汽車 -
證監會核發中國移動IPO批文
2021-12-13 21:09 觀網財經-金融 -
明月鏡片也面臨技術卡脖子?
2021-12-13 20:40 觀網財經-消費 -
互聯網入冬,騰訊3.51億投向玻尿酸巨頭
2021-12-13 17:45 觀網財經-健康 -
黑龍江農機國補資金超支20多億,誰在“騙補”?
2021-12-13 12:15 聚焦三農 -
“雙十二”當天,雪梨淘寶店鋪被封
2021-12-13 10:31 觀網財經-消費 -
“這是反華俱樂部?”
2021-12-13 09:40 -
2022年提前批專項債額度已下達,最大額度為2.19萬億
2021-12-13 09:36 地方債 -
“牙科市場民營占比很大,若他們不愿加入集采,會減弱議價能力”
2021-12-13 08:48 觀網財經-消費 -
文峰道歉:官微官網整改,10個工作日內對接預付卡備案
2021-12-13 07:52 觀網財經-消費 -
有人2740萬買一塊虛擬土地,“元宇宙”是風口還是虎口?
2021-12-13 07:11 觀網財經-互聯網 -
紫光集團戰略重組落地,阿里為何最后時刻出局?
2021-12-12 22:51 觀網財經-科創 -
CNN:人民幣今年“跑贏”美元
2021-12-12 20:35 中美關系 -
升級制裁中芯國際?美國“內訌”
2021-12-12 11:47 觀網財經-海外 -
商湯被美國列入“軍工復合體企業清單”,如何反擊?
2021-12-11 21:10 觀網財經-科創 -
2022樓市定調,明年適合買房嗎?
2021-12-11 20:04 觀網財經-房產 -
樊綱:解決卡脖子難題,我們要做好哪些工作?
2021-12-11 16:22 觀網財經-科創 -
美國CPI漲幅飆至39年來最高
2021-12-11 15:01 觀網財經-宏觀 -
112個世貿組織成員就投資便利化談判發布聯合聲明
2021-12-11 13:41 觀網財經-海外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