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鴻斌:這個血腥產業,日本何時能停止?
無視海洋生物保護的日本“飲食文化”
共同船舶公司的捕鯨船主要捕殺的是布氏鯨和塞鯨,鯨肉年產量約為1600噸,加上其他公司的捕殺量,全國一共為2000噸,與180萬噸的雞肉消費量根本無法相提并論。而1962年鯨肉產量曾高達20萬噸,這是因為戰后初期日本極為貧困,普通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當然更買不起肉,鯨肉可以極大緩解日本國內的肉類短缺。
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以后,許多日本人開始厭棄鯨肉,由此導致鯨肉消費量直線下降,2022財年(2022年4月-2023年3月)的銷售額僅為31億日元。而新捕鯨船成本就高達75億日元,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回收投資。共同船舶公司目前的“小目標”是先恢復到5000噸,然后再逐步增加捕撈量。
大阪鯨肉餐館視覺中國
大多數日本年輕人都對鯨肉敬而遠之。在他們看來,鯨肉太老,而且有一股異味,只有少數中老年人才對鯨肉具有無法割舍的變態嗜好,還美其名曰為這是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大快朵頤之際,完全將海洋生物保護這一理念置之腦后。
日本水產廳之所以將長須鯨加入捕撈名單,是因為在他們看來該鯨類具有足夠的資源量,方便提升捕鯨效益。一些原先提供鯨肉菜肴的餐廳,因擔心遭到反捕鯨團體的反對而將其從菜單上撤下。
長須鯨最大可長達20米,重達80噸,一年只要確保能捕撈20頭,共同船舶公司就可望有所盈利。但這一純粹出于商業目的的種類增加,極有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引發強烈反對。連日本水產廳一名曾參與IWC十多次談判的資深職員也認為,做出這一決定過于倉促,因為水產廳并未公布將其加入捕撈對象的“調查數據”。
在一些海洋生物學家看來,長須鯨堪稱是海洋生物的象征,目前已被列為具有滅絕之虞的種類。捕殺長須鯨將對海洋生物造成怎樣的災難,目前還無法估計。
日本謊報數據,導致國際誤判鯨群生態
鯨是包含了大約90多種,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動物,分為須鯨和齒鯨兩類。齒鯨就是海洋館里也能看到的虎鯨,還有捕食烏賊的抹香鯨等都是齒鯨類,須鯨則以是以磷蝦和浮游生物為食,有座頭鯨、藍鯨、長須鯨等。
地球經過了漫長的46億年時間才進化出如此神奇的生命,各種機緣巧合才使得人類和這星球上最大的物種在時間長河里相遇共存,這對人類而言是莫大的幸運。
根據目前腦科學研究的成果得知,人類大腦中有一種特殊的紡錘體神經元,它和高層次認知處理有關,包括情緒,管理,判斷,道德,自我認知等。而目前除了人類,只在大猩猩和鯨類的大腦中發現了該神經元。除此以外,多種鯨類還演化出性能超群的聲吶系統,遠勝于人類制造的工具。
可惜,這樣神奇的物種就快滅絕了。鯨的數量很難統計,據國際捕鯨委員會的資料,2006年藍鯨的數量已經不足1萬頭,而受海洋環境的變化和鯨魚少生少育的特征,如今這個數量只會少不會多!
