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納·塞繆爾斯:現代美國慈善事業存在的問題
關鍵字: 慈善慈善機構美國慈善機構富豪慈善富豪捐贈【翻譯/觀察者網青年觀察者張成】2011年,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彭博新聞社的創辦者,紐約市前市長,個人財富高達475億美元——觀察者網注)向塞拉俱樂部(the Sierra Club)捐贈5000萬美元,是塞拉俱樂部史上接受的最大一筆捐款。這筆捐款計劃被用于擴大該組織的“超越煤炭運動”(Beyond Coal initiative),該運動旨在關閉美國境內的燃煤火力發電廠。2015年,他的捐贈額超過3000萬美元。塞拉俱樂部宣稱“超越煤炭運動”迄今已經推動251家燃煤火力發電廠關停,布隆伯格的捐贈對此起到了很大作用。
如果你是一個想要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的環保主義者的話,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如果你是一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計被奪走的煤礦工人,這就未必是什么好事了。在民主社會里,雙方也許會在立法者面前爭論是否要關閉燃煤發電廠,也可能用選票表達意見。但是,布隆伯格總額8000萬美元的捐贈毫無疑問將給環保人士增加巨大的砝碼,進而有力地推動變革成為現實。
美國《大西洋月刊》3月28日文章:《現代美國慈善事業存在的問題》(圖中人物為近年在環保領域捐贈額高達8000萬美元的美國紐約市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
在今天這個美國財富極端聚集的時代里,布隆伯格捐贈巨款這樣的事例并不少見。科技和金融“造富運動”所成就的富豪們都發誓要進行規模空前的捐贈。“但是這些捐贈卻對民主社會構成了巨大的挑戰”,慈善內幕網站(Inside Philanthropy)的創始人和編輯戴維·卡拉翰(David Callahan)在他的新書《捐贈者:新鍍金時代的金錢、權力和慈善》(The Givers:Money,Power,and Philanthropy in a New Gilded Age)中寫道。
這些捐贈都在政府職能收縮的時候出現,有時慈善資金成為了政府職能的補充或替代品。這意味著捐贈者能夠決定研究什么問題、邀請哪些學派以及哪些議案可以付諸投票表決等等。“在政府削減開支的時候,能有這些新的捐贈當然是好事情”,戴維·卡拉翰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金錢毫無疑問也意味著權力和影響力。”
長期以來,捐贈者們都會就政府不久后可能采納的新模式進行試驗,例如羅伯特伍德約翰遜基金會(the 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為今天的911應急電話系統搭建了雛形。
卡拉翰說,過去的基金會通常細水長流地使用已經過世的捐贈者的財富,通常會在一些政策領域進行審慎的嘗試。而如今捐贈者們大多都還在世,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錢花在了哪里。他們想要在有生之年親眼目睹快速的變革,而且通常他們對變革的目標也有很明確的想法。他們中很多人都希望能對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或國家的政策進行改革。
作為一家慈善新聞網站的創始人和編輯,卡拉翰十分熟悉那些仍然在世的捐贈者和他們花錢的方式,他的新書中到處都是違反民主精神的慈善家們的例子。巴里·迪勒和黛安·馮夫絲汀寶夫婦曾提議在哈德遜河上建設一個新的島嶼公園,并提供了公園建設的大筆資金,而且并沒有在當地籌資的計劃,他在書中寫道。
慈善家戴維·韋爾奇對非營利機構“學生為重”(Students Matter)提供資助,該組織支持了范蓋拉(Vergara)對加利福尼亞州的訴訟,該訴訟旨在擺脫加利福尼亞州法律對辭退基礎教育終身教職教師的限制。
沃爾頓家庭基金會與布羅德基金會等組織進行了合作,試圖讓洛杉磯半數以上的學齡兒童進入特許學校就讀。
每一項議案都有其反對者,但是他們在決策中的影響力遠不及捐贈者們,有時他們甚至被完全排除在民主決策過程之外。“私人捐贈者無需對任何人負責,而民選官員理論上要對我們所有人負責。但是,未來我們或將進入一個私人捐贈者的影響力比民選官員更大的時代”,卡拉翰寫道。
- 原標題:阿拉納·塞繆爾斯:現代美國慈善事業存在的問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力
-
“朔爾茨對波蘭總統怒吼,在場領導人都驚了” 評論 30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3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58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76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