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哈佛新冠論文的漏洞,你以為就那么幾條?
剩下的就是停車問題了。論文作者說,“10月和11月醫院停車量增加了,‘咳嗽’搜索也增加了”。普通人看了,都知道這是廢話,這不是流感季理所當然會有的情況嗎?
且不說進醫院的人數,完全無法和特定疾病相聯系,你根本無法知道一個人進醫院是看什么病,就算真的都是呼吸系統疾病,又能說明什么問題呢?
看上去,2019年的停車量比2018年相應月份的高,但論文的“結果”部分,只是描述了2019年的曲線形態,根本沒有與2018年的具體比較,只是說“2018至2020年間,醫院停車量總體呈增長趨勢”,難道自己也對僅僅兩年的比較有點心虛?
其實一搜索就能發現,“據武漢交警介紹,武漢市機動車保有量……2015年年末達到205萬輛;隨后,每年以30萬輛左右的速度遞增,2019年年底突破330萬輛。”停車量整體增長是很正常的。
還有更復雜的,武漢的軌道交通建設也熱火朝天。2018年10月1日,武漢地鐵7號線、11號線東段一期開通試運營。12月28日,武漢地鐵紙坊線正式開通運行。2019年2月19日,武漢地鐵2號線南延線開通,9月25日,武漢地鐵蔡甸線正式開通試運營,11月6日,武漢軌道交通8號線三期開通試運營。
也就是說,兩種出行方式的基本情況變化都很大。在具體某一時刻,你根本無法判斷機動車用戶、軌道交通用戶的增減情況。
論文作者里好像有懂中文的呀,這些信息都查不到?是不是查到了也不敢說?因為本來證據就薄弱,如果再承認背景條件變動如此劇烈,這論文就沒法看了。
其實論文的方法還有更多問題。作者聲稱搞了一個全面的武漢醫院名單(a comprehensive list),但排除專科醫院(如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以及沒有衛星圖像的醫院(如金銀潭),選定了6家醫院用于圖像分析。
從一個“全面”名單,砍到只剩6家……6家啊,這能有什么代表性?
論文作者在2018年1月9日到2020年4月30日幾乎整整28個月里,總共只搜集到111張武漢衛星圖片,提取出140張醫院圖片。分攤到每家醫院,平均只有23張多,連每月一張都不到。因此,醫院數據有長達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跳斷。這又能有什么代表性?
論文作者解釋,由于“缺乏商業價值”,武漢的衛星圖片比其他城市中心的相對較少,長時段存在多云天氣與霧霾,甚至抱怨在向中國衛星公司獲取數據時“遇到挑戰”……但關鍵問題,難道不是數據不理想,就不要硬寫論文嗎?
作者還選中武昌火車站、漢口火車站、華南海鮮市場作為方法有效性的驗證(validation)。然而,這個驗證對象的選擇是錯誤的。
雖然中國醫院往往“人滿為患”,但從實際的就醫經驗看,上午、中午、下午醫院里的人數多寡、等候的時間長度,都是不同的。
論文作者在討論時,其實提到了時刻問題,但出發點是規避高樓陰影,要用中午時的圖片。然而,全部選擇正午的衛星圖片是做不到的,只能選接近的時刻。但這近似就有問題了,上午11點和下午1點,完全可能是兩種出行模式。
如果數據對時間敏感,衛星又難以保證在每天同一時刻掠過目標上空,最需要驗證的是,不同時刻獲取的數據,能否真實反映當天醫院客流量的相對多寡。但火車站和時刻表相關,海鮮市場也不是醫院,這樣的驗證設置,毫無意義。
作者最后在“結果”的文字部分只提了驗證地點的照片數量是117張,沒有具體的分析,另在附圖中出現了天佑醫院與海鮮市場的比較。但令人驚奇的是,醫院有三張圖片,是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與2020年2月,市場卻只有2019年9月、2020年2月兩張圖片。
且不說時刻的問題,單看這個日期選擇,就是匪夷所思。2020年2月已經是封城的特殊時期,根本沒有比較的價值。如果作者想呈現特殊時期的情況,也應該同時提供與論文主旨——“早期疾病活動”相關(如2019年12月)的圖片,看看10月與12月的差別,以及2018年相應月份的比較。(不過需要再次指出,即使如此,也是有問題的,就像前面所說,流感季每年會有數量與時間前后的波動,僅比對兩年不合適。)
現在2018年市場圖片又缺失,無從比較,光有2019年的圖片有什么用?這五張圖完全失去意義。
有人嘲諷說論文是本科水平,我覺得高中生都未必會這樣展示所謂的“驗證”吧?也許作者有什么難言之隱?