人類最早的捕鯨活動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17世紀,荷蘭人和英格蘭人等開始組成龐大的捕鯨船隊,獲取鯨油鯨脂用于照明和潤滑等用途。18世紀后,捕鯨船裝上了提煉爐,鯨油的生產效率大大提升,每次出海的捕獲量明顯增加。進入19世紀后,蒸汽動力捕鯨船和爆炸式捕鯨叉的使用,讓以往難以捕殺的藍鯨、露脊鯨等大型鯨類也難逃毒手。
1859年,石油的發現和應用逐漸替代了鯨油在工業領域的作用,但對鯨魚的捕殺并未因此而減少。進入20世紀,鯨群數量的大幅減少讓各國的捕鯨業受到影響,人們開始反思是否鯨魚捕獵得太多了。
1931年,相關國家在日內瓦簽署了捕鯨條約,直到1937年才達成基本的框架。1946年在華盛頓召開了國際捕鯨會議,15國簽署了國際捕鯨公約,隨后國際捕鯨委員會成立。1982年7月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了《禁止商業捕鯨公約》,自1986年開始,嚴格禁止商業捕鯨。但該公約有個漏洞,那就是公約第8條規定任何國家可以根據科學目的捕鯨,并應充分利用鯨的身體各部分,這就給日本等國繼續殘忍捕鯨留下可鉆的空子。
日本的加入只是為了拆臺。一方面多次在委員會會議上提出廢除禁止捕鯨,還向其中一些成員國輸送利益進行賄賂以換取支持。另一方面其商業捕鯨行為從未停止,1986年《禁止商業捕鯨公約》生效后,日本繼續以科研的名義大肆捕殺。
紀錄片《海豚灣》截圖
2008年奧斯卡獲獎紀錄片《海豚灣》就描述了日本的殘忍行徑。2014年3月海牙國際法庭判決禁止日本在南極海域捕鯨,并認定日本鯨類研究所從1960年代就系統性地偽造謊報捕鯨資料,導致國際上對鯨的數量評估過高。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煜 
-
以官員:哈馬斯武裝已“幾乎被消滅”,以軍在加沙作戰“基本結束”
2024-08-17 07:23 巴以恩仇錄 -
俄稱在庫爾斯克州打擊烏軍,烏稱戰斗仍在繼續
2024-08-17 07:18 -
“密封艙門出現故障”,萬斯所乘波音737迫降
2024-08-17 07:17 -
中老緬泰同意加大力度聯手打擊網賭電詐等跨境犯罪
2024-08-17 07:00 打擊網絡詐騙 -
聯合國、歐盟、英法猛批以色列
2024-08-16 22:44 巴以恩仇錄 -
越共總書記蘇林訪華,中越鐵路互聯互通將成重頭戲
2024-08-16 22:36 觀察者頭條 -
中老緬泰同意加大力度聯手打擊網賭電詐等跨境犯罪
2024-08-16 21:39 打擊網絡詐騙 -
美警方供應商遭競爭對手起訴:你們攝像機用了中國芯片,得封殺
2024-08-16 20:28 中美關系 -
佩通坦當選泰國新任總理,外交部回應
2024-08-16 20:19 泰國政局 -
王毅:沒有人比緬甸的鄰居更希望緬甸恢復穩定和發展
2024-08-16 19:43 中國外交 -
特朗普:別勸我,我有權對她人身攻擊
2024-08-16 19:42 特朗普 -
中國領導人是否在不久的將來訪俄?外交部回應
2024-08-16 19:28 中俄關系 -
她訪華期間是否勸說中方改變對俄關系立場?外交部回應
2024-08-16 19:23 烏克蘭之殤 -
俄國防部:攔截摧毀12枚襲擊克里米亞大橋的導彈
2024-08-16 19:13 俄羅斯之聲 -
“早在一年前,印度就游說美方別這么干…”
2024-08-16 18:29 -
“去碳化和‘去中國’相矛盾,銅供應鏈離不開中國”
2024-08-16 18:16 -
孟加拉國要從印度引渡哈西娜?
2024-08-16 16:46 -
民進黨當局向美求購E-2D預警機?國防部批:自我安慰
2024-08-16 16:35 臺灣 -
新西蘭總理稱要向傳統盟友靠攏,對華政策生變?
2024-08-16 16:21 -
“都說‘干就完了’,但中美不是一個意思”
2024-08-16 16:02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6“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94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72“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195“美國最底層三分之一已花光所有” 評論 230最新聞 Hot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
“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來:對抗中俄前線,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澤連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
-
美媒圣誕節也沒閑著:看看中美這對比趨勢…
-
他“譽滿天下”,卻曾“謗滿美國”
-
俄專家:“以德服人”,中國是認真的!
-
柯文哲保釋費漲至7000萬新臺幣,須戴電子腳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