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柏峰:“返鄉體”再辟謠,鄉愁經得起多少反轉
關鍵字: 返鄉體返鄉體辟謠上海女返鄉體杜撰農村社會鄉愁返鄉體寫作【與去年返鄉文章獲得眾多擁躉不同,今年“返鄉體”的精彩點卻在文章之外。就在大家還未從“上海女因一頓飯逃離江西農村”造假新聞中回過神來,緊接著新華社又辟謠《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系虛構杜撰,記者春節甚至并未回家。故鄉、親人、鄉愁,這些美好字眼,如今成了另類消費品,寫作者不是以揭露農村問題為己任,而是以比誰的家鄉更慘為噱頭。當然在這些消極情緒中,也并不乏扎根農村、認真調研的“返鄉體”文章,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柏峰看來,“返鄉體”中“負能量”彌漫,和受眾心理、傳播規律以及寫作者知識結構都有關系,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歪曲農村的真實情況。對待“返鄉體”,如同“返鄉體”寫作一樣,都應該秉承客觀中立的態度。本文原發于《大眾日報》,經作者修訂,授權觀察者網發布。】
最近兩年,返鄉筆記頗為流行,已經成為春節前后微信刷屏的主要內容。返鄉筆記在表達鄉愁的同時,揭示了農村的諸多問題,引起社會和輿論的廣泛關注。其中熱度最高的是去年春節期間上海博士生王磊光描寫鄂東農村的《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么》和今年春節前夕湖北媳婦黃燈博士的《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兩篇返鄉筆記有著共同的特點,即揭示農村家庭的困頓現狀,揭露農村社會的種種問題,表達對鄉村未來的迷茫情緒。大量的返鄉筆記都有類似的內容和情緒,只是文筆和表達手法上遜色一些。
這種狀況引發了一些批評。有人認為,返鄉筆記中的唱衰論并沒有真實反映農村現況,農村社會其實一直在進步,返鄉筆記戴著有色眼鏡看農村,沒有看到農村發展的積極面向。甚至有人以“返鄉體”來指稱返鄉筆記的這種消極內容和情緒傾向。媒體則從不同方面切入,尋找“返鄉體”的原因。有人認為,“返鄉體”的作者大多是通過高考走出農村的高學歷者,在城市辛苦打拼而又不能安身立命,故鄉便成為心底寄托,他們實際上對農村十分生疏,卻又將過去的農村當成黃金時代,因此一旦看到現實存在問題時便慨嘆今不如昔。也有人說,說農村過去崇拜知識,其實是崇拜知識所帶來的權力,村里出了知識分子,大家以為他將來會飛黃騰達,于是前呼后擁,如今讀書未必能騰達,騰達的也不止靠讀書,于是博士回鄉也就遭受冷落,從而寫出了“返鄉體”文章。甚至有人將“返鄉體”的淵源追溯到“華中鄉土派”,認為其關注、研究鄉村問題的傳統是始作俑者。
為吸引眼球,大多數“返鄉體”寫作彌漫著“比慘情緒”,充滿“負能量”
上述看法不少似是而非,似有必要予以厘清。目前,返鄉筆記的作者主要有三個群體。一是文學和文化研究者,王磊光博士和黃燈博士都屬于這一群體。上海大學文學研究系一直關注鄉村文化,間或有相關回鄉筆記發表。二是鄉村研究者,以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為典型代表。鄉村調查隨筆是華中村治研究中的一種常見寫作方式,而大約從2013年開始就有春節返鄉筆記陸續在媒體上發表,2014年6月還編輯出版了《回鄉記》(賀雪峰主編)一書。2015、2016年春節期間,媒體上也不斷可見源自該研究機構的返鄉筆記。三是記者群體,散見于不同媒體。例如今年春節期間,《財經》雜志記者連續發了多篇回鄉隨筆。
不同作者群體所寫的返鄉筆記針對的都是鄉村社會能夠引起關注和思考的現象或問題,但由于不同群體的知識儲備和興奮點不同,還是有較大差異。鄉村研究者較多從學術視角去關注社會變遷及其機理,在描述能夠調動人們興趣的現象后,力圖解釋這種現象。如果現象涉及政策的,往往還會對當前政策作出評論,甚至探討相關政策的改進。當然,既然是返鄉隨筆,也會考慮受眾,力圖淺顯而貼近讀者,而不會完全在學理層面討論。
文學和文化研究者的筆觸往往更加細膩,飽含人文主義情懷,關注點大多放在農民的生存處境,以及作者對這一處境的理解。其寫作方式和關懷比較契合都市中產階級的思維偏好,加上文筆細膩,因此往往更具有傳播效果,成為市民消費文學的新題材。
記者群體多少受到了這種市民消費文學的影響,其寫作方式其實有些文學化。不過,與文化研究者相比,其寫作又不夠細膩。而且,受記者工作思維的影響,他們的返鄉筆記寫作往往帶有更強的價值性判斷,更加容易作出“問題化”的判斷。
一篇好的返鄉隨筆,當然是既能描述現象,又能分析問題,還能有一些延伸,比如提出對策性想法,但這是比較高的要求。大多數隨筆,往往只是隨想的記錄,是一些觀感和發揮。如果這些觀感契合了人們心理上的某根弦,就可能取得廣泛的傳播效果,而那些既有現象描述又有深刻分析的返鄉筆記傳播未必廣泛。舉個例子,張曉波先生今年的返鄉筆記《浙江海寧,一個縣城的地產困局》對問題分析極好,不但描述了現象,還通過廣泛搜集數據分析了現象。這篇返鄉隨筆的核心觀點在一些圈子內被熱烈討論,得到了很多較為普遍的認可。不過,與那些能廣泛觸及城市市民心理的隨筆相比,這篇隨筆的傳播終究是非常有限的。
在傳播甚廣的返鄉筆記,大多數似乎是“負能量”的,都是唱衰鄉村的,描寫農民的困境,揭示鄉村存在的問題。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受眾心理和傳播規律的作用。在傳播上,負面的信息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而所謂的“主旋律”,如果沒有傳播形式的創新很難引起人們關注。如果一篇回鄉隨筆講述村里路修好了,人們的打工收入增加了,生活質量有了提高,這幾乎不會在自媒體上得以廣泛傳播。人們想知道這些信息,翻翻《人民日報》,看看新聞聯播就可以了。新聞界有個說法,“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雖然是對傳媒的批判,但也有其基礎,即“狗咬人才會引人關注”。在此情況下,“負能量”的返鄉隨筆寫作往往是返鄉者的主動選擇。因為“正能量”的寫作不會引人注意,也不會被認為有所創新,除非在表達方式上有重要創新,而表達方式的創新比內容的創新更加困難。面對同等分量的積極題材和消極題材,寫作者會自覺不自覺的選擇描寫消極面。正因此,從整體而言,返鄉隨筆中揭示消極面的篇章更多,“負能量”更多。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伊朗對以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90%擊中目標” 評論 556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評論 198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評論 128歐盟想“邊打邊談”? 評論 158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評論 246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