用衛星監測整體就醫量,對于公共衛生可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在具體操作上有前面所述的種種困難與陷阱,可比較的數據不足,很難得到理想的結果。而且,在醫院系統內部有迅捷的數字統計與上報系統的情況下,并沒有優勢。如果要針對單一疾病,在原理上就有根本缺陷——無法從整體中辨別出單一疾病,這點遠不如醫院系統的直接統計。
至于搜索的信息,同樣有根本缺陷。某種癥狀的搜索量增加了,當然有些提示作用,但一種癥狀,往往對應許多種疾病,根本無從判斷是哪種疾病的患者增加,更不要說判斷有沒有新疾病了。
那么,論文作者們為什么在承認諸多不足時,依然對自己的方法頗有自信,非寫文章不可呢?我不揣測他們是否對中國有什么主觀惡意,還是從論文分析。
他們在引言第二段里就說:“數字流行病學和非傳統數據流,如衛星圖像和互聯網搜索趨勢,以前曾被用于呼吸道疾病監測”。
聽著好像很厲害啊,早有驗證呢。但看看這句話后面的兩篇參考文獻。
一篇是《H7N9流感與數字流行病學的重要性》,其實也不算是論文,是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perspective”,可以稱為“熱點透視”。
但看下來,這“透視”里也沒多少有價值的獨家信息。2013年3月31日,中國官方向WHO通報發現了H7N9流感,“透視”作者們的工作,只是看了下3月31日后,推特數量、中英文報道的數量、新病例和新增死亡的數量。
這只是爆發后的“數字流行病學”,又不是沒發現H7N9時的“早期疾病活動”,和新論文沒什么關系嘛。
疾病曝光后,相關新聞、帖子數量當然增加,隨著新增病例歸零,輿論熱度也消退,拍拍腦袋都能想到。
另一項工作是從微博上找信息,比如附在文中的圖片,是4月3日流出的病例,作者的意思是要重視這種社交媒體上的信息。但當時官方都已經通報,這病例又能說明什么問題呢?和早期監測、預警也無關。
我是搞不懂為什么要引用這樣的文獻,一看作者,很眼熟啊,這John S. Brownstein不也是新論文的作者嗎?
再看第二篇參考文獻《利用從高分辨率衛星圖像獲取的醫院交通數據監測疾病趨勢》。稍微有點干貨了,大意是在墨西哥、智利、阿根廷通過醫院的衛星圖片,經過一番操作,最終擬合出流感樣病例在病人總數中的比例,與停車數量的趨勢呈現一致性。
這篇參考文獻的主要作者也有John S. Brownstein,另一個Elaine Okanyene Nsoesie,也是所評哈佛論文的作者之一。
自己引用自己,玩得挺溜。這當然不犯法,但看上去,給人的感覺好像這套方法就是你們小圈子里在玩啊。前面提到的那些根本性的障礙,在拉美的研究里,為什么就“神奇”地解決了呢?作者們是不是要好好反思下基本原理、數據獲取與處理的方法,甚至是否存在更嚴重的學術問題?
喜歡自引自high,還非要硬著頭皮寫論文,難怪論文公開后飽受批評,只有政客和西方媒體在吹捧;也難怪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會說:“重要的是不要過多推測……因為本身并沒有證據表明實際發生了什么……世衛組織將不會基于此類研究展開推測,因為其不會在提供支持和跟蹤疾病上產生幫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我國“海斗一號”全海深潛水器成功進行萬米海試
2020-06-08 20:29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啟動
2020-06-08 16:0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我國5G基站周增超1萬,預計年底將建設超60萬
2020-06-08 08:14 5G -
非典時很多元件靠進口,17年后已能支撐企業大搞跨界
2020-06-07 08:38 -
安卓版微信更新,已支持修改微信號
2020-06-05 13:53 大公司 -
我國首次完成珠峰區域航空重力測量
2020-06-03 08:35 -
“中原地區人群主體遺傳結構至少在仰韶文化時期就已奠定”
2020-06-03 07:23 -
浙大:關鍵基因表達可使大豆單株產量提高10%
2020-06-02 08:43 聚焦三農 -
SpaceX載人龍飛船順利對接國際空間站
2020-06-01 06:24 航空航天 -
美國“龍”飛船首次載人上太空
2020-05-31 07:08 航空航天 -
丁仲禮不再兼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職務
2020-05-30 20:27 -
一箭雙星!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H星發射成功
2020-05-30 07:56 航空航天 -
國際“人造太陽”開啟核心安裝工作,中企牽頭完成黃金節點
2020-05-29 09:20 核電 -
因天氣原因,美國獵鷹9號和載人龍飛船發射任務推遲
2020-05-28 07:21 航空航天 -
我國碳基半導體制備材料取得關鍵性突破
2020-05-27 08:38 科技前沿 -
中科院研發的抗體能高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非人靈長類動物
2020-05-26 21:49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中國船舶集團發布世界最大船用雙燃料低速機
2020-05-26 17:26 -
華龍一號首堆年底投產,中國核電潛“龍”騰空
2020-05-26 10:24 核電 -
載人航天總設計師:中國人探索太空不會局限于地球軌道
2020-05-26 06:25 航空航天 -
《自然》刊發中美人造眼技術突破,分辨率有望高于人眼
2020-05-25 19:30 科技前沿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